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媒介的欺骗性:后图灵时代的人工智能和社会生活
作者:
[意]西蒙尼·纳塔莱(Simone Natale) 著 汪让 译
定价:
58 元
页数:
206页
ISBN:
978-7-309-16910-2/T.737
字数:
204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3年9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令人信服地证明,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人类感知上的谬误密不可分。西蒙尼·纳塔莱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档案文件,展示了他命名为“庸常欺骗”的现象的盛行——正是这种日常的、理所当然的互动将类人的智能加诸算法程序这种与人类截然不同的主体。本书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它通俗易懂、文笔优美,对媒介研究学者、文化评论家和任何对人工智能之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意义感兴趣的人而言,都是必读之作。
       ——杜克大学教授、后现代文学批评家 南希·凯瑟琳·海勒斯(N. Katherine Hayles)
      
       关于人工智能的一个根本恐惧是,它有一天会成为一种欺骗性技术。正如西蒙尼·纳塔莱在本书中所描绘的,这一天其实已经到来了。然而,这种欺骗并不是某些科幻小说中描述的那种恶意的存在。更确切地说,只有在每一次遭遇那些根据人类的社会本质而精心研发出新技术的时刻,人工智能的欺骗才会在我们的脑海中上演。通过将人工智能置于媒介和传播学理论的框架,纳塔莱消除了围绕着人工智能的技术性进行的炒作,用另一个理论视角取而代之。这个视角深植于我们与作为媒介的人工智能的持续性互动关系中的那些看似平凡的元素。因此,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人工智能的新方式,还为评估人工智能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更有依据的方法。
       ——北伊利诺伊大学副教授 安德里亚·古兹曼(Andrea Guzman)
      
       这是一部关于人工智能欺骗性的杰出批判史。纳塔莱通过骇人听闻的恐怖谷效应、无数模糊不清的人机思维实验,以及那些关于经费和投资资本的下流竞标,揭示了人工智能的暗黑本质:用各种日常又普通的方式将“庸常欺骗”融入我们的生活。对此,本书提供了具有强烈道德感、清醒度和复杂性的途径,帮助我们在人工智能的阴影下重新找回人类心灵中那超凡的平凡性。本书可读性极强,发人深省。
       ——塔尔萨大学副教授 本杰明·彼得斯(Benjamin Peters)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西蒙尼·纳塔莱,意大利都灵大学人文学系副教授,英国拉夫堡大学传播与媒介研究专业客座研究员,是SSCI期刊Media, Culture & Society的主编之一,研究方向为媒介理论、媒介历史和数字媒体。他在Journal of Communication、New Media & Society、Media, Culture & Society、Communication Theory、Convergence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文章三十余篇,出版专著Supernatural Entertainments: Victorian Spiritualism and the Rise of Modern Media Culture等,参与编写Museums and Digital Histories: Curating Histories of Computing、Believing in Bits: Digital Media and the Supernatural、Photography and Other Media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等。纳塔莱的研究经历十分丰富,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德国科隆大学、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等学校任职,主持或参与了意大利教育部(MIUR)、英国艺术与人文研究理事会(AHRC)、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理事会(ESRC)和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SNSF)等机构立项的研究课题。
      
       译者简介
       汪让,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青年教师,硕士生导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大众传播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消费者行为、媒介心理和品牌传播,曾在New Media & Society、Telematics & Informatics、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Mobile Media & Communication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文章十余篇,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参与撰写《传播科学手册系列丛书:传播管理经济学》(Handbooks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of Communication,De Gruyter Mouton)和《创造媒体:制作、实践和职业》(Making Media: Production, Practices, and Professions,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等书籍。
      

书摘


       目录
      
       致谢
       绪论
       人类、机器和“庸常欺骗”
       人工智能、沟通和媒介史
      
       第一章 图灵测试:一个想法的文化生命
       有会思考的机器吗?
       人类的角色
       沟通游戏
       与图灵玩游戏
       欺骗游戏
       测试的意义
      
       第二章 如何破除魔术:计算机、界面和观察者带来的问题
       发展技术,制造神话
       让计算机“接地气”
       透明的意义,或者说如何(避免)破解魔术
      
       第三章 ELIZA效应:约瑟夫·维森鲍姆和聊天机器人的诞生
       作为人造物和叙事话语而诞生的ELIZA
       计算机隐喻和思考型机器叙事
       ELIZA转世
       聊天机器人和人类
      
       第四章 守护进程、狗和树的故事:通过软件理解人工智能
       与石头对话:守护进程、软件的主体能动性和想象力
       历史悠久的对话树(又名“为什么电子游戏不喜欢聊天机器人”)
       Microsoft Bob及社交界面的不幸崛起
       Alexa的家谱
      
       第五章 如何创造机器人:勒布纳奖竞赛中的编程欺骗
       节目继续:进行图灵测试
       编码欺骗
       在勒布纳奖竞赛中给予生命:角色化、性格化与性别化
       勒布纳奖和人工社会性
      
       第六章 相信Siri:对语音助手的批判分析
       一和三
       语音处理——声音的软实力
       俳句和命令: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助手的戏剧学
       信息检索、语音助手和互联网形态
       欺骗,还是不欺骗?
      
       结语 复杂的自我
      
       注释
      
       参考文献
      
       人名翻译对照表
      
       索引
      
       译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