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国当代美学文选2023
作者:
祁志祥 主编
定价:
98 元
页数:
471页
ISBN:
978-7-309-16876-1/B.786
字数:
504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3年9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中国当代美学研究最新成果文选第二辑。编者按照分开为文、合成为书的编辑思路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老中青作者兼顾的选文原则,从近期全国各种期刊中选取30多篇代表性的论文删减整合,分十一章编辑成书。全书章目有:“‘美学’的使命、方法与概念”“‘美’的语义新解与字源考辨”“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美育’的内涵与方法”“‘世界文学’视野与中国‘文学’概念”“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解析”“网络文学与人工智能”“创作发生与审美批评”“音乐美学与戏剧美学”“守护古典与追踪前沿”“品牌美学的探索建构”。每章前设“主编插白”,对所选论文要义作出归纳,并适当评点对话,帮助读者领会全书内容意义。本书希望为国内外学界全面把握中国当代美学研究前沿动态提供一个窗口、一份参考。
      

作者简介


       祁志祥,1958年生,江苏大丰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曾在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任教。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教授,上海市美学学会会长。主持并独立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五项、教育部规划教材一部。出版个人专著三十余部,发表论文五百余篇,内容横跨文论、美学、哲学、佛学、中国思想史等。作品曾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高校优秀教材奖。主持“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乐感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创“乐感美学”学说,提出“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独立完成《中国美学通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中国现当代美学史》(商务印书馆2018年)及《中国美学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提出“重写中国思想史”,出版《先秦思想史:从神本到人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
      

书摘


       目录
      
       前言 祁志祥
      
       第一章 “美学”的使命、方法与概念
       第一节 美学:面向原创精神、面向现实与人 钱中文
       一、学术思想的原创性要求
       二、面向全球化语境中的现实与人
       第二节 “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得失考察 王元骧
       一、“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局限与价值
       二、文艺创作中主客对立与互渗的辩证统一
       三、情感活动与理智活动中主客体关系的不同特点
       第三节 朱光潜对美学是“社会科学”的学科定位 宛小平
       一、前期:美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统一
       二、后期:美学是包容主客观的社会科学
       第四节 “美学”译名的重新考辨 李庆本
       一、花之安并未率先创用“美学”一词
       二、并无证据证明“审美学”源自罗存德
      
       第二章 “美”的语义新解与字源考辨
       第一节 “美”的解密:有价值的乐感对象 祁志祥
       一、从当前美学界的“三去”现状说起
       二、客观主义美本质探求此路不通
       三、美的现象可以从主体方面找到统一性
       第二节 甲骨文羽冠“美”字的构形意涵 张开焱
       一、甲骨文“美”字构形及其引发的问题
       二、甲骨文“美”字与皇舞中头戴羽冠的神王
       三、羽冠“美”字与商人鸟形神祖
       四、甲骨文羽冠“美”字的美学史意义
       第三节 由善而美:汉字“美”的字源学考察 黄玉顺
       一、汉字“美”的本义:羊大为美
       二、“美”与“善”的关系:由善而美
       三、“善”“美”与“好”的关系:善美皆好
      
       第三章 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
       第一节 我国自然生态美学的发展及其重要意义 曾繁仁
       一、新中国前三十年唯物主义的自然美论
       二、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自然生态美学观念的引进
       三、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国自然生态美学话语的建构
       四、当代生态美学的重要价值意义
       第二节 西方自然美学当代转型的内在逻辑 程相占
       一、伦理化:现代自然美学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及其伦理批判
       二、环境化:自然审美的环境模式及其理论意义
       三、生态化:自然审美的生态模式及其理论意义
       第三节 从生态主义视野理解环境美学 徐岱
       一、生态主义与生态正义
       二、生态主义与环境美学
       三、景观美学与自然之美
      
       第四章 “美育”的内涵与方法
       第一节 何为美育与美育为何? 周宪
       一、何为美育?
       二、美育为何?
       第二节 审美教育的五个维度 徐碧辉
       一、作为情感教育的审美教育
       二、作为生命教育的审美教育
       三、作为艺术教育的审美教育
       四、作为形式美感教育的审美教育
       五、作为自然教育的审美教育
       第三节 中学美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寻 陆旭东
       一、美育问题的理论研究
       二、审美素养培育的基本范式
       三、“天天美育”的运行机制
       四、审美素养培育的策略和抓手
      
       第五章 “世界文学”视野与中国“文学”概念
       第一节 世界文学研究中的西方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王宁
       一、世界文学中的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
       二、文化相对主义的建构与重构
       三、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文学绘图
       第二节 “文学”概念的古今榫合 周兴陆
       一、从骈体正宗论到纯文学观
       二、审美超功利与“情的文学”
       三、从“三分法”到“四分法”
       四、“文以载道”的破与立
       五、几个值得省思的现象
       第三节 六朝美学两大主潮:情感美学与形式美学 祁志祥
       一、汉代美学特征:以道德理性为美、以“情欲”和“淫丽”为丑
       二、魏晋玄学的两种追求及其主导形态
       三、“情之所钟”与“雕缛成体”:六朝美学的两大潮流
       四、“文章道弊五百年”:隋唐在批判中确认六朝美学的两大特征
      
       第六章 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解析
       第一节 “文”:中国抒情技艺的一个秘密 胡晓明
       一、“文”即图式化
       二、“物相杂即文”的思想史文献
       三、再论声成文,兼说钱锺书先生之失误
       四、明清时期文学及艺术批评中讨论相间与交错即文
       五、“以对偶成篇”:江淹赋的两个问题
       六、以孟浩然与叶嘉莹诗为例,相间与交错之鉴赏
       七、几点结论
       第二节 “中国文学抒情传统”说之得失 李春青
       一、“抒情传统说”的主要观点及其学理逻辑
       二、“抒情传统说”的问题之所在
       三、阐释中国文学传统的恰当方式
       第三节 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化叙事 张晶、李晓彩
       一、在场与不在场:诗体叙事的诗学逻辑
       二、以事表情:诗歌叙事的情感导向
       三、化事为境:诗歌叙事的意蕴空间
       四、远近与虚实:诗歌叙事的文体审美
      
       第七章 网络文学与人工智能
       第一节 新世纪网络文学创作的四大走向 欧阳友权
       一、从“玄幻满屏”到现实题材升温
       二、网络作家四代同屏,新生代强势崛起
       三、网文出海,从作品传播到模式输出
       四、未来网络创作生态的三个变数
       第二节 建构网络小说的类型学批评 张永禄
       一、当代网络小说批评困境和突围可能
       二、网络小说类型学批评构想
       三、网络小说类型学批评的使命和价值
       第三节 人工智能引发文化哲学范式终极转型 刘方喜
       一、马克思生产工艺学及其文化哲学意蕴
       二、AI引发人类文化范式终极转型
       三、AI时代文化生产工艺学批判重构及其意义
       第四节 仿若如此的美学感:人工智能的“美感”问题 王峰
       一、有机体:感觉的直接性
       二、人工智能:感觉的间接性,效果的直接性
       三、转换:补足模型
       四、美学效果:仿与若
       五、如何理解美学感?
      
       第八章 创作发生与审美批评
       第一节 剩余快感:当前文艺生产的驱动力 周志强
       一、欲望的客体化:快感真的只是一种享受吗?
       二、剩余快感:以周萍与繁漪为例
       三、“享乐沉溺”:为什么会“疾病获益”?
       四、走向新的寓言论批评
       第二节 审美发生、过程及美感性质的神经美学阐释 胡俊
       一、审美发生:人类审美大脑进化的时间节点
       二、美本质:美学千古之谜的神经美学阐释
       三、审美过程:脑审美机制的加工模型
       四、美感性质:神经美学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客观性、倾向性、多维性 丁国旗
       一、文学批评的客观性
       二、文学批评的倾向性
       三、文学批评的多维性
      
       第九章 音乐美学与戏剧美学
       第一节 蒋孔阳的音乐美学思想 陆扬
       一、音乐美学的合法性
       二、“省风”与“宣气”
       三、“正乐”与“非乐”
       第二节 诗词赋呈现音乐美的三重维度 王云
       一、以音乐的特征彰显音乐美
       二、以音乐的效果映衬音乐美
       三、以音乐的由来暗示音乐美
       第三节 中国当代话剧接受的审美变迁 陈军
       一、1949—1976:政治压抑审美和娱乐,接受标准化、一体化
       二、20世纪80年代:审美接受得到重视,戏剧探索在争议中前行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感官娱乐日益凸显,观众接受多元分化
      
       第十章 守护古典与追踪前沿
       第一节 黑格尔对于艺术思考的二重性 李钧
       一、逝去的身体型的古典型艺术
       二、“美学”并不仅是“美”学
       三、阴影、历史画廊与回忆
       第二节 中国现代诗的“情境”及其审美建构 汪云霞
       一、“情境”:作为一个现代诗学概念
       二、中国现代诗的情境建构:拟态化
       三、中国现代诗的情境建构:场域化
       四、中国现代诗的情境建构:戏剧化
       第三节 海德格尔的“本有”诗学观 支运波
       一、诗歌作为此在的建基
       二、沉思与作诗的历史相遇
       三、作诗与沉思的栖居及澄明
       第四节 辩证的感性学:韦尔施的“反审美”理论 潘黎勇
       一、“感知”视域中的“反审美”内涵
       二、审美与“反审美”的辩证法
       三、反审美:艺术的新使命
       第五节 当代法国理论关于先锋艺术的潜在对话 吴娱玉
       一、从“表象”到“抽象”:德里达到利奥塔
       二、从“抽象”到“形象”“拟像”:德勒兹与培根
       三、从“表象”到“拟象”:福柯与玛格利特
      
       第十一章 品牌美学的探索建构
       第一节 “美好生活”视野下的品牌美学研究 陈忠伟
       一、品牌与美好生活的关系
       二、品牌美学的理论与实践
       三、未来品牌美学发展展望
       第二节 品牌美的历史源流与当代样态 谢纳
       一、品牌之美:从“产品制造”到“品味制造”
       二、中国品牌美的历史积淀与造物美学
       三、世界品牌美的符号表征与互鉴创新
       第三节 品牌美的时尚维度 胡越
       一、品牌的价值与时尚
       二、品牌美的构建维度
       三、品牌的时尚美判断维度
       四、品牌制造时尚美的方略
      
       附录一 上海市美学学会2022年工作回顾 祁志祥
       附录二 恒源祥的发展历程 顾红蕾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