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史籍举要
作者:
柴德赓 著
定价:
48 元
页数:
301页
ISBN:
978-7-309-17142-6/K.824
字数:
215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4年9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我们的主要对象是初次接触这些书籍的青年学生,因之对这门课的要求应该合乎量力性的原则,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来考虑。选书和讲解的出发点有三:一是多讲普通习见的书,少讲太偏僻的书;二是讲解力求系统、明白、扼要,不钻牛角、掉书袋;三是史书源流、史学常识,因事附见,以切实有用为主。
       文献学之妙
       ——柴德赓
      
       总序
       源远流长之中华文明,其声教文物及典章制度,历数千年而迄未中断,实赖于文献之记载与传承。晚近以来文化转型,传统文献以外,又加入外邦文化,中国文献学之畛域大为拓展。生于今世而身为文献学人,非仅知识储备应加宽加厚,研究能力尤须加精加细,然而盱衡中外,实际现状则未容乐观。现代学制及其课程之设置,培养目标以通用型人材为急务,专业学科人材之造就,则有待分阶段完成。置身科技日新时代,人文学科人材之培养本已不易,而文献学人材之造就尤觉其难。文献学之范畴甚广,昔人治史,素重史料、史学及史识,若以此指代文献学研究之内容、方法及观念,两者之内涵庶几相近。文献学作为人文、社科研究之基础学科,征文考献,乃为其根本宗旨。有志研习文史者,舍文献学训练而欲解读先民遗存之典籍,进而认识古代社会之生活及文化,自不免举步艰难,所视茫然,而郢书燕说,所在多有。因此常闻人言,对母语及故国文化之荒疏,已为今人之通病及软肋。
       文献学研究无所不包,举凡先民创造所遗,莫不可为考释古今文化现象之材料。其内容虽以文字记载为主,亦包含实物文献;其文本以图书典籍为主,亦重视各类非书资料;其取材以本土文献为主,亦关照域外观念及古书。面对林林总总之史料,调查收集,编目整序,研读判断,整理保护,乃至深入揣摩,著书立说,门类既广,专题林立,终生投入,所获依然有限。利用科技信息技术之进步,当代学人虽拥有“穷四海于弹指,缩千里于一屏”之神通,便利远胜于昔人,但传统文献学之基本训练,如前人于目录、版本、校勘、文字、音韵、训诂诸学科之实践经验,仍不可不讲求并勤于借鉴。由识字断文、释读文本始,进而遍识群书,分析综合,加以拾遗补缺,考订遗文,又能删除枝蔓,探明本旨,至于体味古人语境,还原历史场景,应为从事文献研究之基本目标。
       文献学训练与研究之主要对象,仍为传承至今之历代典籍。由基本典籍而衍生之各类著述,构成现存古代文献之大海汪洋,其中有关文献研究之专著,所示门径与方法,皆为古人遗惠后世之宝贵遗产。近代以来,文献学前辈董理国故,推陈出新,亦产生大批名家专著,足为今人研修之助。二十世纪至今之文献学名家专著,屡经重版之余,犹未餍读者之求。复旦大学出版社编辑同人有鉴于此,发起编辑“文献学基本丛书”,计划由近及远,选刊久已脍炙人口、至今犹可奉为治学圭臬之要籍,重版以飨读者。选本标准,一则立足于名家专著,选择体量适中、授人以渔,既便文献教学参考,又利于各地初学自修者;二则入选诸书,皆从其朔,尽可能择用初期版本,书重初刻,未必非考镜源流之一助焉。
      
       岁甲辰仲夏古乌伤吴格谨识于复旦大学光华西楼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序
       前言
      
       上编
      
       纪传体类
       一《史记》
       二《汉书》
       三《后汉书》
       四《三国志》
       五《晋书》
       六《宋书》
       七《南齐书》
       八《梁书》《陈书》
       九《魏书》
       十《北齐书》
       十一《周书》
       十二《隋书》
       十三《南史》《北史》
       十四《旧唐书》
       十五《新唐书》
       十六《旧五代史》
       十七《新五代史》
       十八《宋史》《辽史》《金史》
       十九《元史》
       二十《明史》
       附:《清史稿》
      
       下编
      
       编年体类
       一《资治通鉴》
       二《续资治通鉴长编》
       三《三朝北盟会编》
       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五《续资治通鉴》
       六《明实录》《清实录》
      
       纪事本末类
       一《通鉴纪事本末》
       二《宋史纪事本末》
       附:《元史纪事本末》《续通鉴纪事本末》
       三《明史纪事本末》
       四《左传纪事本末》
      
       政书类
       一 “十通”
       1.《通典》
       2.《通志》
       3.《文献通考》
       附:乾隆时所修“六通”和《续皇朝文献通考》
       二 会要
       1.《唐会要》《五代会要》
       2.《宋会要辑稿》
       3.《西汉会要》《东汉会要》
       4.《三国会要》
       5.《明会要》
       三 其他
      
       传记类
       一 分类专书
       二 以朝代为主的传记
       三 地区性传记
       四 个人专传
      
       地理类
       一 地图
       二 地志
       三 水道
       四 都邑
       五 边疆外国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