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农业英语
作者:
聂庆娟 邹秋娟 主编
定价:
55 元
页数:
222页
ISBN:
978-7-309-16283-7/S.15
字数:
567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3年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农业英语》以CBI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农业学科知识为依托,以农业人文为主线,聚焦农业与经济、农业与政治、农业与科技、农业与生态、农业与粮食安全、农业与民生、农业与文化、农业与旅游八个主题,从人文角度引导学生审视农业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关系,增加学生对农业学科知识的全面了解。同时,通过设置学术英语阅读、听说、写作专项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查找信息、使用数据、写作论文、进行学术汇报等通用学术英语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

书摘


       前言
      
       2019年6月28日,新农科建设安吉研讨会发布了《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对新农科建设做出了总体部署,这既对我国农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为高等农林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机遇。作为农业院校,我们积极回应新农科建设提出的新命题,贯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不断完善“1+3”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即通识类+“文化类、学术类、涉农类”3个特色类课程,“农业英语”正是在此基础上推出的一门涉农特色课程。本课程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的农业学科知识、较强的学术英语综合能力、良好的农业文化素养,服务现代农业的新时代应用研究型人才,同步开发了特色教材《农业英语》。
       一、 教材性质及定位
       《农业英语》是一本面向农林院校已完成基础阶段大学英语学习的学生编写的通用学术英语教材。本教材以农业人文为主线,围绕农业学科这一主题,全面阐述农业在经济、政治、科技、生态、粮食安全、民生、文化、旅游等八个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既能掌握一般性农业学科知识,又能提升通用学术英语综合能力,增强农业文化素养。
       二、 教材编写理念及教材内容
       教材以CBI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农业学科知识为依托,以农业人文为主线,聚焦农业与经济、农业与政治、农业与科技、农业与生态、农业与粮食安全、农业与民生、农业与文化、农业与旅游八个主题,旨在从人文角度引导学生审视农业与不同领域的关系,一方面增加学生对农业学科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依托农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查找信息、使用数据、描述图表及实验结果、下定义、转述、概要写作、学术汇报、论文写作等通用学术英语综合能力。
       每个单元围绕同一主题精选3篇文章,前2篇主课文主要为与主题相关的农业科普文章,一篇为主题的宏观介绍,另一篇为主题的微观透视,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单元主题。从学术技能上看,第1篇课文聚焦学术英语阅读和写作技能,第2篇课文聚焦学术英语听说技能和学术论文写作,全方位提升学生通用学术英语综合能力。单元最后设置产出项目,检验学生对内容和技能的掌握。文章选材主要来自国外权威网站、期刊等,语言地道,主题鲜明,脉络清晰,兼顾学术性与趣味性。第3篇副课文为同主题中国农耕文化阅读,配有文化注释和语言练习,深化学生对中国农耕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农业文化素养。
       三、 教材特色
       1. 以农业与人文为主线串联八个单元,适合农林院校学生特别是非农学科学生学习,受众面广,普适性强。
       本教材旨在从人文视角引导学生全面看待农业与经济、政治、科技、生态、粮食安全、民生、文化、旅游等八个领域的关系,一方面增加学生对农业学科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批判性看待农业在不同领域中发挥的作用,增强学生农业文化素养。作为一本农业人文类教材,解决了已有教材主要面向农科类专业学生、忽略了农林院校广大非农学科学生对一般性农业学科知识学习需求这一现实问题。本教材与已有农业学科英语教材互为补充,满足了农林院校所有专业学生对一般性农业知识学习的需求。
       2. 以农业学科知识为依托,以通用学术英语综合技能提升为导向,将技能训练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提升。
       教材解决了当前很多学术英语类教材“学术技能讲解不够详细、学术技能与学科知识不相容”的问题,提供通用学术技能详解,在练习设置上将通用学术技能训练与文章学科知识有机融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术技能。
       3. 增加中国农耕文化阅读,推进中国农耕文明教育,提升农业文化素养。
       每单元补充一篇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中国农耕文化阅读,前四个单元聚焦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思想、人物、遗产;后四个单元聚焦当代中国农耕文化新发展。通过中国农耕文化输入,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农耕文化思想,自觉传承中国农耕文化,讲好中国农耕故事,激发学生投身我国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热情。
       4. 教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补充音视频资源,开展智慧学习。
       每个单元导入环节配有与单元主题相关的音视频资源,有效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和广度。
       本书可用作农林院校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用书。
       本书由青岛农业大学聂庆娟、邹秋娟担任主编,青岛农业大学李卿、张昌宏、范杰、陈晓庆、刘丽红担任副主编。其中,聂庆娟编写了Unit 1和Unit 3,邹秋娟编写了Unit 4和Unit 8,李卿编写了Unit 2,范杰编写了Unit 5, 陈晓庆编写了Unit 6,张昌宏编写了Unit 7,刘丽红检查了所有单元Text C部分中国农耕文化阅读材料来源的权威性、思想性。青岛农业大学崔春燕、高丽校对了Unit 1,曲肖玉、于永丽校对了Unit 2,刘俊娜、刘金玲校对了Unit 3,蒲艳春、朱晓斌校对了Unit 4,孙海琳、孙慧增校对了Unit 5,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胡宗兵校对了Unit 6,山东科技大学仇全菊校对了Unit 7,青岛农业大学霍兴花、山东农业大学吕新博校对了Unit 8。
       本书编写得到了学校及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复旦大学出版社外语分社唐敏社长对本书选材和内容提出了宝贵意见,复旦大学出版社陆永和任战两位编辑也对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辛勤的工作。在此,对以上各位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帮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本书付梓之际,我们要特别感谢两位教授。一位是复旦大学的蔡基刚教授,蔡教授多年来积极倡导大学英语教学向学术英语转向,在蔡教授的启发带动下,我校成为较早一批开展学术英语教学的省属高校。另外一位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陈坚林教授,陈教授对于教材开发的理论研究和真知灼见,特别是教材信息化建设研究的成就为本教材开发提供了启迪。谨向他们表示最真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疏漏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编者
       2022年9月25日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