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临床肿瘤学概论(第三版)
作者:
邵志敏 郭小毛 主编
定价:
78 元
页数:
266页
ISBN:
978-7-309-17048-1/R.2057
字数:
389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4年1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肿瘤既往被视为“生命终结的号角”,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健康问题之一。作为全球第二大致死病因,肿瘤发病率高、致死率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在2020年全球肿瘤数据统计中,男性的肿瘤发病率为222.0/10万,女性为186.0/10万。中国2016年肿瘤数据统计显示,男性的肿瘤发病率为207.03/10万,女性为168.14/10万。全球每年因肿瘤死亡患者约占整体死亡患者的20%。仅2020年,全球有1929万例新发肿瘤病例和996万例肿瘤死亡病例。
       我国人口基数大,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均位于世界首位,约占全球肿瘤发病人数的24%和死亡人数的30%。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肿瘤发病率仍在继续增长,近10年来保持约3.9%的增幅。庞大的肿瘤患病人群给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沉重负担,阻碍了人民生活幸福感的提升,如何减轻这一负担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肿瘤的诊疗模式也已发生深刻转变,走向了精准诊疗的新时代。通过人工智能预测、分子标志物检测等手段,精准医学可以尽早锁定特定人群,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甚至提前预防,大大降低了后续治疗难度。在传统医学时代,肿瘤的治疗以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为主,而精准医学时代则带来了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使治疗的选择更有针对性、走向个体化。在过去的十余年里,我国恶性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总体提高约10%,体现了精准诊疗的初步成果。
       面对发病率逐年增高的恶性肿瘤,医学生有必要了解肿瘤学的现状,学习并掌握肿瘤学的基础知识和最新的临床诊疗原则。为此,我们精心编撰了《临床肿瘤学概论》(第三版)教材,供初涉医学领域的学生使用。本书从肿瘤学最基本的概念切入,全面阐述了肿瘤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肿瘤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学,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让学生能够对肿瘤学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我们也在本书中详尽介绍了肿瘤的各种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希望医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目前临床实践中针对肿瘤患者的诊疗技术,培养相关的诊疗思维。此外,本书注重传授肿瘤基础知识和临床应用间的转化思维。除经典的理论外,我们也介绍了正在发展的新概念和新技术,包括近年来在肿瘤治疗领域出现的新兴方法,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让学生能够了解肿瘤领域的前沿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本教材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前沿性。
       在此,我们殷切地希望,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们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肿瘤学的知识,并关注肿瘤患者的需要,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应用于临床实践。肿瘤仍是医学领域最难攻克的堡垒之一,也期望更多的同学在学习本课程后对肿瘤学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共同加入抗癌的队列。本书可能存在疏漏或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邵志敏 郭小毛
       2023年9月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肿瘤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一、肿瘤学发展历史
       二、肿瘤学发展现状
       第二节 临床肿瘤学及其课程设置
       一、临床肿瘤学和相关学科
       二、临床肿瘤学的课程设置
       第三节 肿瘤学常用诊断术语
      
       第二章 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第一节 肿瘤细胞生长特性
       一、细胞周期与肿瘤
       二、细胞死亡与肿瘤
       三、细胞分化与肿瘤
       第二节 肿瘤的播散
       一、肿瘤的侵袭
       二、肿瘤的转移
       第三节 肿瘤代谢
       一、糖代谢和肿瘤
       二、氨基酸、一碳单位代谢和肿瘤
       三、脂质代谢和肿瘤
       四、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和肿瘤
       五、肿瘤代谢的临床诊疗
       第四节 肿瘤微环境
       一、肿瘤血管形成
       二、淋巴管形成
       三、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四、肿瘤干细胞
       五、免疫细胞
       第五节 肿瘤免疫
       一、肿瘤抗原
       二、机体的免疫监视
       三、肿瘤的免疫逃逸
       四、肿瘤的免疫治疗
      
       第三章 肿瘤流行病学
       第一节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和常用指标
       一、流行病学研究类型
       二、常用肿瘤流行病学指标
       三、肿瘤登记数据
       四、肿瘤流行病学常用的统计方法
       第二节 肿瘤的流行情况
       一、肿瘤在全球的流行情况
       二、肿瘤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第三节 肿瘤流行病学的应用场景和意义
       一、肿瘤流行病学的应用场景
       二、肿瘤流行病学的意义
      
       第四章 肿瘤的病因
       第一节 人类致癌物
       第二节 肿瘤的环境因素
       一、化学因素
       二、物理因素
       三、生物因素
       第三节 肿瘤的遗传因素
       一、家族性癌与癌家族
       二、肿瘤的家族聚集现象
       第四节 肿瘤与基因
       一、癌基因
       二、抑癌基因
      
       第五章 肿瘤的预防
       第一节 肿瘤的一级预防
       一、烟草控制
       二、改善人群的生活方式
       三、预防与肿瘤相关的感染
       四、控制环境致癌因素暴露
       五、化学预防
       第二节 肿瘤的二级预防
       一、肿瘤的早期诊断
       二、肿瘤的筛查
       第三节 肿瘤的三级预防
      
       第六章 肿瘤病理学
       第一节 肿瘤的一般形态学特征
       一、肿瘤的大体形态
       二、肿瘤的组织形态
       第二节 肿瘤的组织学分类和命名
       一、肿瘤的组织学分类
       二、肿瘤的命名
       第三节 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级和分期
       一、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级
       二、恶性肿瘤的病理分期
       第四节 肿瘤的细胞病理学诊断
       一、细胞病理学诊断的价值和局限性
       二、细胞病理学常见检查
       三、常用细胞病理学制片方法
       四、快速现场评价
       五、辅助检查在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
       六、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
       第五节 肿瘤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一、肿瘤的诊断依据
       二、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局限性
       三、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常用方法
       四、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应用范围
       五、组织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六、病理会诊
       第六节 肿瘤病理学诊断的辅助技术
       一、常用特殊染色
       二、免疫组织化学
       三、流式细胞术
       四、分子病理
       五、数字病理和人工智能
       第七节 肿瘤的伴随诊断
       一、伴随诊断和补充诊断
       二、常见肿瘤的伴随诊断
       第八节 肿瘤分子分型
       一、乳腺癌分子分型
       二、肺癌分子分型
       三、胃癌分子分型
       四、结直肠癌分子分型
       五、胰腺癌分子分型
       六、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
       七、卵巢癌分子分型
       八、膀胱癌分子分型
       九、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子分型
       十、软组织肉瘤分子分型
      
       第七章 肿瘤诊断学
       第一节 肿瘤的临床诊断
       一、概述
       二、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
       三、早期诊断的意义
       四、病史
       五、体格检查
       六、综合诊断
       七、肿瘤临床和病理分期
       八、肿瘤患者功能状态
       九、患者报告临床结局
       十、肿瘤患者随访
       第二节 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一、CT机成像的原理和新技术应用
       二、MRI原理及新技术应用
       三、影像组学
       四、肿瘤影像学在多学科诊疗中的作用
       第三节 肿瘤的超声诊断
       一、超声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发展
       二、各脏器超声诊断的主要病变及声像图特征
       第四节 肿瘤的放射性核素诊断
       一、放射性药物和显像仪器
       二、常见肿瘤的核医学显像
       第五节 肿瘤的内镜诊断
       一、概述
       二、内镜在肿瘤诊断中的功能
       三、肿瘤的内镜活检
       四、肿瘤的内镜治疗
       第六节 肿瘤标志物和相关临床检验
       一、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三、肿瘤相关临床检验
      
       第八章 肿瘤外科治疗
       第一节 概述
       一、肿瘤外科的定义
       二、肿瘤外科的发展历史
       三、肿瘤外科医师的责任与义务
       第二节 肿瘤外科的特点
       一、与组织病理学密切结合
       二、肿瘤外科的“无瘤原则”
       三、肿瘤外科与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
       四、肿瘤外科与肿瘤诊疗指南及个体化治疗
       第三节 肿瘤外科的手术分类及应用
       一、诊断性手术
       二、原发肿瘤切除与根治性手术
       三、淋巴结清扫与根治性手术
       四、保全组织和器官功能的肿瘤根治术
       五、姑息性手术
       六、肿瘤外科微创治疗
       七、其他外科治疗新技术
      
       第九章 肿瘤的化学和分子靶向治疗
       第一节 肿瘤药物治疗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肿瘤药物治疗的目的
       一、根治性治疗
       二、辅助性治疗
       三、姑息性治疗
       第三节 肿瘤的化学治疗
       一、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与细胞毒性药物
       二、细胞毒性药物的分类
       三、细胞毒性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四节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一、分子靶向治疗的作用机制
       二、分子靶向药物的分类
       第五节 肿瘤的免疫治疗
       第六节 抗肿瘤药物的给药方式和剂量选择
       一、给药方式
       二、剂量选择
       第七节 抗肿瘤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一、吸收
       二、分布
       三、代谢
       四、排泄
       第八节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局部反应
       二、全身反应
       三、远期毒性
       第九节 抗肿瘤药物的耐药问题
       第十节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一、WHO疗效判断标准
       二、RECIST疗效判断标准
      
       第十章 肿瘤的放射治疗
       第一节 放射治疗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放射物理学
       一、放射线的种类
       二、放疗常用的治疗方式及设备
       三、放疗辅助设备
       四、放疗的剂量学概念
       五、临床放疗中对放射线的选择
       六、放疗计划设计和实施
       第三节 放射生物学
       一、细胞水平的放射生物效应
       二、组织水平的放射生物效应
       三、分次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四、生物等效剂量
       五、放射线治疗肿瘤的基本原理
       第四节 临床放疗学
       一、根治性放疗
       二、辅助和新辅助放疗
       三、针对寡转移的放疗
       四、姑息性放疗
       第五节 放射增敏和放射防护
       一、放射增敏机制
       二、放射增敏剂
       三、放射防护
       四、放射防护基本方法
       第六节 放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第七节 放射治疗技术
       一、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技术
       二、图像引导放疗、剂量引导放疗和自适应放疗
       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四、放射性粒子植入
       五、术中放射治疗技术
       六、质子和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
       七、其他
       第八节 放射治疗发展趋势
       一、放射治疗作为根治性治疗的比重增加
       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作为根治性放疗
       三、新辅助放(化)疗后等待观察策略
       四、老年患者的放射治疗
       五、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生物大数据的放疗策略
       六、精准医疗理念下的精准放疗
       七、放射治疗与免疫治疗
      
       第十一章 肿瘤的中医药治疗
       第一节 中医对肿瘤认识的历史过程
       一、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二、现代中医肿瘤学的发展
       第二节 肿瘤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一、肿瘤的中医治疗思路
       二、肿瘤的中医治疗原则
       三、中药治疗的用药原则
       四、肿瘤的中医治疗方法
       第三节 肿瘤的中医康复
       一、肿瘤康复的内容
       二、肿瘤康复的措施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展望
       一、证的研究
       二、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方案的探索
       三、肿瘤的中西医结合展望
      
       第十二章 肿瘤的生物治疗
       第一节 肿瘤的免疫治疗
       一、生物因子
       二、抗体
       三、CART细胞治疗
       四、过继免疫治疗
       五、肿瘤疫苗
       第二节 基因治疗
       一、基因治疗的概念
       二、常用的肿瘤基因治疗方法
       第三节 靶向治疗
      
       第十三章 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第一节 概论
       一、术语及定义
       二、成立肿瘤MDT的必要性
       三、MDT的任务
       第二节 MDT的发展历史
       一、国外发展历史
       二、国内发展历史
       第三节 MDT的基本形式
       一、MDT组织管理
       二、MDT组织模式
       三、MDT的设置
       四、MDT适应证
       五、MDT服务流程
       第四节 MDT质量控制
       一、MDT诊疗规范性评估指标
       二、MDT运行情况评估指标
       三、MDT病例质量效果评估指标
       四、MDT病例经济学评估指标
       第五节 MDT考核
       一、基本情况
       二、MDT讨论病例的随访情况及数据库情况
       三、临床科研产出和影响力
       四、新技术开展情况
       五、患者全程管理情况
       六、社会效益
       第六节 MDT实例
       一、乳腺外科MDT实例
       二、泌尿外科MDT实例
      
       第十四章 肿瘤的终末期医护
       第一节 终末期患者的特点和医护的重要性
       一、终末期患者的定义
       二、姑息性治疗的定义
       三、终末期患者的医护内容
       四、终末期患者的特点
       第二节 终末期患者的处理原则
       一、建立专职照护终末期患者的机构
       二、治疗的目的
       三、治疗原则
       第三节 晚期患者的权益
       第四节 终末期患者的医护
       一、树立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的意识
       二、保证终末期患者有安排后事的机会
       三、家属是终末期患者医护的重要组织者
       四、尽量满足终末期患者的要求
       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六、终末期患者心理症状照护的技术要点
       第五节 终末期患者常见症状的处理
       一、疼痛
       二、感染
       三、压疮
       四、疲乏
       五、昏迷
       六、厌食
       第六节 死亡教育
       一、死亡教育的概念
       二、死亡教育的目的
       三、死亡教育的意义
       四、死亡教育的作用
       五、死亡教育的内容
      
       第十五章 循证医学和肿瘤学
       一、循证医学的概念
       二、循证医学证据来源和分级
       三、临床案例实践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