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30年志
作者:
曹助我 总主编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编
定价:
198 元
页数:
610页
ISBN:
978-7-309-16833-4/G.2496
字数:
1145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23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20世纪70年代末,两件大事震撼了华夏大地,中国翻开了向世界强国迈进的新篇章:一是1977年恢复高考;二是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
       1992年,中国的GDP由1979年的4062亿元增加到26923亿元,增加了5.63倍;而进入大学的人数从1977年的27万增加到75万,增幅仅1.78倍!
       当时在上海高校工科高等数学协作组的我和姜至本、陶钧、李重华坐不住了。
       改革开放需要人才,祖国富强需要人才,但高校的座位不够!1992年,303万名考生中只有75万人有机会进入大学。我们4位教师齐声说:“我们来办大学,让多一位考生进大学,让多一个家庭得安宁,让多一个企业找到好员工。”
       我们四处奔波,上下求索,感动了上海市高教局的领导,感动了同行。1993年,东海学院挂牌了。我们在淮海路上挂出第一条横幅:“东海学院招生报名处”;在光明中学门前摆开第一张桌子:东海学院开始招生了!
       开天辟地,上海最早的一批民办大学诞生了,东海学院位于其中。办学的艰辛,难不倒立志教育的人;条件的困难,吓不退献身教育的人!
       三易校名,七迁校址,在泥泞中摸爬滚打了5年,我们终于在闵行区吴泾镇友爱村落下了脚,买了地,造了校舍,挂上了东海学院的校牌。从此,东海学院结束了颠沛流离的闯荡,成为上海市第一所有自己独立校园的民办大学。
       老一辈革命家夏征农、胡立教,著名学者罗竹风、谈家桢等担任东海学院最早一批校领导。2005年,学校进一步扩大,巍峨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成排的学生宿舍鳞次栉比。从1993年第一批2个专业91名学生,到2005年已经具有23个专业4000多名学生。
       2006年,东海学院以较为满意的评价通过了教育部委托上海市教委进行的首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从此,东海学院向着一流民办学校的目标奋勇前进。
       如果说我们4位教师创办的东海学院是开天辟地的壮举,那么从2010年到2020年,10年间东海学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举办人高风亮节,庄严地宣布东海学院是公益性非营利性民办大学。上海市文明办考察了东海学院,把上海市文明单位的牌子挂到学校的墙上,这是上海民办高职院校第一家。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东海学院等5所民办高校发起成立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继而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经过3年建设,东海学院成为上海市5所非营利示范性民办高校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修订,带来了职业教育的春天,上海市教委不失时机地建设了一批高质量职业技术学院,经过3年建设,东海学院成为上海市第一批特色高职院校。
       教育部颁布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规划,全国计划建设200所,东海学院奋勇参加,承接了优质院校建设中的41个项目103个子项目的任务,经过3年建设,东海学院把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
       10年翻天覆地,我们在市级文明单位、上海市示范性民办高校、上海市特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校的基础上,在教学成果质量和数量上跑到了上海高职院校的最前列:在全市民办高职院校中唯一获得上海市高职院校重点专业教学比武一等奖、市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院校,创造了上海民办高职院校的多个唯一、第一;学生教学技能竞赛多次获得国家一等奖、二等奖,并揽获上海市的诸多奖项,技能竞赛国赛、市赛获奖共500余项,成绩多年位居上海高职院校的前列。
       10年翻天覆地,东海学院得到市政府近5亿元的专项资助,使学校文化更加底蕴深厚,学校校园更加充实丰满。
       10年翻天覆地,东海学院在校学生人数接近7000名,学校年办学经费突破2亿元。在中国高教学会网、中国高考热线上,东海学院的地位不断攀升;在上海乃至全国,东海学院的声誉不断提高。
       2021年,东海学院迎来了改天换地的机遇,在新制定的“十四五”规划中,东海人把学校的目标定位于上海一流、全国知名的高等学校。改天换地的东海学院,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东海之滨:“十四五”规划所缔造的是规范东海、强师东海、质量东海、文明东海、美丽东海、智慧东海……
       30年来,东海学院为国家培养了3万多名大学毕业生,其中不少人成为企业骨干、行业专家、技术能手,他们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很大贡献,有的人还因此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
       东海学院不竭的动力源泉,来自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来自对人才培养的渴望,来自对创新事业的追求。东海人的初心始终不改:为了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个家庭,为了每一个企业!
       谨以此文,献给东海学院30年志。
      
       曹助我
       2022年12月10日
      

作者简介

书摘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