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朱子哲学与宋明理学
作者:
东方朔 著
定价:
89 元
页数:
361页
ISBN:
978-7-309-16588-3/B.770
字数:
316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3年4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是有关朱子哲学和宋明理学的论集,探讨了柳宗元、罗豫章、胡宏、张南轩、朱熹、王阳明、刘宗周等儒学思想家的道德哲学。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始终是宋明理学关注的核心主题之一。建构一种有效的道德哲学,在理论上既需要突出“自由意志”,也需要关注“共同规范”的建立,前者在为道德之作为普遍立法确立前提和基础,后者则为具共识的共同规范以及由此而来的共同责任提供有效的论证和说明。设若一种道德哲学理论能够成立,其重要的前提之一当在于它能够被人所理解;而一种理论若要被人所理解,其预设的条件之一,则必诉诸一些关于使用语言及传达意义的共同规则,“以使道德主体各心灵间具有确定的传达渠道及人所共识的规范标准”。道德哲学理论若要满足自我解释、理论解释和实践的需要,上述诸端乃不可或缺。本书所论虽散,但要旨如上。
      

作者简介


       东方朔,原名林宏星,江西寻乌人,哲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中国哲学史、中国伦理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哈佛大学、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访问学者,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出版著作有《刘蕺山哲学研究》《合理性之寻求》《差等秩序与公道世界》等。
      

书摘


       目录
      
       前言
      
       一、“统合儒释,宣涤疑滞”
       ——以柳宗元为个案的儒、释观的考察
       (一)引言
       (二)辅时及物,经世致用
       (三)阴翳王度,俾人不昏
       (四)结语
      
       二、“三代之治在道而不在法”
       ——以豫章《尊尧录》为中心的一种诠释
       (一)引言
       (二)推明治道
       (三)“三代之治在道而不在法”
       (四)君臣与君民之间
       (五)例证与鉴戒的思维
      
       三、“圣人之道,得其体,必得其用”
       ——胡宏哲学的一种了解
       (一)问题意识
       (二)即物求道
       (三)“性也者,天地之所以立”
       (四)心主乎性,心以成性
      
       四、上达体悟与下学穷理
       ——朱子、南轩仁说之辨所表达的功夫方向
       (一)引言
       (二)教法指点
       (三)求仁之方
       (四)“仁在事中”
       (五)结语
      
       五、“取之有时”与“用之有节”
       ——朱熹“宇宙图象”中人与物的关系问题
       (一)引言
       (二)说人、物关系
       (三)说“仁”与“生生”概念
       (四)说“格物穷理”
       (五)简短的结语
      
       六、朱子的道德动机及结构
       ——以朱子对《孟子·告子上》的诠释为线索
       (一)引言
       (二)动机与义内、义外之辩
       (三)动机与动机结构
       (四)动机结构与动机状态
       (五)意愿与欲求七、“真知必能行”何以可能?
       ——朱子论“真知”的理论特征及其动机效力
       (一)引言
       (二)何谓“真知”?
       (三)真知与心肯意肯
       (四)真知与动机效力
       (五)简短的结语
      
       八、“反其本而推之”
       ——朱子对《孟子·梁惠王上》“推恩”问题的理解
       (一)引言
       (二)文本与概念解释
       (三)朱子的理解
       (四)对孟子的扭转?
       (五)简短的结语
      
       九、“两头明,中间暗”
       ——朱子对象山心学的批评及其蕴含的理论问题
       (一)为何是“中间暗”?
       (二)如何是“中间暗”?
       (三)“中间暗”蕴含的理论问题是什么?
       (四)简短的结语
      
       十、体悟、言说与规则
       ——“杨简扇讼”案例的哲学分析
       (一)杨简与扇讼案例
       (二)“如何是本心”的分析
       (三)杨简“忽大悟”的分析
       (四)杨简之悟隐含的理论问题
      
       十一、“只还粗些”
       ——阳明对象山之学之评判及牟宗三先生之诠释
       (一)引言
       (二)象山之学“有粗处”
       (三)象山与非分解地立义
       (四)象山之“粗”与阳明之“精”
       (五)阳明对“粗”的可能解释
       (六)结语
      
       十二、宗周对宋明儒之判读
       ——以《圣学宗要》之诠释为中心
       (一)引言
       (二)《圣学宗要》之撰写背景
       (三)《圣学宗要》之诠释方式
       (四)《圣学宗要》与“意义剩余”问题
       (五)简短的结语
      
       附录一 德性论与儒家伦理
      
       附录二 理性、传统及其他
       ——接受巩宝平教授的访谈节录
      
       索引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