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公私藏印譜綜録(全二册)
作者:
林章松 主编
定价:
480 元
页数:
920页
ISBN:
978-7-309-17400-7/J.505
字数:
1532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25年4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序一
      
       沈津
      
       林章松先生《公私藏印譜綜録》《松蔭軒藏印譜目録提要》《印譜所見人物小傳》先后付梓,是其爲學界奉獻的終畢生精力於一役的重要成果。林先生常常説自己不善著述,這當然是極其自謙的話,實際上他在此三種數百萬字的巨著結集出版前,就已於2010至2017年整整七年的時間,在“天舒的博客”裡連續登載過“莫愁前路無知己”“誰人曾與評説”兩個系列的藏譜故事和資料叢匯近三百篇,享譽學界,傳播甚廣。當然,如果從所謂學術期刊收録、引用等角度視之,或爲淺識者許爲不登大雅,而林先生之志,則自非庸愚輩所能道也。津以爲這主要是因爲林先生耐得住寂寞,又有著不與人同的氣魄胸襟,立志做“大塊文章”的結果。
       《公私藏印譜綜録》(以下簡稱《綜録》)可以看作是《松蔭軒藏印譜目録提要》(以下簡稱《提要》)的姊妹篇。雖然這部著作在“部頭”上不如《提要》豐厚,但“分量”卻不亞於後者。
       林章松先生作爲一位久負盛名的印譜鑒藏家,儘管早有志于作印譜專題資料庫,但在每入藏一譜之前,亦必須對先賢遺老所言、目録志書所載、公私機構所藏有着清晰的瞭解,否則難以做到人棄我取、補漏充缺的效果。
       如林先生業師曾榮光先生曾對其言及古學古(墨山)《活潑山房印譜》,説他“在抗日戰逃亡時曾在穗見過此譜,自始之後就再没見過此譜出現於坊間,因此對此譜卻留下印象深刻,叮囑我若他日有緣遇上此《活潑山房印譜》一定要購下”。在這種既有背景之下,林先生于偶然機遇中,看到網上有此譜之銷售資訊,“簡直不敢相信是當年家師曾向我提及過存世甚少之印譜之一”,於是“二話不説,亦是請清風兄代購,並告知要立即購下,以免節外生枝,成爲其他人之獵物”。如果不是從先師口中獲知存藏情況,或許遇到亦只能一掠而過,未必會於此着意,也自然不會將其延藏松蔭軒了。
       實際上,林先生不僅受良師指引,得鑒藏門徑,更是下大功夫攻讀各種條目性或提要性印譜目録,對書目所在譜名、人名、版本等蛛絲馬迹了然於胸,又不斷通過廣闊的交遊和新型檢索手段獲取海内外各公私機構印譜典藏資訊,從而每見一譜,即知淵源流變、殘佚存亡。林先生常説,自己的有些印譜,在别人眼裡可能不值一屑,“但在我而言卻是難得一見之本,當然不管印譜是否有殘缺。因我不是爲了保值,只作爲資料使用,因此殘缺與否,無所謂,能補充讀未見之譜就很有價值”。也正是因爲這樣的理念,《池上石契集》《古印林》《泉唐丁氏八家印譜》《凈硯齋艎鈢印集存》《蒼筤軒印存殘本》《芥彌精舍印萃》等補史所闕之殘譜,才能陸續插架松蔭軒,爲學人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如果不是對傳世舊志所載和當下各地所藏如數家珍,要真正秉持這一“清高”的學術本色,是難以做到的。
       毫無疑問,《綜録》的編修,是花了很大功夫的。不過正是因爲林先生數十年豐富的鑒藏實踐,從而在《松蔭軒藏印譜目録提要》之餘,同時推出此《公私藏印譜綜録》,似乎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一方面,林先生《綜録》的編纂,爲公開私藏目録做出了重要貢獻。
       隨着近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開展,經過多年的普查工作,國内各大博物館、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的古籍存藏情況已基本摸清;隨着網路資訊的日益開放,國外大部分博物館、圖書館的漢文古籍庋藏信息亦能通過各種方式一索即得。但是,因爲傳統的典藏思維所影響,加上印譜本身具有以資印藝的藝術性特徵,故而藏家多秘不外泄,難以知曉藏譜底細。林先生業師曾榮光先生當年曾帶他走訪了不少香港地區有名的收藏家,以此開拓眼界,打破停滯不前的關口。期間,發生了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 老師帶他到某位收藏家家中看一部很著名的印譜,但去了三次,都無功而返,因爲那位收藏家對他們只説印譜找不到了,而林先生卻無意間瞥見那部印譜就在桌下。經過這件事情,曾先生悟出了一個道理,即印譜不宜私藏,應爲大衆所用。曾先生也因此將畢生所集藏印譜全部轉贈於他,希望他日後繼續收集流落坊間的印譜,成立一間印譜資料室,讓所有的篆刻愛好者都能共用資源,也給相關的研究人員和學者一處治學之地,免得他們爲找資料而四處碰壁。
       這是曾先生對林先生的殷切期望,而林先生也不負所托,經過數十年的努力,不僅成爲海内外第一印譜收藏巨擘,而且一直無償向學界分享其印譜典藏資訊,更於2019年同復旦大學圖書館合作,共建“印譜文獻虚擬圖書館”,收録印人274位,印譜500種,松蔭軒藏譜精華一覽無餘。這種亮節高風和博大胸襟,絶非等閒之輩所能爲之。也正由於林先生不同流俗的人格魅力,從而使海内外學人群相追隨,陸續向林先生貢獻藏譜信息,最終使《綜録》不獨涵蓋了上海博物館、西泠印社、天津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東京大學圖書館等公共典藏機構,還包羅了戴叢潔秋水齋、童衍方寶甓齋、楊廣泰文雅堂、韓天衡百樂齋、林霄近墨堂及日本太田孝太郎等海内外各大私家印譜典藏重地,幾乎把當前所能盡知的印譜存藏情況囊括殆盡。没有林先生數十年如一日的奉獻和勤勉,是斷難至此的。
       另一方面,林先生《綜録》的編纂,不僅是其印譜鑒藏工作的需求,也爲學人專研印學提供了極大便利,更重要的是爲學界摸清印譜家底提供了重要線索。
       印譜不如一般古籍印量多,尤以鈐印本的數量極其稀少,加上藏譜之家往往視如拱璧,一旦遭遇天災人禍,便會從此了無線索。因此,學界急需一部“藏目”,使學者手持一編,即知某一印譜某一版本在世界各地的存藏情況,或就近取閲,或托朋探告,省去諸多舟車翻檢之勞,故而此書之出版,無疑是印學研究者之福音。
       而作爲特種文獻的印譜,如果家底没有摸清,小則使其藏之名山,供一二人賞玩,隱没不顯,大則使佳譜毁佚,造成永遠無法挽回的損失。而近來最著名的“奇異”事件,莫如丁仁精拓成册的《西泠八家印存》。2011年,日本人内藤富卿,説服丁仁後裔、旅日華人丁如霞,將自己祖上的《西泠八家印存》拿出來展覽,以讓日本人感受一下中國博大精深的印學文化。丁如霞經不起對方的百般懇求,便答應並無償出借至日本展覽。詭異的是,在展覽結束的三周後,内藤竟將其遺失在某酒店廁所,“國寶”從此不知所終。儘管後來丁如霞經過進一步協調,得到了一些賠償,但是聲名赫赫的《西泠八家印譜》就這樣無形中消失於天壤之間,這讓中國學術界如何不痛心?試想一下,如果2003年丁氏後裔首次公佈收藏《西泠八家印譜》之事能引起多方重視,爲社會廣知廣曉,從而加以善護,或列爲“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或列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録”,想不會驟至此等下場。從這個角度來看,林先生編纂《綜録》這樣的摸底工作,永遠不會過時,而且愈來愈有着時代賦予的緊迫性、必要性。
       當然,因爲多種原因,《公私藏印譜綜録》也偶見信息不全面、不準確的地方。一方面,近年來隨着拍賣行業的日益興起,印譜作爲市場寵兒,流通非常活躍,從而使《綜録》中的著録跟不上市場交易,出現不準確的情況。如嘉德2014秋季拍賣會“印藪大觀”,即是嘉德公司從日本徵集回來的金山鑄齋藏中國集古及流派印譜專場。該專場共有印譜176部參拍,而如《銅鼓書堂印譜》爲童衍方寶甓齋所得,《秋室印剩》爲韋力芷蘭齋所得,皆未在林先生《目録》中得到適時的反映。另一方面,如上所述,隨着“中華古籍保護計畫”的開展,大量的古籍典藏信息浮出水面,而這些也未曾在林先生《綜録》中得到全面的反映。如乾隆四十六年(1781)成譜的《抱經樓日課編》鈐印本,《綜録》列松蔭軒、美國國會圖書館、上海博物館、西泠印社四家,實際上湖南圖書館亦有藏。而此譜另有嘉慶四年(1799)盧氏抱經樓鈐印本,天一閣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有藏。再有乾隆四十四年(1799)盧氏抱經樓刻本,國家圖書館藏。又如,咸豐二年(1852)成譜的《華黍齋集印》四卷本,在《綜録》中列松蔭軒、上海博物館、西泠印社、中國國家圖書館四家,實際上河北省圖書館亦有藏。而此譜另有二卷本,于道光三十年(1850)成譜,孔子博物館、湖南圖書館有藏,《綜録》亦失收失載。
       以上所謂不準確、不全面,都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出現的,也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自然不能以此苛責作者。而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深知,正是因爲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性學術必須不斷和時代融合,才能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得到推進。林先生《綜録》的編纂,不會是這一項目的終結,而應是新的領域的開啓,强烈地預示著將來印學界尚有大量的工作可做。二〇二〇年十月於美國北卡。
      

作者简介

书摘


       目録
      
       自序 林章松
       序一 沈津
       序二 凌翔
       編纂説明
       著録凡例
       目次
       書名首字檢字表
       公私藏印譜綜録
       印譜相關參考書簡目
       著者姓名索引
       附録一 印譜收藏者簡稱表
       附録二 收藏家鳴謝録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