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媒介为何令人着迷:媒介素养十二讲
作者:
徐笛 等 著
定价:
42 元
页数:
217页
ISBN:
978-7-309-17720-6/G.2640
字数:
169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4年1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数字时代,无处不在的媒介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个体:为什么有人沉迷网络游戏?为什么我一刷短视频就停不下来?为什么这则广告会推送给我?为什么算法如此“懂”我?为什么一条虚假信息能广泛传播?
       为了回应上述问题,本书主要从三个部分展开探讨:第一部分,“媒介内容如何生产”梳理了新闻生产的全过程,包括选题确立、采访、写作和编辑等环节;第二部分,“新技术如何改变媒介”聚焦于算法等新技术如何通过社交网络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第三部分,“媒介如何让人上瘾”揭示了媒介于无形之中影响人们日常习惯的深层机制。此外,本书最后一讲精选了近年来高考作文中的媒介议题,可以帮助高中生有效地掌握理论资源,激发思考深度。
       本书不仅号召高中生重视对媒介素养的学习,增强自身的媒介敏锐度,在数字时代掌握更大的信息自主权,还引介了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深刻剖析了大量现实案例,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有效筛选、处理媒介信息的行动指南。
      

作者简介


       徐笛,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新闻实务、新闻创新;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有专著1部、编著多部;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青年新媒体学术研究“启皓奖”等;有5年媒体工作经验,其间多次获中国新闻奖、北京新闻奖。
      
       郑曼琳、叶金、周旦烨、周鑫雨均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毕业生。目前,郑曼琳与周旦烨供职于企事业单位,叶金旅居海外,周鑫雨活跃在新闻一线。郑曼琳、周旦烨、周鑫雨曾组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项。

书摘


       目录
      
       第一部分 媒介内容如何生产
      
       第一讲 走近新闻
       第一节 新闻的力量
       第二节 新闻是什么
       第三节 是“镜子”还是“窗口”
       第四节 “新闻已死”吗
      
       第二讲 新闻采写:用笔打量人间
       第一节 寻找新闻选题
       第二节 采访前的准备:等风来不如去追风
       第三节 采访进行时:调动所有感官
       第四节 认识新闻文体:新闻的“十八般”面貌
       第五节 报道的构成:骨肉相连
       第六节 报道赏析:食而知其味
       第七节 打捞悲剧中的“个”
      
       第三讲 新闻编辑:新闻生产的幕后英雄
       第一节 认识编辑:把关人
       第二节 编辑和记者谁说了算
       第三节 版面设计与编排:创意性工作
       第四节 从幕后到台前
      
       第四讲 新闻评论:公共言说的艺术
       第一节 评论与新闻:泾渭分明
       第二节 为什么要学习写作评论
       第三节 如何写好评论:从主体和选题谈起
       第四节 评论赏析:说理与风格
      
       第二部分 新技术如何改变媒介
      
       第五讲 永远在线:生活在社交网络时代
       第一节 生活在社交网络/媒体时代
       第二节 什么是社交网络/媒体
       第三节 如何运营社交网络/媒体
       第四节 社交媒体时代的公共生活
       第五节 社交媒体双刃剑
      
       第六讲 事实是神圣的:在数字时代求真
       第一节 假新闻
       第二节 虚假信息为何泛滥
       第三节 事实核查新闻的勃兴
       第四节 事实核查技能:擦亮火眼金睛
      
       第七讲 大数据时代和被数据化的我们
       第一节 当世界被打上数据标签
       第二节 被数据化的我们
       第三节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泄漏危机
      
       第八讲 被“算计”的生活:理解算法
       第一节 算法打造千人千面
       第二节 算法偏见与权力转移
       第三节 与算法共处
      
       第三部分 媒介如何让人上瘾
      
       第九讲 消费神话:无处不在的广告
       第一节 广告是如何出炉的
       第二节 不同人眼中的广告
       第三节 智能分发:这则广告为何偏偏选中我
       第四节 广告的文化塑造:为什么妈妈总在劳作
      
       第十讲 感官消费:解构影像、技术和资本
       第一节 短视频:为什么有人沉迷
       第二节 娱乐化:芒果TV的综艺生意
       第三节 和理性肩并肩,夺回自主权
      
       第十一讲 游戏消费:虚拟世界的“人生体验”
       第一节 利润丰厚的游戏产业
       第二节 游戏为什么好玩
       第三节 是“我们消费游戏”还是“游戏消费我们”
      
       第十二讲 新闻传播学:高考作文@了你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