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顾璘集(全2册)
作者:
郑利华 陈广宏 钱振民 主编 汤志波 倪晨 点校
定价:
198 元
页数:
1256页
ISBN:
978-7-309-17658-2/I.1415
字数:
659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25年1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顧璘(一四七六—一五四五),字華玉,號東橋居士,明代蘇州府吴縣人,占籍上元。弘治九年(一四九六)進士,觀政户部,三年後授廣平縣知縣。期滿徵爲南京吏部驗封司主事,進稽勳郎中,陞爲河南開封府知府。正德八年(一五一三)謫授廣西全州知州,起知浙江台州府知府,陞浙江布政使司左參政。嘉靖元年(一五二二)任陝西按察使,陞浙江右布政使轉左布政使,召爲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上疏乞終養,忤旨,落都御史,以布政使致仕。嘉靖十六年(一五三七)再起爲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兼贊理軍務。陞刑部右侍郎,尋改吏部。會顯陵肇工,改工部左侍郎,領山陵事,進工部尚書。事竣還朝,以南京刑部尚書致仕。顧璘歷仕三朝,閲五十年,歷十九任,積階自文林郎歷十一資爲資政大夫、正治上卿。嘉靖二十四年(一五四五)以疾卒於金陵里第,享年七十歲。
       顧璘工詩文,與同里陳沂、王韋初號‘金陵三傑’,後朱應登繼起,同號‘四大家’。無論官位之顯隆、聲望之高與詩文造詣,皆以璘爲最。顧璘著有國寶新編、近言、顧氏七記、浮湘稿、山中集、息園存稿、憑几集、登衡小記、緩慟集總若干卷,另有批點唐音十五卷、評點王摩詰詩集七卷、評點韋蘇州集十卷。其中顧氏七記、登衡小紀今已不存。諸集依次簡介如下:
       浮湘稿四卷,作於正德八年(一五一三)至正德十一年(一五一六)顧璘由開封府知府謫全州知州之時。收詩二九首、詞六首。金大車浮湘稿後序云:‘吾師東橋顧公以直道忤權奸,謫刺全州,感時觸興,一寓於詩。’顧璘因得罪中官而被貶,雖於僻遠之地,但心懷曠達,多泛舟遊弋、即景贈詩之作。
       山中集四卷,作於嘉靖元年(一五二二)至嘉靖七年(一五二八)顧璘移病家居時。是書按題材分卷,卷一收閒適詩一七首,卷二遊覽詩八十四首,卷三贈答詩一八首,卷四賦詠詩一百二十二首、詞六首。顧璘陞陝西按察使後不久,便因病引退,自此出入山林寺廟,與友談藝論文,詩中多寫琴棋書畫、文人雅趣之樂。
       憑几集五卷、續二卷,作於嘉靖十六年(一五三七)至嘉靖十七年(一五三八)顧璘巡撫湖廣時。卷一至卷三收詩二百三十六首,卷四收詞三十一首,卷五收文四十五篇;續集二卷,卷一收雜詩九十三首,卷二收雜文二十篇。時年六十二歲的顧璘再度被起用,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身份巡撫湖廣。顧氏自序云:‘山川映發于目,時序變易於前,情感事觸,悲喜百狀。率口占爲詩詞,將以寓懷消日,不求體調,所謂猶賢乎已者也。止輒筆之,不覺成帙,題曰憑几集。’多題記遊拜、贈答思遠之作。
       息園存稿文九卷、詩十四卷,作於顧璘退居南京‘息園’時。詩、文均按體分類,文二百三十三篇,詩七百九十八首。此時顧璘詩風漸趨成熟,注重才情兼具、文質得中之‘真詩’創作,如採樵歌效竹枝體,仿劉禹錫據民歌新作竹枝詞,質樸清新。此集還收有少量早年作品,如與金仁甫、答友人論文,可觀其文風變化。
       緩慟集一卷,作於嘉靖十九年(一五四)顧璘長女静媛卒後。收録俞介婦顧女墓志銘一篇、遺思十一則、哀曲十三章、琴操四曲。顧璘自序曰:‘思無以緩吾慟,乃志其墓,以著明淑未已。又録其善言,且綴詩十三章哀之。吾聞後有傳者爲不朽,不朽者雖死不死也……吾女小善,豈敢希蹤於前美,使其片言單行,撰女史者或采焉,是亦可以不死矣,吾慟不其少緩乎!遂不避而梓之備焉。’其文記述其女病中情境,語言質樸,情感真切。
       國寶新編一卷,作於嘉靖十五年(一五三六)前後。初録李夢陽、何景明、祝允明、徐禎卿、朱應登、趙鶴、鄭善夫、都穆、景暘、王韋、孫一元、王寵等十三位友人傳贊,後續録田汝耔、周廷用二人,共計十五人。顧璘自序曰:‘逮今齒髮摧豁,索居林巖,指數交知,凋謝半盡。暇日檢誦遺文,潸然淚下,豈唯感子期、惠施之先我,實亦興嗟於邦國也。所不可存者,既已往矣,安得不求諸言乎?……乃録李子夢陽以下,或仕或隱,合若干人,敍其名字爵里及其行業,大都爲一卷,名亡友録。’袁褧國寶新編跋云:‘橋公標數氏於遺帙,品藻咸真,中藴理妙,余謂實録。’是書爲顧璘感慨於知交凋謝半盡,故略綴數語寫其人品行與詩文成就,與唐柳宗元先友記相類。
       近言一卷,收録尊道篇、富生篇、本法篇、學益篇、近民篇、勗廉篇、定志篇、别謙篇、内治篇、治原篇、鄉正篇、典隱篇、敍志篇共十三篇,末篇爲序志。黄綰近言序云:‘東橋先生悼兹有作,爲近言十三篇,要皆寫其胸臆之真,就其所至而發,蓋積義以宣言,體物以達政,其乃取法於經,馳驟于史,庶幾不叛乎道。’近言體例仿揚雄法言、王符潛夫論,所論皆持身涉世之道,大致平正無疵。
       顧璘終年七十,歷仕三朝,既爲南京士林之領袖,亦是復古運動的積極推動者。對於其詩文創作成就,文徵明稱:‘爲文不事險刻,而鑄詞發藻,必古人爲師。見諸論著,雄深爾雅,足自名家。詩尤雋永,雖矩矱唐人,而劖除陳爛,時出奇峭。樂府歌詞,不失漢、魏風格。問學博深,既有資地,而才敏氣充,足以發之。’(明故資政大夫南京刑部尚書顧公墓志銘)錢謙益云:‘詩矩矱唐人,才情爛然,格不必盡古,而以風調勝,延接勝流,如恐不及。’(列朝詩集小傳丙集)均切中肯綮。四庫館臣評曰:‘今觀其集,遠挹晉安之波,近驂信陽之乘,在正、嘉間,固不失爲第二流之首也。’
       本書依次收録浮湘稿、山中集、憑几集及續集、息園存稿、緩慟集、國寶新編與近言共八種。後兩種單行本雖不屬集部,但明嘉靖間彙刻本及中國國家圖書館、浙江圖書館所藏明抄本東橋集皆收,故本書循例亦存,評點諸作限於體例暫不收録。顧璘别集現存明嘉靖間彙刻本、明抄本、清抄本和民國鉛印本多種,具體可參見湯志波、倪晨明代顧璘别集版本考略(載古文獻整理與研究第六輯),此不贅述。今以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影印嘉靖間刻本(簡稱‘嘉靖本’)爲底本,校以浙江圖書館藏明抄本(簡稱‘明抄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文淵閣本’)、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簡稱‘文津閣本’)、影印文瀾閣四庫全書本(簡稱‘文瀾閣本’)、南京圖書館藏清烏格抄本(簡稱‘清烏格抄本’)、民國三年(一九一四)上元蔣氏金陵叢書鉛印本(簡稱‘金陵叢書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抄本因破損未能取閲,故無從校勘。
       浙江圖書館藏明抄本之詩文不見於底本者,輯爲東橋集,附於近言之後。
       清烏格抄本緩慟集卷末多陳洪謨等十餘人和詩及諸家序跋,爲底本所無,本書亦附於緩慟集後,正文不再另作説明。
       顧璘集補遺詩二十三首、文十九篇,另録顧璘碑傳七篇、序跋二十篇,篇末皆注明出處。
       本書係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明人别集序跋輯録與研究」(21BZW018)階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书摘


       顧璘集總目
      
       前言
       目録
       浮湘稿
       山中集
       憑几集
       憑几集續編
       息園存稿詩
       息園存稿文
       緩慟集
       國寶新編
       近言
       東橋集
       顧璘集補遺
       附録
       附録一 碑傳
       附録二 序跋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