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修辞学发凡(纪念珍藏版)
作者:
陈望道 著
定价:
68 元
页数:
319页
ISBN:
978-7-309-16254-7/H.3174
字数:
235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22年11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陈望道(一八九二—一九七七)所著《修辞学发凡》,在修辞学研究上融合中外,贯通古今,创新理论,缔造体系,为学界奉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
       本书是把存在于汉语语文中的种种修辞方法、方式,以及运用这些方法、方式的原理原则,加以系统的阐释,并且指明它的发展趋向。在阐释和说明中,引用了丰富、适切的白话和文言的例证。对于系统地研究修辞学,对于古今作品的阅读理解欣赏和练习写作,都有助益。
       《修辞学发凡》是作者执教复旦大学积十余年勤求探讨之功而成书的,《修辞学发凡》出版后的影响至深至广。它不仅在新中国成立前被各大学用作教材,新中国成立后也被多所大学采用,并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必读的参考书之一。它开创了中国现代修辞学的一个研究范式,被诸多著作所仿效和学习。它培养出了一批修辞学的研究人才,如著名学者郑子瑜、张志公、倪宝元、吴士文等都声称自己是读了《修辞学发凡》,才走上修辞学研究道路的。
       所以,我们特将这部修辞学的经典著作作为复旦博学系列丛书的一种加以出版,同时也为人文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尤其是中国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一种必读的参考书。
       二〇二二年,《修辞学发凡》出版九十周年,中国修辞学的研究又有长足的进步,谨刊行精装纪念珍藏版,以志纪念。
      

作者简介


       陈望道(一八九二—一九七七),浙江义乌人,著名学者、教育家。一九一九年从日本留学归国,任教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同时投身新文化运动,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一九二〇年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完整的中文本,一九二一年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一九二〇年起,历任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安徽大学、广西大学等校教授。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七七年任复旦大学校长。一九五五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常务委员。一生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达六十年,涉猎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在哲学、法学、政治学、伦理学、因明学、美学、文艺学、新闻学等方面多有所成就;他学术事业的基点和重心在中国语文的研究方面,为语文改革、语法学和修辞学等学科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主要著译成果辑录于《陈望道学术著作五种》(二〇〇五)、《陈望道语言学论文集》(二〇〇九)、《陈望道译文集》(二〇〇九)和《陈望道文存全编》(十二卷,二〇二一) 。
      

书摘


       目录
      
       初版刘序
      
       第一篇 引言
       一 修辞二字习惯用法的探讨
       二 修辞和语辞使用的三境界
       三 修辞和语辞形成的三阶段
       四 修辞同情境和题旨
       五 修辞的技巧和修辞的方式
       六 修辞研究的需要、进展和任务
       七 修辞学的功用
      
       第二篇 说语辞的梗概
       一 修辞和语言
       二 “态势语”
       三 声音语
       四 文字语
       五 声音
       六 形体
       七 意义
       八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九 汉语文变迁发展的大势
      
       第三篇 修辞的两大分野
       一 形式和内容
       二 内容上的准备
       三 两种表达的法式
       四 语辞的三境界和修辞的两分野
       五 两大分野的概观
       六 两大分野的概观二
      
       第四篇 消极修辞
       一 消极修辞纲领
       二 意义明确
       三 伦次通顺
       四 词句平匀
       五 安排稳密
      
       第五篇 积极修辞一
       一 积极修辞纲领
       二 辞格
       甲类材料上的辞格
       三 譬喻
       四 借代
       五 映衬
       六 摹状
       七 双关
       八 引用
       九 仿拟
       十 拈连
       十一 移就
      
       第六篇 积极修辞二
       乙类意境上的辞格
       一 比拟
       二 讽喻
       三 示现
       四 呼告
       五 夸张
       六 倒反
       七 婉转
       八 避讳
       九 设问
       十 感叹
      
       第七篇 积极修辞三
       丙类词语上的辞格
       一 析字
       二 藏词
       三 飞白
       四 镶嵌
       五 复叠
       六 节缩
       七 省略
       八 警策
       九 折绕
       十 转品
       十一 回文
      
       第八篇 积极修辞四
       丁类章句上的辞格
       一 反复
       二 对偶
       三 排比
       四 层递
       五 错综
       六 顶真
       七 倒装
       八 跳脱
      
       第九篇 积极修辞五
       一 辞趣
       二 辞的意味
       三 辞的音调
       四 辞的形貌
      
       第十篇 修辞现象的变化和统一
       一 格局无定
       二 修辞现象也不是一定不易
       三 修辞现象常有上落
       四 修辞现象也常有生灭
       五 适应更是形形色色
       六 变化的统一
      
       第十一篇 语文的体式
       一 体式和体式的分类
       二 简约繁丰
       三 刚健柔婉
       四 平淡绚烂
       五 谨严疏放
       六 语文体式的繁复情况
      
       第十二篇 结语
       一 从修辞学术萌芽时期说起
       二 修辞文法混淆时期
       三 中外修辞学说竞争时期
       四 结语
      
       初版后记
       《修辞学发凡》第九版付印题记
       一九五四年版重印后记
       一九六二年版重印前言
       一九七六年版重印前言
       《修辞学发凡》九十年(代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