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课读经典3:1课导读《通往母亲的路》
作者:
林贤治 著 周春梅 课读
定价:
38 元
页数:
109页
ISBN:
978-7-309-15747-5/G.2322
字数:
81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1年1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要趁年轻时啃几部经典
       ——“课读经典”系列丛书序
      
       戴建业
      
       “屁股下要坐几本书”是曹慕樊师对弟子的告诫。他强调一个人要趁年轻时啃几部经典,这几部经典今后会成为你的看家本领,你一生都将受用无穷。
       去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一天,《光明日报》刊发了拙文《阅读习惯与人生未来》。在这篇文章中,我谈到经典阅读常常是挑战性阅读。我把阅读分为消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和挑战性阅读。消遣性阅读就是上网看看明星八卦、海外奇谈,好像无所不看,其实一无所看,不过是打发无聊的时光。下班之后,工作之余,看看文字优美的游记,听听悦耳动人的音乐,翻翻赏心悦目的画册,既能让身心放松,又能陶冶情操,还能获得各种知识,这就是鉴赏性阅读。挑战性阅读就是阅读经典,经典是经过时间淘汰留下来的巨著,它们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要想挑战自己的智力极限,要想攀登灵魂的珠穆朗玛峰,最佳选择就是挑战性阅读,去阅读那些伟大的经典,去与智者进行精神交流。
       在快节奏的时代,人们不只匆匆忙忙地吃快餐食物,也同样匆匆忙忙地品尝精神快餐,不只中小学生只读节选“名篇”,大学生也只读教材上的“名篇”,我甚至遇到一位研究杜甫接受史的博士,竟然没有通读过任何一种杜诗注本。如果只读课本上的几首杜诗,你对杜诗可能一无所得,连浅尝辄止也谈不上。明人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十首以前,少陵较难入。百首以后,青莲较易厌。”读李白诗百首以后“易厌”,纯属他个人的奇怪感受,但读杜甫诗歌十首以前“难入”,倒是道出了实情。读少数节选名篇“难入”,是经典名著阅读的普遍现象。如果读文学名著,只读几篇或几首名文名诗,你难以走进作家的精神世界,难以把握原著的艺术特征;如果读哲学、历史、经济等学术名著,只读几篇节选段落,你肯定不能了解原著的框架结构,不能明白作者的基本思路和逻辑论证。
       读一部经典,不仅要知道经典“说了什么”,还要知道作者是“怎么说的”,有时候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只知道“说了什么”而不知道“怎么说的”,那就像俗话说的那样:“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这种学习方式,在聚会时夸夸其谈,对别人炫耀博学尚可,但对自己的思维、想象和写作不会有什么帮助。
       五六年前,就“死活读不下去的书”这一话题,一家出版社在网上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统计的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在“死活读不下去的”经典名著中,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赫然在列,其中《红楼梦》竟然高居榜首,四部名著中要数它的艺术成就最高,也要数它被公众吐槽最多。这倒印证了一位西方作家的“昏话”:所谓“经典著作”就是大家都说好,但大家都不读的那些书籍。
       谁都知道经典中有无数宝藏,可经典常常“大门紧闭”,大家苦于不得其门而入,如何学会在经典中探宝,又如何让经典“芝麻开门”?由于时代的隔阂、情感的隔膜、知识修养的不足、审美趣味的差异,加上时间的紧迫和心境的浮躁,对如今许多中小学生来说,经典简直就是“天书”。
       怎样给中小学生打开经典宝藏的大门?
       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课读经典”系列丛书,就是一把打开经典宝藏的万能钥匙。
       “课读经典”系列丛书中谈到的“经典”,大多是语文教材中涉及的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或只“课读”一部经典作品,如《课读经典1:11讲精读〈世说新语〉》;或“课读”经典作家及其代表作,如《课读鲁迅》《课读李商隐》。
       顾名思义,“课读经典”系列丛书主要是面向中小学生,语言像课堂口语那样亲切易懂,一翻开“课读”,就像老师亲临课堂,传授学生自学经典的门径,示范阅读经典的方法。只要让学生初尝了经典的“滋味”,他们就会终生爱上经典;一旦先生把他们“领进了门”,学生自然会“各自去修行”。教师在传授学生自学经典诀窍的同时,也激起了他们自学经典的热情。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 雍也》)学生一旦真正喜欢上了经典,他们一生就离不开经典。
       许多学生和家长心里会犯嘀咕:政府和教育界的“整本书阅读”计划,初衷当然非常好,但结果不一定妙。花那么多时间在整本阅读经典上,影响考试成绩怎么办?
       “课读经典”系列丛书的编者,早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在每本经典的“课读”之外,有的还截取了若干代表性章节与片段,模拟现行阅读测试的方式,设计了系列阅读“思考题”,让沉浸式的经典阅读与注重文本阅读的考试无缝对接。这也让学生养成开卷动笔的好习惯,读经典原著务必要做笔记,学生时代还应该做习题。做笔记和习题的目的,是加深对经典的理解和记忆。
       想想看,假如具备了对经典的阅读“穿透力”,同学们以此来应付考试简直就是“降维打击”:思维能力提高了,阅读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提高了,考分自然也就升上去了。一个百米赛跑冠军,你还担心他不会走路?
       乐为序。
      
       2021年5月1日
      

作者简介


       林贤治,诗人,学者。1948年生,广东阳江人。著有诗集《骆驼和星》《梦想或忧伤》,散文随笔集《平民的信使》《旷代的忧伤》《孤独的异邦人》《火与废墟》,评论集《胡风集团案:20世纪中国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记》《自制的海图》《五四之魂》《时代与文学的肖像》《一个人的爱与死》《午夜的幽光》《纸上的声音》《夜听潮集》,文学史著作《中国新诗五十年》《中国散文五十年》,政治学著作《革命寻思录》,自选集《娜拉:出走或归来》《沉思与反抗》《林贤治自选集》,传记《人间鲁迅》《鲁迅的最后十年》《漂泊者萧红》《巴金:浮沉一百年》,访谈录《呼喊与耳语之间》等。主编丛书、丛刊数十种。
      
       周春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著有《把自己和书关起来》《一间辽阔的教室》《讲台上方的星空》。《一间辽阔的教室》入选《中国教育报》2016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首届“教育创新图书100佳”(2019年)。《讲台上方的星空》入选《中国教育报》2019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获2013年度“中国好教师”,2014年《教师月刊》年度教师。
      

书摘


       目录
      
       导课 通往诗人的路
       发言一 时间之流
       发言二 那些朴素而高贵的灵魂
       发言三 蝼蚁的坚韧
      
       通往母亲的路
       我的第一位老师
       父亲
       写在风暴之后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