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跨越百年的信仰对话
作者:
叶子鹏 王震 主编
定价:
76 元
页数:
371页
ISBN:
978-7-309-16039-0/D.1112
字数:
375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2年9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序
      
       100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由此上溯至几千年来,面对“人如何安顿自己的无限性和有限性以提高生命的境界”这个安身立命的大问题,中国历经了百家争鸣、独尊儒术、两汉经学、魏晋玄学、佛学禅宗、宋明新儒学等哲学探索,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心怀天下”的文化精神传统。尤其是阳明心学提出的“树立每一个中国人独立的人格”“吾心便是宇宙,宇宙既是吾心”“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引车卖浆者流,都要做收拾精神、自作主张的大英雄”“人人皆可为圣人”,自此儒道佛三家合流,阳明心学完成了“如何树立独立的人格,如何建构道德自觉的主体”这个大问题,强调以出世的精神来入世实践,把出世和入世统一起来,把自己奉献给天下。及至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中华民族迎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标志着青年的觉醒。一次次的返本开新,中国文化精神不断从旧道统开出新道统,进而树立起“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努力奋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便是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青年思考人生价值乃至人生目标的时候,有必要从哲学中得到启发。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其所承载的信仰是一种“公共的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目的利人、无私利他的信仰,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信仰,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信仰。作为一种“公共的善”,从哲学角度讲,一个人的自我,有生命层面的自我和人格层面的自我两种,每个个体都有完善生命层面的自我和人格层面的自我的追求,人格层面的自我的完善最终体现为做“真吾”而不是“私吾”进而达到“无我”之境界。从历史角度审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国传统“内圣外王”思想具有高度的关联,不断地完善自我以达到无私利人之行为目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价值角度审视,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至上的价值是无私利人的,只有坚持人民至上的无私利人的追求,才能使自我品德达到完善境界,实现自己的人之所以为人者之崇高道德理想,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和社会的最高理想。
       在建党百年之际,我这名情系党的青年工作事业的耄耋老者,无比欣喜地读到新时代青年共同完成的《跨越百年的信仰对话》。这部著作,以百年前中国青年和新时代中国青年时空对话的形式,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个选题关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所提出的“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契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全书经由信仰的生成与力量、信仰的起点、信仰的选择、信仰的考验、信仰的坚守、信仰的追问等章节,讲述了李大钊、陈独秀、彭湃、方志敏等中国革命先驱百年前的初心与信仰的故事,以及新时代张广秀、黄文秀、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等青年及青年群体不忘初心的信仰故事,让新时代的“强国一代”再受一次信仰的洗礼。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高瞻远瞩地指出:“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他谆谆教导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他深情提出“关心和支持青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他号召全党“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寄希望于青年的系列论述,更见《跨越百年的信仰对话》这部著作的时代价值。“常助青年超越”,是我的—大志趣,理当为这几位新起之秀跨时空的信仰思考与对话,点赞鼓励,并向新时代的青年一代作阅读举荐。
      
       黄志坚
       2021年12月8日
       作于京城常青斋
       (作者系我国首位青年学教授、青年学学科奠基人,曾任中央团校青年工作教研室主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工作系主任,青少年研究所所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领导成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导论 信仰的生成与力量
       一、信仰的生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成逻辑
       二、信仰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魅力与威力
       三、跨越百年中国青年的信仰对话
       【延伸阅读】
      
       第一章 信仰的起点:马克思主义者的主体特质
       一、立志当年少:系好信仰生成的“第一粒扣子”
       二、百丈生潮头:站稳立场是树立信仰的第一步
       三、源头活水来:信仰根植生活而又超越生活
       四、枝叶总关情:人民就是江山
       【哲思】人的信仰起点在哪里?
       【延伸阅读】
      
       第二章 信仰的选择: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
       一、绝境求真理:探寻那个召唤真理的时代
       二、风雨中启航:“南湖红船”载着民族的希望出发
       三、到中流击水:为了崇高信仰而冲锋不止
       四、理想高于天:革命精神代代传
       【问心】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
       【延伸阅读】
      
       第三章 信仰的考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根本”和“灵魂”
       一、百炼始成钢:真正的信仰能经受住任何考验
       二、立根在岩中:“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三、扪心之探源:马克思主义信仰困惑因何产生
       四、守精神家园:信仰困惑的化解路径探索
       五、气正朗乾坤:应对挑战重塑信仰
       【回看】危难关头共产党人将何去何从
       【延伸阅读】
      
       第四章 信仰的坚守: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
       一、哪得清如许:青年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价值
       二、磨难中坚劲: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共产主义事业
       三、绝知要躬行:在知行合一中感悟政党之能、主义之行、制度之好
       【定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延伸阅读】
      
       第五章 信仰的追问:马克思主义与人类社会未来
       一、何去又何从:个体对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诉求
       二、政党向何方: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赓续前程
       三、中国向何处: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眺望
       四、人类欲何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绘制的全球图景
       【追问】人类社会未来路在何方
       【延伸阅读】
      
       附文
       青年文化学者与编著者的对谈
       新华社记者与编著者的对谈
      
       参考文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