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高山流水情无限:尹小芳从艺八十周年纪念文集
作者:
李声凤 主编
定价:
68 元
页数:
363页
ISBN:
978-7-309-16712-2/K.809
字数:
254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23年4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序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傅谨
      
       越剧诞生至今不过一百多年历史,却涌现出许多著名表演艺术家,产生了广泛的艺术影响。尽管尹派是越剧最受欢迎的流派之一,尹派在越剧唱腔和表演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超过大多数流派创始人,但是尹小芳受到的关注并不算太多,本书的编撰与出版是对这种疏漏的补正,因此有特殊意义。
       越剧在20世纪40年代迅速崛起,围绕“十姐妹”这个中心涌现出众多流派,成为戏曲大家族中声名最为卓著的大剧种之一,改革开放之后,越剧仍然保持了这一地位和势头。在一般的印象中,尹派就如同其他重要的越剧流派一样,从尹桂芳一下子就跳到了茅威涛、赵志刚、王君安、萧雅一代。越剧大多数重要流派的发展历程都十分相似,20世纪40年代越剧全盛时期涌现出的众多流派创始人,她们的艺术生命跨越了“文革”而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之初,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年代培养出新一代越剧名家,在新时期续写了越剧的辉煌。因此,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越剧名家,直接受到各位流派创始人的艺术教诲与滋养,也因之相对完好地传承了她们风格独特的艺术表达。但是假如细究起来,尹派的传承历程却并非如此,正如这本书所揭示的那样,由于尹桂芳在“文革”中遭受非人待遇,她已经很难像其他流派创始人那样亲力亲为地向弟子们传授技艺,新一代尹派传人的成长过程中,是尹小芳在起着至关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她不仅代师传艺,更重要的是,由于大量尹派剧目此前并没有留下完整的演出版本,目前广泛流传的尹派经典剧目,多数都经过尹小芳的加工整理。所以,改革开放之后崭露头角的尹派传人们习惯于把尹桂芳叫作“太先生”,我就是听茅威涛这样称呼尹桂芳的,这个曾经令我迷惑不解的称呼,源于她们和尹桂芳之间在艺术上其实隔了一代,虽然有尹桂芳把舵,但毕竟要传授尹派艺术的唱腔身段,已经不能依赖尹桂芳本人,所以说她们是通过尹小芳间接地学尹派的并不为过。在这个意义上,尹派的传承是一条比其他越剧流派更长一点的链条,其中经过了尹小芳这个关键性的环节。尹桂芳为尹小芳专门写过“承上启下”的题词,最好不过地说明了尹桂芳自己对这一现象的认知。
       但尹小芳的这些贡献,很少出现在越剧史著里。艺术史的书写有时很是无情,我们并不能责怪越剧史家们漏掉了尹小芳。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尹小芳的艺术知名度不只是比不上恩师尹桂芳,甚至也比不上晚辈。1946年拜师尹桂芳并获改名尹小芳时,她其实已经小有名气;1948年被评为“越剧后起之秀冠军”,她距成为头牌演员只有一步之遥,但她的艺术上升之路无数次被不同的因素打断,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她经常要以尹桂芳替身的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对喜爱甚至痴迷尹派艺术的观众而言,欣赏她与尹桂芳惟妙惟肖的演出,几乎就如同尹桂芳亲自在场,因此也就替代性地满足了观众欣赏尹派艺术的渴望。以她的艺术积累论,并不是完全没有成为新的流派创始人的可能性,但是这样的经历妨碍了她形成个人的独特风格。只不过,如果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看,尹小芳没有独立成派未必不是越剧的幸事。恰恰是多年学习模仿并且创造性地继承乃师尹桂芳的经历,让她拥有了特殊的禀赋,改革开放之后,在尹桂芳出于身体原因无法像她同时代的姐妹那样为学生示范时,她再次挺身而出,成为传承尹派的大替身,转而成为尹派艺术的传承者,厥功至伟。她也并不限于机械地模仿和学习尹派艺术,她对尹派艺术有藏在骨子里的理解,说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议,但仅仅“出于蓝”并不能成“青”,这个道理也并不深奥。
       尹小芳的独特经历和突出贡献,是可以启发我们深化对戏曲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的。戏曲表演艺术是身体的艺术,又是一种“在场”的艺术。戏曲的传承与其他以文字为媒介的精神活动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它只能以人的肉身为载体,这是包括戏曲在内的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点。尹小芳的存在让我们更深切地领悟了这个道理,戏曲精彩的艺术表达要成为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想恒久流传,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艺人薪火相传,而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必须要有某个人或某些人——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勇敢地站出来担任传承者的角色。如果不是由于尹小芳毕生致力于尹派表演艺术的学习、模仿与再现,尤其是她在多年的演出实践中独具心得,对尹派表演艺术有重要的丰富提升,她就很难成为代尹桂芳传艺的不二人选,尹派艺术是否依然能如此完好地传承至今就很值得怀疑。戏曲当代发展的历程几经坎坷,曾经遭遇传承危机的流派并非只有尹派,某些流派的传承只能无奈地依靠前辈留下的录音资料,戏曲行业的人们经常讥笑用这种方式学戏是向“录老师”学,其中就包含了对这种传承方式毫不掩饰的否定。假如尹派没有尹小芳,传承只能主要依赖“录老师”,恐怕难有今天的水平和成绩。更何况尹小芳的作用还远不止于此,通过本书收录的多篇文章我们都可以明白,尹小芳不仅是师父最佳的替身,还通过她对尹派艺术的深刻领悟与理解以及她的艺术经验,如同技艺精湛的文物修复大师一样修旧如旧,成为再现尹派经典剧目并且使之再经典化的功臣。尹桂芳当年创作的许多影响广泛的剧目都缺少详尽资料,是尹小芳在尹桂芳留下的声音资料基础上,通过众人的回忆,将它们重新搬上舞台,才让观众得见全貌。而很少有人知道,近几十年里各越剧团的尹派保留剧目未必是尹桂芳当年演唱的原版,而是尹小芳再造的尹派经典。
       尹小芳的存在和对尹小芳的研究,几乎是在逼迫我们调整与更新似乎早就成为常识的戏曲艺术评价体系。多年来,戏曲理论家在表演艺术领域突出地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时,几乎总是伴随着对表演艺术领域模仿前辈艺术大师的现象的批评甚至歧视。许多戏曲理论家在鼓励演员致力于独创性的表演时会说,只有独特的创造才能成就艺术家,而模仿,即使是模仿梅兰芳,最多也只能成为“梅兰芳第二”。且不说要成为“梅兰芳第二”有多困难,表演艺术是累积型的艺术,个人的创新只有汇入艺术渐进的洪流中才有意义。而千千万万的戏曲演员,他们存在并投身艺术行业的方式与作用并不完全相同,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更不能草率和轻薄地否定在这个群体里占据绝大多数的传承者的文化意义。我并不是不明白艺术的独创性和鲜明的个性有多重要,只是说,我们亟须重新建构一个衡量与评价戏曲演员之成就和优劣的新坐标,在这个坐标上是可以充分体现尹小芳的历史地位与艺术贡献的,这样才对得起尹小芳和戏曲史上无数像她一样的传承者。
       在某种意义上,尹小芳就是越剧界公认的“尹桂芳第二”,并且正由于她是当之无愧的“尹桂芳第二”,尹派的传承脉络才有可能持续至今。我相信尹小芳此生不会因自己成了“尹桂芳第二”而产生丝毫愧意,相反,她会无比自豪。我也是这样,我要向这位“尹桂芳第二”致以崇高的敬意,并且坚定不移地相信,戏曲的传承,不能只有第一,而需要无数这样的第二、第三……第N。
       所以,面对尹小芳,我们不能止于崇敬而放弃重要的理论努力,要通过价值坐标的重建找到新的历史书写模式,不要让尹小芳被埋没。我们要鼓励创新者,同时还要鼓励更多人致力于传承,尤其是像尹小芳这样的创造性传承,而且正因为传承者及其贡献很难为社会媒体的聚光灯照亮,所以更要给予关注与补偿。
       感谢该书的主编李声凤和所有参与写作、编撰者,因为他们所做的就是这样的重要工作,要让今人和后人都记得尹小芳,并且懂得尹小芳。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一 心声篇
       艺精品高芳溢越坛
       ——记我的老师尹桂芳/尹小芳 口述 陈曼 记录整理
       学习·继承·发展/尹小芳 口述 何贤芬 整理
       我与“芳华”/尹小芳
       美的耕耘者
       ——郑传鉴老师/尹小芳
       难忘观众情/尹小芳
      
       二 人生篇
       发展流派承上启下
       ——越剧表演艺术家尹小芳的艺术人生/薛宝根
       忠实的艺术承继:“承上启下——一代传人尹小芳艺术专场”观感/胡宇锦
       回忆尹小芳老师的两件往事/沈祖安
       “二传手”/何占豪
       亭子间飞出金凤凰/张国华 口述 李声凤 整理
       尹小芳和尹派弟子们/郑采君
       回忆尹小芳的浙越岁月/高佩 何贤芬 口述 李声凤 整理
       我和尹小芳演出《天山雪莲》/王颐玲 口述 陈超宇 采访 李声凤 整理
       跨越一甲子的友情
       ——我与尹小芳的点滴往事/筱月英 口述 李声凤 整理
       艺术的真生活的忍/杨锐
       师恩/哲艺
       老师身上总有学不完的东西/茅威涛
       小芳老师是我学习“尹派”的引路人/赵志刚
       记忆随笔
       ——小芳老师/王君安
       尹小芳老师的人格魅力/张学芬 口述 李声凤 整理
       我与小芳老师因“芳华”结缘/陈丽宇
       我所了解的尹小芳/颜南海
       写在小芳老师九十寿辰之际/王斌
       我和我的老师
       ——写在老师尹小芳先生从艺八十周年之际/顾学风
       我与尹小芳老师/李声凤
      
       三 掠影篇
       两个突破
       ——写在《浪子成龙》公演之时/尹桂芳
       尹小芳演《浪子成龙》/叶涛
       观众没有忘记她
       ——记尹小芳/潘祖德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访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尹小芳/谢骏
       又见尹小芳/王继东
       承前启后桂艺常馨/孙正阳 筱月英
       三生路上有约定:记“承上启下——一代传人尹小芳艺术专场”/曾嵘
       高山流水真情在
       ——《尹小芳艺术人生》画册观/杨蕊敏
       观《舞台姐妹情》七日归来/李声凤
      
       四 艺韵篇
       喜见尹派有传人
       ——介绍越剧演员尹小芳和她的几个唱段/周捷
       尹小芳“尹派”唱腔艺术特色/杜秀珍
       简述尹小芳表演艺术
       ——兼贺尹小芳系列VCD出版/张璐瑾
       尹小芳表演艺术浅析/叶秋依
       淡妆浓彩正相宜/陈秀芝
       艺术感与真实感的水乳交融
       ——以《何文秀》为例谈谈尹小芳的表演艺术/李声凤
       如泣如诉话身世
       ——谈《沙漠王子·算命》的唱腔/张巍
       寂寥月夜惆怅人
       ——听《沙漠王子·叹月》/宋思聪
       最终极的幸福
       ——谈谈《沙漠王子·访旧》/宋思聪
       但开风气不开宗
       ——以《张羽煮海·听琴》和《舞台姐妹情·风萧萧》为例/张巍
       温柔书卷尹小芳
       ——从《张羽煮海》说起/楼佳维
       赤心孤胆奋吾身
       ——谈《张羽煮海·求仙》的唱腔/张巍
       灾难中的成长与反思
       ——重看越剧《浪子成龙》/李声凤
       侠骨柔情寄夜空
       ——谈《月夜辞行》的唱腔/张巍
       体贴深情梁玉书
       ——听尹小芳版《盘妻索妻·赏月》/周恬
       几根弦索绾两心
       ——我看《张羽煮海·听琴》/王梦鱼
      
       附录
       一 尹小芳早期报刊戏考资料选摘
       二 部分尹小芳主演剧目演出说明书
       三 尹小芳部分音像出版物
       四 尹小芳艺术活动年表
      
       编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