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国手语教程:中级
作者:
倪兰 主编
定价:
68 元
页数:
300页
ISBN:
978-7-309-16021-5/H.3138
字数:
309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2年3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中国手语教程》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将手语语言学基本理论与手语表达实践相结合;二是将国家通用手语与上海手语相对照;三是分级编写,内容逐步增多加深。这可以让读者在学习手语表达的过程中了解手语语言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家通用手语与地方手语的异同,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学习使用。
       ——顾定倩(教育部高等学校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 优质手语教材对于通用手语的推广非常重要。《中国手语教程》的编写素材来自手语语言学标注的语料,并针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分级编写,科学实用。教材以通用手势为主,辅以部分地方手势,有利于手语的研究和推广。
       ——龚群虎(手语研究专家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国手语教程》以中国通用手语为主体,以上海手语作补充,注重手语的自然性。该教材循序渐进,图文并茂,实用手语教学与语言学知识传授相结合,不仅适合失聪者和健听者学习中国通用手语,而且有利于普及手语语言学知识,是国内第一部既具实用性又不乏理论性的手语教材。
       ——张吉生(手语研究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中国手语教程》总结国内手语教学实践,借鉴当前国内外手语语言学研究新成果,不但准确介绍手语语法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注重对具体使用条件的说明和相关语境的阐发,体现了手语教学的特点。本书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中国手语的相关知识,学习表达技能,也可作为国内手语培训、辅导、自学的实用教材。
       ——仰国维(中国聋人协会手语研究与推广委员会副主任)
      

作者简介


       倪兰,中国大陆第一位手语语言学专业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现任上海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负责人,上海大学中国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残疾人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理事。研究领域为手语语言学、语言类型学、语言政策等。多次为《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撰写相关报告,发表十余篇手语语言学相关研究论文。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国家语委、中国残联、上海市语委、上海市残联等相关省部级课题。
      

书摘


       前言
      
       手语是聋人之间、聋听之间交流使用的一种视觉—手势语言。早期人们认为手语是图画式的,像哑剧一样比划,是模仿具体的现实而产生的,没有像有声语言那样具有严格的语法结构;还有人认为手语仅仅是有声语言的手势表达。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威廉·斯多基(William Stokoe)在对他所执教的加劳德特大学(Gallaudet University)的聋人学生使用的手语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后,认为手语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并发表了《手语结构》(Sign Language Structure:An Outline of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of the American Deaf,1960)一文,成为手语语言学的开端,从此手语进入语言学者的视野,手语语言学(Sign Language Linguistics或Sign Linguistics)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独立门类。
       60年来,手语研究积累了大量学术成果,世界各国的语言学者逐渐把各国手语研究纳入语言学研究的范畴。随着对手语研究的深入,语言学者逐渐认识到手语和有声语言一样,可以表达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实现所有人类语言具有的沟通交流、信息传达的功能。手语语言学者的研究证明:手语可以和有声语言一样被分析成音素级单位;手形、位置、运动、方向是构成一个手势的要素;手语也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之分;手语句子也有完整的句法成分,拥有独立的语法体系。中国大陆的手语语言学研究始于21世纪初,习惯上将中国大陆的手语称为中国手语(Chinese Sign Language,简称为CSL)。
       中国手语的发展与中国聋人教育的历史紧密相关。中国聋人教育始于1887年美国传教士米尔斯(Charles Rogers Mills)夫妇在山东烟台开办的登州启喑学馆。1914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聋校在杭州诞生。1920年,上海群学会聋哑学校编印了中国第一套聋人教材《聋哑教本》。到1949年,伴随60多年聋人教育的发展,中国手语也逐渐发展成熟,但存在各地手语混杂、没有统一规范的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手语规范化工作。中国手语规范化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 1959年前各地手语自我发展阶段;二、 1959—1978年“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阶段;三、 1979—1985年“聋哑人通用手语图”阶段;四、 1985—2010年“中国手语”阶段;五、 2010年至今“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阶段。
       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全国有近2 000万听力残疾人口,其中有20%—30%的听障人群使用手语作为主要沟通工具。《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将手语和盲文规范化工作列入语言文字工作的任务体系。2015年10月,中国残联、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布《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成为手语、盲文规范化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16年发布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服务特殊人群语言文字需求”。2018年3月9日,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残联联合发布《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GF0020—2018)。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手语,是增进聋听、地区间交流,促进听障群体教育、文化、信息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专业院系、大专院校开设手语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和通识课程,对高质量手语教材的需求不断上升。由于手语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手语习得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无论是作为第一语言的学习还是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都要掌握这种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因此,我们需要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去编写相关教材,按照语言教学的模式去安排教学资源,这也是我们编写这套教材的初衷和目的。我们在前期开设中国手语通识课程的实践基础上,编写了本套手语教材。
       本套教材共计三册,分别对应初级、中级、高级手语水平的学习者,每册分十课,每课包含词汇、句型、对话、词语注释、语言学知识、词汇拓展、练习七个部分。按照任务教学设计原则,每课选取不同场景、不同话题的对话,并按照从易到难的分级原则,选择常用的词汇和句型,兼顾第二语言的有意识学习原则,循序渐进地讲解词语和手语语言学的相关知识。我们特别邀请聋人参与手语视频制作,每课的词汇、句型、对话和词汇拓展部分都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或播放光盘观看视频资料,使学习者可以更加直观地学习真实的自然手语。每册教材的附录部分包含词汇总表,可以帮助学习者查阅本册教材学习的手势词汇。同时,初级教程中还放入了《汉语手指字母表》和《中国手语常用手形表》,帮助学习者准确地掌握手势的打法;中级教程中放入了《中国手语的汉语转写方案(修订版)》,便于学习者理解手语的句子结构;高级教程中放入了《手语语言学术语表》,便于学习者对手语的深入理解和研究。为了方便研究和学习,我们设计制作了“中国手语常用手形库”,简称CSL-handshape2020,也通过本教材正式发布,并应用在本教材的词语注释部分。“中国手语常用手形库”将作为本教材的一个部分提供给研究者和学习者下载使用,具体使用方法见初级教程附录一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教材之所以定名为“中国手语”,是为了与其他国家手语的名称保持一致,如美国手语(ASL)、英国手语(BSL)、德国手语(DGS)等。尽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由于《中国手语》词典的广泛影响,“中国手语”一词特指《中国手语》词典,也有人用“中国手语”指按照汉语句法打出的手势汉语。我们认为,“中国手语”应该是中国各地区手语的统称,包括国家通用手语和中国各地使用的地方手语,正如汉语包括普通话(国家通用语)和各地汉语方言。尽管中国手语内部有地域的差异,但主要是词汇上的差异,语法差异并不大,以北京手语和上海手语为主要代表方言。
       该教材的词汇部分以2018年5月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残联联合发布的《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为基础,也兼顾其他地区的手语词汇用法,主要是南方手语的代表—上海手语。部分词语因常用词表没有收录,或考虑聋人的手语使用习惯,我们采用了上海手语的打法,并在词语注释中予以说明。我们通过60 000多条数据的语料分析,共筛选出中国手语常用手势2500个左右,其中初级词汇500个左右,中级词汇1000个左右,高级词汇1000个左右。通过词汇分级、语法分级,建立循序渐进的语言学习模式。
       本教材采用聋人和听人合作的编写模式,听人编写者负责建立教材框架、确立词汇筛选原则、词语注释和语言学知识撰写、练习的编写,聋人编写者负责词汇选择、手势打法确定、句型和对话的编写。该教材的编写过程历时四年多,得到众多师长、同侪、聋人朋友的鼓励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期待该套教材能够帮助更多的聋听学习者掌握手语这门有趣、生动的视觉语言。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