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21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1(职业本科版)
作者:
余建中 宋梅 主编
定价:
58 元
页数:
182页
ISBN:
978-7-309-17405-2/H3385
字数:
195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4年7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们推出了《21世纪大学英语》(职业本科版)系列教材。本系列教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才。
       在本系列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努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材,在教材结构、内容选编、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优化与创新。
       《21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职业本科版)是《21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职业本科版)的配套用书。本套教材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编写而成。
       本套教材致力于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成为能够满足新时代全球化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为达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目的,本套教材的许多视频内容来自国内主流媒体,其中包含讲述中国文化、颂扬国家英雄及歌颂我国各方面伟大成就的内容。比如第一册第一单元中,既有国外学校高年级学生给予入学新生的忠告,也有“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的感人事迹。第一册的视频还包括了雷锋、端午节、中秋节、“一带一路”、郑和等内容。第二册的视频也不乏李时珍、绿色中国、长城等内容。第三册、第四册更是讲述了国家英雄钱学森、袁隆平的感人事迹,追忆了革命烈士的壮烈人生,还通过译编央视新闻故事展现了普通人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怀。教材中所有介绍外国文化和人文、科技发展等内容的视频均以教育部《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中关于教材编写的规定加以对照并审核。
       除了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努力外,本套教材还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和自主学习完善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本套教材既注重提升学生在上述四方面的素养,又努力使学生在提升相关素养时融会贯通。教材每个单元都含有三大板块:视频与练习、音频与练习、口语练习。视、听、说内容都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内容呈现和练习设计科学合理、梯度明晰,兼顾职场英语应用的方方面面。除了培养口头交际能力以外,口语练习的设计特别注重提升学生的职场涉外沟通及语言思维能力,尤其是其中的访谈和批判性思维练习。
       职场特色、学以致用是本套教材的又一重要编写理念。本套教材的选材和练习设计都聚焦于日常生活和职场,且以职场为重。跟职场相关的“职业规划”“职业精神”“职场环境”等主题在本套教材中反复出现。在这些单元中,视频、音频和口语训练也都围绕着职场展开。
       便利易用也是本套教材的特色之一。教材中所有配套音视频全部用二维码形式标注到书中具体位置,即扫即得,方便易用。《教学参考书》除提供教学目标和练习参考答案外,还为所有音视频材料配了英文原文及中文译文,并附有PPT助教课件,同时提供超星“学习通”App示范教学包,助力教师智慧教学,培育“金课”;另有“i学”App移动学习平台提供网络课程等海量资源,记录学生自学自测情况,发送形成性评价给教师。总之,本套教材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现代教学手段,以期给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教学便利,给学生提供多样的渠道去开发各种学习潜能。
       本套教材共4册,每册8个单元。第一册、第二册适合职业本科英语基础模块教学使用,第三册、第四册可用于基础模块学习阶段中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作为拓展模块教学用书。第一册、第二册视频练习之后有Language Focus讲解和练习,旨在帮助学生打好英语视听能力基础。第三册、第四册虽然不再有Language Focus板块,但是视听内容和口语练习的难度有所增加。此外,前三册还专门设置了Preparation for CET-4板块,题型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一致,比重逐渐增大, 而第四册的听说练习则直接按照四级考试的题型和难度设计,以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又能为参加考试做好准备。
       本套教材包括《21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职业本科版)和《21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教学参考书》(职业本科版),可以与《21世纪大学英语》(职业本科版)系列主干教材配套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21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自面世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众多院校的青睐和支持。感谢广大师生在使用本系列教材的过程中一直在给予我们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给了我们不断推陈出新的强大动力和坚实基础。期盼大家继续支持并帮助我们把本系列教材打造得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

书摘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