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江西电影史
作者:
沈鲁 黄叶蕊 著
定价:
65 元
页数:
287页
ISBN:
978-7-309-17472-4/J.507
字数:
234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4年7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从区域电影史的视角研究了江西电影的发展进程,以时间线为经,以电影放映活动与电影创作者为纬,交织出电影于1898年进入江西后的放映史和以有代表性的江西籍影人为主体的当代江西电影艺术生产与传播史,具体分为早期江西电影(1898—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江西电影(1949—1978)、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江西电影(1978—2000)和新一轮电影产业改革大潮中的江西电影(2000—2022)四个部分。
       在近现代江西的文化版图中,电影方面的研究是较为薄弱的环节。本书对江西电影史中重要事件和关键节点的源流进行了严谨的考证和梳理,辅以丰富的史料和具有“江西特色”的个案分析,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作者简介


       沈鲁,字明生,号溪堂,出生于江西浔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电影学专业),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
      
       黄叶蕊,出生于江西豫章,艺术学硕士,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书摘


       目录
      
       绪论 区域电影史研究视域下的江西电影
      
       第一章 早期江西电影(1898—1949)
       第一节 电影进入江西:放映业的肇始
       第二节 江西人对早期电影的认识
       第三节 南昌地区早期电影院的经营与上海电影的传播
       第四节 早期影院观影秩序的监督与银幕的管控
       第五节 国民政府时期南昌地区的官营电影
       第六节 但杜宇与上海影戏公司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江西电影(1949—1978)
       第一节 江西电影放映活动(1949—1966)
       第二节 江西电影制片厂的建立
       第三节 “十七年”(1949—1966)红色电影浪潮中的“江西身影”
       第四节 多才多艺的陈方千
      
       第三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江西电影(1978—2000)
       第一节 从“庐山恋”到“庐山之夏”
       第二节 “绘写夏都”:毕必成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创作
       第三节 “鄱湖歌吟”:王一民农村题材电影创作
       第四节 “名满天下”:张刚“阿满”系列喜剧创作
       第五节 其他故事片创作
      
       第四章 新一轮电影产业改革大潮中的江西电影(2000—2022)
       第一节 民族化与全球化视野下的江西电影
       第二节 走进互联网时代的江西电影
       第三节 局限与破局
       第四节 建党百年:江西电影再出发
      
       尾声 写在电影史“之外”
      
       附录
       浅谈江西庐山核心景区实现电影文旅融合的建议
       论改革开放四十年国产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审美流变——基于对“南昌建军”题材的创作分析
       受命不迁生南国:鲍方与香港左派电影三十年
       明星影片公司江西电影行始末(1933—1937)
       江西青年电影手册
      
       参考文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