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书写有未来吗?
作者:
[巴西]威廉·弗卢塞尔 著 周海宁 译
定价:
56 元
页数:
175页
ISBN:
978-7-309-17570-7/H.3449
字数:
150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4年7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数字化发展甫一起步,敏锐的传播学学者、数字媒介哲学家威廉·弗卢塞尔就意识到它拥有势不可当的潜力,并颇具预见性地提出了振聋发聩的一问:书写有未来吗?
       在这本出版于1987年的著作中,弗卢塞尔运用现象学方法,以存在主义视角对书写展开了深刻的探讨。借助20个与书写密切相关的关键词,本书全面揭示了书写形塑人类思考方式的历史变迁,回应了“书写有未来吗?”:它的衰落不可避免。
       弗卢塞尔将本书献给明知书写没有未来却仍坚持书写的人。同时,他希望固执地不愿放弃书写和果断放弃书写并走向“数字化生存”的人,能勘破媒介技术的变化,在人与技术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人类何为”。
      

作者简介


       威廉·弗卢塞尔(Vilém Flusser),巴西籍哲学家、媒介理论家,1920年出生于布拉格的犹太家庭,早年在查理大学(Karls-Universität)学习哲学。1940年后,弗卢塞尔因战争流亡巴西。1961年后,他以葡萄牙语、德语、法语等出版论著,晚年重返欧洲讲学。他的作品有《摄影哲学的思考》(Für eine Philosophie der Fotografie)、《技术图像的宇宙》(Ins Universum der technischen Bilder)、《传播学:历史、理论与哲学》(Kommunikologie)、《表象的礼赞:媒介现象学》(Lob der Oberflächlichkeit:Für eine Phänomenologie der Medien)《书写有未来吗?》(Die Schrift: Hat Schreiben Zukunft ?)、《姿态:一种现象学实践》(Gesten: Versuch einer Phänomenologie)、《远程信息文化》(Telematische Kultur)、《图像的革命》(Die Revolution der Bilder)等。
      
       译者简介
       周海宁,新闻传播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媒介现象学与传播理论,著有《互联网时代中国媒介文化的嬗变以及人的主体性重构》《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数字化生存:技术图像时代的传播图景》《人类传播论:弗卢塞尔的媒介哲学》,译有《传播学:历史、理论与哲学》《表象的礼赞:媒介现象学》。
      

书摘


       目录
      
       1.标题:有关文本的元书写
       2.铭刻文字:前历史意识转换为历史意识的瞬间
       3.表面文字:历史意识的结构化
       4.字母:窥见历史意识得以超越的成因
       5.文本:一种公之于众的政治姿态
       6.书籍印刷:信息革命时代新的书写与思维方式
       7.规定:程序化思维的兴起与新文盲的产生
       8.口语:思维与言说的接合与分离
       9.文艺创作:有关诗性的创造
       10.阅读方式:从传统阅读到电子化的新阅读
       11.解码:书写与阅读的新隐忧
       12.书籍:关于历史自由的承诺与消失
       13.信件:一种等待的哲学视角
       14.报纸:有关终结论的争议
       15.书写用品店:一种书写文化的传记现象学
       16.书桌:书写的权力意志
       17.脚本:历史的终结与机械装置的开始
       18.数字符号:量子理论对相对论的超越
       19.重新编码:从文字文化到新图像文化的转向
       20.签名:联名抵抗第二次文盲潮
      
       第二版后记
       译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