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以江苏为例
作者:
叶设玲 著
定价:
59 元
页数:
154页
ISBN:
978-7-309-17181-5/F.3021
字数:
157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3年1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2023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对非遗与旅游从简单的组合、联系向高质量、有深度的融合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就如何挖掘不同门类非遗蕴藏的价值与内涵,找准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契合点,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有机融合, 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江苏省作为一个充满文化活力的地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实践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由此,本书从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逻辑基础思考出发,以江苏省为例,找出两者融合发展实践中的问题症结,理清发展思路和理念,探寻符合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全国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简介


       叶设玲 浙江温州人,浙江大学哲学博士,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短期访问学者,现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旅游学院中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休闲行为与旅游文化。
      

书摘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重视
       (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三)数字技术发展的推动
       (四)美好生活需求的持续升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相关概念界定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学术研究现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价值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持续性与开发模式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的问题
       (四)将非遗融入生活、融入旅游的对策研究
       (五)未来的研究趋势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当代价值
       (一)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二)提升文化认同感与社会和谐
       (三)推动旅游经济提档升级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的逻辑基础:文化再生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资本的特质和表达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资本的特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资本的表达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活动中的价值拓展
       (一)制度化的路径
       (二)物化的路径
       (三)行为的路径
      
       第三章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现状
       一、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一)水韵江南的基因
       (二)地域特色鲜明
       (三)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和分布
       (一)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二)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
       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动的开展
       (一)吴文化区
       (二)楚汉文化区
       (三)淮扬文化区
       (四)金陵文化区
       四、江苏省非遗旅游的阶段性成效
       (一)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二)非遗基地成为文旅融合的引擎
       (三)非遗旅游产业链的多样化
       (四)非遗旅游精品体验形成品牌效应
       (五)数字化与新媒体非遗产品营销
       (六)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的创新探索
       五、江苏省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主要困境
       (一)传承人“断崖”的连锁效应
       (二)非遗旅游产品创新力仍显不足
       (三)“过度”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
      
       第四章 江苏省非遗与旅游融合模式分析
       一、非遗与旅游融合模式的类型
       (一)演绎式融合模式
       (二)生活化融合模式
       (三)展示化融合模式
       (四)点线串联融合模式
       二、民俗演绎:溱潼会船节
       (一)溱潼会船节的发展历史
       (二)溱潼会船节的“变”
       (三)溱潼会船节的“新”
       三、休闲生活空间:秦淮灯会
       (一)秦淮灯会的发展历史
       (二)生活场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三)家庭与社区凝聚的休闲空间
       (四)沉浸式非遗旅游体验
       四、中国镇江醋文化博物馆
       (一)中国镇江醋文化博物馆概况
       (二)互动制作+研学体验
       (三)文化传播+技艺传习
       (四)融媒体+智慧文旅
       五、串联成线的“非遗嘉年华”
       (一)非遗主题休闲展会
       (二)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三)非遗景区综合体
      
       第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满意度分析:基于游客的视角
       一、旅游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主客关系
       (一)旅游体验是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方式
       (二)旅游者的态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的影响
       二、非遗旅游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游客满意度
       (二)非遗旅游与游客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三、调研与数据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四、调研小结与启示
       (一)调研小结
       (二)实践启示
       (三)局限性与未来研究
      
       第六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融合发展的新理念
       一、基于游客体验的发展理念
       (一)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体验感
       (二)提高游客的参与度与满意度
       (三)寻找游客与地方文化良好互动的渠道
       二、深度休闲与非遗传承
       (一)深度休闲对非遗传承的意义
       (二)非遗深度休闲的三大维度
       (三)“活”在深度休闲中的非遗
       三、数字化场景与原真场景的融合
      
       第七章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多维发展路径
       一、健全非遗旅游管理与工作机制
       (一)培养文化共享共建价值观,增强认同感
       (二)坚持可持续原则,促进非遗文化传承与共享
       (三)完善利益表达与监管机制,共促协商多赢局面
       二、培育非遗旅游消费新产品与新业态
       (一)推动非遗数字化文创可持续发展
       (二)打造非遗旅游新IP
       (三)大力推动研学旅行产业的发展
       三、优化非遗旅游融合模式与空间载体
       (一)面向生活与大众,搭建表演艺术展示平台
       (二)重点深化点、线、面联动开发
       (三)拓展融合发展的空间载体
      
       参考文献
      
       附件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