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结构
I Learning Objectives(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从交际任务、语言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而呈现单元各部分的主要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指引教学路径。既体现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能力和语言素质四大教学目标,也体现知识、能力、情感、品德四大能力目标。
II Warm-up Activities(准备环节,主题引入)
准备环节包括课前准备和课堂热身两个阶段。(一) 课前准备。包括老师根据单元主题布置软作业(soft homework),即给学生一个topic或project,学生则可以通过教材预习、网络资源获取等方式,观察、思考对主题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走出教材局限; (二) 课堂热身。教师可以从检查学生的软作业开始,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问卷调查等多样有趣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其知识储备,为进入深度学习做好准备。
III Passage Comprehension(篇章理解)
主要聚焦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部分提供两篇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课文, Text A用于深度阅读,Text B用于泛读。课文体裁多样,体现时代性、思想性、趣味性,注重中外文化多元视角。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提高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Text A深度阅读课文。包含课前预习、要点解释、篇章理解、思辨训练、练习实践,各板块循序渐进,形成有机整体。具体结构如下:
1.Topic-related Prediction:鼓励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熟悉单词和短语,分析篇章结构,了解文章主题内容,为课上进行深度阅读和思维训练做好准备;
2.Reading Comprehension:聚焦语言能力。关注宏观主旨大意和微观重点细节,引入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篇章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Practice:聚焦练习实践。针对主题和篇章,依据四位一体教学目标,设置词汇、音素、语法、阅读以及跨文化写作等练习,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4.Critical thinking:聚焦语言素质。围绕课文主题进行,延伸讨论,通过辩论、演讲等练习,引导学生就相关话题进行深入探究,培养思辨能力。
Text B泛读课文。以Text A语言知识、语言技术、语言能力和语言素质为基础,配有读后思考练习,让学生自行完成Text B的学习和理解,并通过网络教学资源补充练习,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进一步提升多元能力。
IV Specif ic Training(专项训练,巩固复习)
技能提升。有针对性地设计多种形式、重点明确的专项训练。聚焦学生听、说、写等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学生在全英语环境下积累语言资源,在特定情境下开展交际活动,循环进行听说活动的积极体验、观察反思、规律提炼、应用创造,最后合作完成综合产出任务:
1. Vocabulary:单词和词组训练;
2. Grammar:语法训练;
3. Suffix:词根词汇训练;
4. Writing:写作训练;
5. Function:语言使用训练。
V Wisdom of China(中国智慧)
聚焦学生文化比较学习。通过呈现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比汉英文化的差异,引导学生发现文化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领悟中国智慧,坚定文化自信。同时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学生双语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
VI Your Turn(成果输出)
本部分聚焦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重点考察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根据单元主题提出产出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在前面每一个阶段所积累的语言知识、语言技术和语言能力,最终完成综合产出任务,成果输出形式可以是一份问卷调查、研究报告、项目企划、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实现学用结合,提高学生用双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VII Self-Ref lection(自我评估,自我完善)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和概括单元重点和难点,反思自我单元目标达成情况,帮助学生自我检测、自主提升,培养终身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