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言语行为的逻辑:汉语语义和语用接口研究(全2册)
作者:
陈振宇 等 著
定价:
160 元
页数:
1050页
ISBN:
978-7-309-17030-6/H.3285
字数:
1171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4年5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9FYYB032) 的最终成果。本书试图突破当今语用学碎片化研究范式的瓶颈,全面、系统地考察汉语各种具体言语行为中正迁移、负迁移和叠加的案例和规律,集成较为完备的语用范畴系统和语用迁移公式,构建汉语语用逻辑推理的“分布式网络”。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1)将纷繁复杂的语用系统,划分为基本的五大“立场”——自我立场、知识立场、评价立场、情感立场、行为立场,并在其中再划分出若干子范畴;(2)厘定语用范畴之间的功能迁移,确定其基本语用规律,规则的实质是心理预期,也就是语词形式在一定的语用特征的情况下,得到相应的功能的概率大小,一共厘定了400余条语用推理原则,包括一般原则286条、强化原则120条、语力失效原则8条,可以涵盖迄今为止汉语学界所研究的语用问题的主要方面;(3)以若干重要的汉语现象为例,进行详细的分析解剖,以小见大,展示语用规律研究的效力。书中还将“预期与和谐”这一语用子范畴单独拿出来讨论,因为预期是言语行为的核心与灵魂,是意向性的具体体现,也是本书全部研究的理论基础和背景。
      

作者简介


       陈振宇,1968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学、计算语言学、理论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已出版专著5部:《时间系统的认知模型与运算》《疑问系统的认知模型与运算》《汉语的小句与句子》《汉语的指称与命题》和《逻辑、概率与地图分析》。在《中国语文》《语言科学》《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当代语言学》《当代修辞学》《汉语学习》《语言研究集刊》《语法研究和探索》等期刊、集刊及论文集中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广泛吸收中国结构主义、功能学派、认知学派、形式学派、语言类型学、逻辑语义学及语用修辞学的理论和方法,吸纳汉语描写语法、语法化、语体分析、方言语法研究的成果,在汉语语法、语言类型学、汉语计算研究以及语言学理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研究范围涉及汉语句法的层次结构与类型学地位、信息价值和完句性、命题的语义学结构,以及时间、疑问、否定、情态、指称、量化、感叹、立场、事实、叙实、预期等诸多汉语语义范畴和语用语法范畴。
      

书摘


       目录
      
       上册
      
       第一章 言语行为的语法学研究总纲
       1.言语行为及其功能结构
       1.1言语行为研究
       1.2迁移与言语行为迁移
       1.3言语行为的语力
       2.言语行为的语法学研究路线
       2.1重要的研究要素
       2.2基于立场范畴的言语行为研究
       2.3基于分布网络系统的整体性研究
      
       第二章 预期与和谐
       1.预期是言语行为研究的核心与灵魂
       2.预期的定义
       2.1预期的数学模型:基于主观概率和条件概率
       2.2预期的认知模型:四大部分以及在语篇中的隐现
       3.预期的基础类型
       3.1从预期的认识主体分类——自预期、他预期、常理预期、上文预期和(行为)主体预期
       3.2从预期的情态性质分类——意愿预期、能力预期、道义预期、认识预期和强预期、弱预期
       3.3从预期的针对对象分类——话语预期和行为预期
       4.预期的检验格式,类指预期与个体预期
       4.1语义与语用的争议
       4.2预期的语用学检验——预期格式和反预期(信息)格式
       4.3从预期的条件分类——类指预期和个体预期
       4.4无预期的检验格式,以及它与类指预期的区别
       5.小预期
       5.1预期的情态类型以及小预期的发现
       5.2两种小预期及其检验
       5.3正预期标记“果然”的使用倾向性
       6.语篇中的预期表达与和谐
       6.1词汇与预期
       6.2语用推理
       6.3事物的和谐性
       6.4语言、言语行为与和谐
       6.5“当然”辨析
       7.复杂预期语篇
       7.1解反预期和解意外
       7.2预期应验
       8.预期/和谐与事实性、信息价值
       8.1两个视角:推断和回溯
       8.2事实性选择策略
       8.3预期与信息价值选择策略
       9.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我立场
       1.自信
       1.1自信、不自信与强化自信
       1.2自信性的表达
       1.3自信性的语用功能
       2.主体之间的地位关系
       2.1社会地位和社会距离,礼貌
       2.2认知地位
       3.同盟性
       3.1同盟性理论
       3.2人称代词与同盟关系
       3.3命题内容与认同
       3.4礼貌在同盟性上的两面性
       4.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知识立场
       1.语义知识
       1.1指称
       1.2事实性
       1.3叙实性
       2.传信与陈述、疑问
       2.1传信在疑问句中的功能
       2.2对汉语现象的调查
       2.3人称对汉语传信成分分布的制约作用
       2.4具体制约因素的分析
       3.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评价立场
       1.意外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1.1意外在语法体系中的定位
       1.2句中反预期意义的推理规则
       2.常规性和合理性
       2.1定义与本质
       2.2语用推理
       3.意外三角
       3.1由意外导致的语用推理
       3.2推导出意外的语用推理
       4.意外标记以及有强烈意外表达倾向的形式举隅
       4.1语用否定——以“什么”感叹句为例
       4.2反问的意外本质
       4.3寻求理由——以“怎么”的历史演化为例
       5.本章小结
      
       下册
      
       第六章 情感立场
       1.感叹(情感强度)
       1.1感叹的定义与表达
       1.2感叹的性质与类型
       1.3感叹的其他句法语义性质
       2.褒贬(积极消极)
       2.1倾向性情感句中的意义配置
       2.2结果与后续行为
       3.感叹标记以及有强烈感叹倾向的形式举隅
       3.1北京话语气词“啊”和叹词“啊”
       3.2北京话和成都话的意外语气词
       4.本章小结
      
       第七章 行为立场
       1.行为的普遍实施条件
       1.1意愿与行为
       1.2能力与行为
       1.3关涉事物与行为
       1.4使因、内外使因与行为
       2.言语行为中的语言表达
       2.1表达中的主题
       2.2表达中的焦点
       2.3表达中的背景预设
       3.完句性
       3.1完句性理论
       3.2性质形容词谓语句
       3.3“每、所有、任何”与“都”的共现
       3.4汉语状中结构的平衡配置
       4.各种言语行为的实施条件
       4.1陈述类言语行为
       4.2祈使类言语行为
       4.3虚拟类言语行为
       4.4鼓励与警告
       5.本章小结
      
       第八章 复杂的汉语语用语法现象举隅
       1.统一预期理论举隅——以“差(一)点(儿)+否定VP”为例
       1.1Nn式的来源、类型
       1.2肯定式、Na式和两种 Nn式的性质对比
       1.3Na式的特殊性
       1.4区分Na式和Nn式的语用条件
       1.5小结
       2.副词的主观性
       2.1主观性成分对信息性语法操作的限制
       2.2主观性程度
       2.3小结
       3.主观量
       3.1主观大量和主观小量,超预期和负预期
       3.2量的基础规律
       3.3主观量形成规律
       3.4主观量使用规律
       3.5主观量与积极/消极评价
       3.6小结
       4.汉语“呢”系词的本质
       4.1话题问理论及相关的问题
       4.2汉语“呢”系词的情况
       4.3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