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文献学与工具书使用法
作者:
王欣夫 编著
定价:
45 元
页数:
194页
ISBN:
978-7-309-17141-9/G.2555
字数:
142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4年9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学习文献学的要求和目的:一要知有些什么书;二要知何种是可靠的版本;三要知做研究工作的基本条件;四要知如何查参考书;五要知读书方法;六要知工具书的用法;七要知书籍的主要与次要。以上几点,是现在学习所急迫需要的。而他的总的要求,就是读书!总的目的,就是怎样来读书!
       ——王欣夫
      
       总序
      
       源远流长之中华文明,其声教文物及典章制度,历数千年而迄未中断,实赖于文献之记载与传承。晚近以来文化转型,传统文献以外,又加入外邦文化,中国文献学之畛域大为拓展。生于今世而身为文献学人,非仅知识储备应加宽加厚,研究能力尤须加精加细,然而盱衡中外,实际现状则未容乐观。现代学制及其课程之设置,培养目标以通用型人材为急务,专业学科人材之造就,则有待分阶段完成。置身科技日新时代,人文学科人材之培养本已不易,而文献学人材之造就尤觉其难。文献学之范畴甚广,昔人治史,素重史料、史学及史识,若以此指代文献学研究之内容、方法及观念,两者之内涵庶几相近。文献学作为人文、社科研究之基础学科,征文考献,乃为其根本宗旨。有志研习文史者,舍文献学训练而欲解读先民遗存之典籍,进而认识古代社会之生活及文化,自不免举步艰难,所视茫然,而郢书燕说,所在多有。因此常闻人言,对母语及故国文化之荒疏,已为今人之通病及软肋。
       文献学研究无所不包,举凡先民创造所遗,莫不可为考释古今文化现象之材料。其内容虽以文字记载为主,亦包含实物文献;其文本以图书典籍为主,亦重视各类非书资料;其取材以本土文献为主,亦关照域外观念及古书。面对林林总总之史料,调查收集,编目整序,研读判断,整理保护,乃至深入揣摩,著书立说,门类既广,专题林立,终生投入,所获依然有限。利用科技信息技术之进步,当代学人虽拥有“穷四海于弹指,缩千里于一屏”之神通,便利远胜于昔人,但传统文献学之基本训练,如前人于目录、版本、校勘、文字、音韵、训诂诸学科之实践经验,仍不可不讲求并勤于借鉴。由识字断文、释读文本始,进而遍识群书,分析综合,加以拾遗补缺,考订遗文,又能删除枝蔓,探明本旨,至于体味古人语境,还原历史场景,应为从事文献研究之基本目标。
       文献学训练与研究之主要对象,仍为传承至今之历代典籍。由基本典籍而衍生之各类著述,构成现存古代文献之大海汪洋,其中有关文献研究之专著,所示门径与方法,皆为古人遗惠后世之宝贵遗产。近代以来,文献学前辈董理国故,推陈出新,亦产生大批名家专著,足为今人研修之助。二十世纪至今之文献学名家专著,屡经重版之余,犹未餍读者之求。复旦大学出版社编辑同人有鉴于此,发起编辑“文献学基本丛书”,计划由近及远,选刊久已脍炙人口、至今犹可奉为治学圭臬之要籍,重版以飨读者。选本标准,一则立足于名家专著,选择体量适中、授人以渔,既便文献教学参考,又利于各地初学自修者;二则入选诸书,皆从其朔,尽可能择用初期版本,书重初刻,未必非考镜源流之一助焉。
      
       岁甲辰仲夏古乌伤吴格谨识于复旦大学光华西楼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一、文献学的本义与涵义
       二、学习文献学的要求和目的
      
       第二章 目录
       一、目录的起源
       二、目录学的重要
       三、目录的分类——七略与四部
       四、目录的体例
       五、史志目录
       六、补史目录
       七、公家藏书目录
       八、私人藏书目录
       九、地方著述目录
       十、专业分类目录
      
       第三章 版本
       一、版本的起源
       二、版本学的重要
       三、版本前的文献资料——甲骨、金石、简牍
       四、未有雕版前的写本
       五、已有雕版后的抄本
       六、宋以来刻本的优劣
       七、近印本的优劣
       八、版本的名类
       九、版本的美术
       十、版本的鉴别方法
      
       第四章 校勘(校雠)
       一、校勘的起源
       二、校勘学的重要
       三、汉刘向父子的校勘学
       四、唐宋人的校勘学
       五、清人的校勘
       六、校勘必广备众本
       七、校勘的取材
       八、必通文字音韵训诂
      
       第五章 纂述
       一、纂述的起源
       二、周秦汉纂述举例
       三、唐代的五经正义
       四、《资治通鉴》与《三通》
       五、宋代的四大书
       六、明代的永乐大典
       七、清代的《图书集成》与《四库全书》
       八、总集的纂述
       九、佚书的纂辑
       十、丛书的纂辑
      
       第六章 读书方法
       一、辨别古书的真伪
       二、认识学术的源流
       三、贯通古今语言的变迁
       四、须知分章 断句
       五、须勤钞撮笔记
       六、注重实事求是精神
       七、须防考据流弊
       八、须知著书的体裁
      
       第七章 工具书使用法
       一、字典和辞典的用法
       二、韵书的用法
       三、类书的用法
       四、目录书的用法
       五、图、表、谱的用法
       六、索引(引得)的用法
      
       附 文献学参考资料
       淳熙重修文书式
       绍熙重修文书令
       明讳
       清讳
       通志·校雠略
       汉书·艺文志
       《宝礼堂宋本书录》序
       目录分类表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