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电影化思维指导下的记叙文写作
作者:
肖朵朵 著
定价:
42 元
页数:
349页
ISBN:
978-7-309-15719-2/G.2257
字数:
224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1年7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写作,应成为我们内心的需要
       (序言)
      
       龚金平
      
       在我的求学阶段,写作文一直是令我恐惧、厌烦的事情。在小学阶段,我还能通过观察身边的一些人和事,让自己像一架照相机一样,记录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和片段;但到了初中阶段,要叙述一件事、刻画一个人,甚至还要“以小见大,平中见奇”,写作文对我而言就越来越不好玩了。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考试作文写得再好,也不过在基准分上高几分;反之,写得再差,只要字数够,也会有一个基准分。在这种自以为是的“睿智”中,我一度放弃了对作文的训练,只满足于完成任务。
       偏偏我大学时阴差阳错读了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时又转到影视文学专业,从此写作和电影成了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在分析电影时,我越来越意识到,如果不懂电影编剧,很难对影片做出高质量的分析。于是,我又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并实践电影编剧。通过对电影编剧知识的掌握,我突然发现,我写小说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说明,在讲故事这个层面上,电影编剧与写作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
       对于普通人来说,写作已经够难了,如果还要涉足电影编剧领域,无异于雪上加霜。好在肖朵朵老师本科阶段读的也是中文系,后来又到复旦大学中文系电影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正好具备写作与电影的双重基础。有了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她研究电影化思维指导下的记叙文写作,简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但是,如果我们对一个初中生说“孩子,你想写好作文吗?跟我学电影吧!”,学生肯定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难道此后要教学生写作文,还得先学电影?这无论如何有点多此一举。或者说,如果学习写作不能直截了当地进行,还要“曲径通幽”,这要么是肖朵朵老师在卖弄噱头,要么是我们此前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
       事实上,我们此前的作文教学可能真的出了问题。至少在我读中学时,没有任何一个语文教师提醒我写作要写出画面感,最多不过是灌输了一些“描写要生动形象”之类的概念。看起来“生动形象”与“画面感”是同一个意思,但如果老师能告诉我,写一个人、写一件事、写一个细节,要通过文字将现场描摹下来,在读者眼前呈现一幅幅画面,我可能就会“秒懂”。这说明,很多知识不是老师们没有教,而是没有用更为通俗的语言、更为活泼有趣的方式来传授。而借助电影这门视听艺术来讨论“画面感”,简直是“手到擒来”。电影真的可以对写作教学产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甚至,在我读大学时期的写作课中,也从来没有老师教我如何处理文章的结构。很多年来,我都是凭直觉写文章,在一遍遍的修改中找到最恰当的那种状态,其中的艰辛与低效自是难以言表。假如当时有老师拿出几部影片,告诉我什么是戏剧式结构、散文式结构、小说式结构,我在写作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结构,然后根据结构来安排段落和详略。或许,我的老师也讲过类似的内容,例如写作要段落清楚、结构合理、层次分明,但这样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抽象,无从把握,难以运用。因此,借助电影,尤其是电影编剧的知识,确实可以为写作提供很多富有启发性的知识,尤其能高屋建瓴地在写作之初就确立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肖朵朵老师作为一名有近20年教龄的语文教师,她一定也深感当前作文教学存在一些误区和弊端,她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大胆地将电影资源、电影化思维融入作文教学中,这是一种非常有创见的举措。当然,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存在难度,对于没有电影学知识背景的语文教师,他们不一定能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电影化思维如何转化为写作的思路与方法,肯定不会轻而易举。对此,我们也不必悲观。肖朵朵老师在本书中涉及的电影知识都比较初级,甚至并不需要对这些电影知识有深入全面的掌握。肖朵朵老师是借助电影这个形象化的载体,从中提炼出一些有普遍性意义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思路而已。
       例如视觉化思维,或者叫写作的画面感,这在任何一位优秀的作家笔下经常出现,但通过电影进一步强化,显然能够以一种更形象的方式给学生以直接的视觉刺激和思维触动。而戏剧式结构等概念,我们在小说中可以找到相似的例子。更何况,有些电影本来就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因此,这些知识在理解和运用上其实没有难度。在我看来,肖朵朵老师这本书最大的价值,不是提出了“前无古人”的方法,而是借助电影这个艺术载体,将一些写作方法以更为直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当然,直接照搬电影编剧的一些方法,在具体的记叙文写作中肯定会遇到转化和调整的困难。此外,将电影中戏剧式结构套用到记叙文中,甚至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这一点可能也会有得有失。好处当然是可以有效凸显文章的层次感和主题深度,然而一旦形成公式,就容易局限学生的思维,也无法适应一些独特的题材和写作风格。但是,所有的变通、创新都是立足于最基础的方法的掌握之上的。戏剧式结构是所有叙事样式中最经典、最普遍的结构,也是所有最新潮、最复杂的结构的坚实底座。因此,这本书中的一些方法和“套路”,我们要以开放进取的心态来对待,把它们作为创新的垫脚石、进步的阶梯,而不是泥古不化的牢笼。
       今天,我们身处一个视觉化的年代,影像化的元素已经如空气般环绕在我们身边。对此,肖朵朵老师能够根据时代的变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用电影化思维来指导记叙文写作,这无论如何是值得肯定的一种尝试。以书中所选择的一些作文来说,经过她的指导,确实质量有明显的提升。这说明,这一套方法,已不仅是肖朵朵老师多年来思考的结晶,而是已经在实践中运用多年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因此,这本书必将极大地丰富中学作文教学方法,也必将为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扩充学生的写作手法、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提供视觉化的借鉴与参考。
       如果写作仅是一项外在强加的任务,写作方法的指导不过是以鞭驱牛,牛看起来在一路狂奔,但心里的抗拒、抱怨、厌恶将累积成一团巨大的破坏性力量,鞭停之后,它将立马止步。假如我们在一方宁静温煦的芳草地上,带领学生在清风拂面、小鸟吟唱的氛围中进入畅想的自由境界,我们只是温柔地提醒他们所有的路标和指示箭头,他们一路上可以随时驻足,可以俯拾地上的漂亮石头、抚弄柔软的草木,他们一定会在一种更加放松的状态中欢欣鼓舞地到达远方。因为,这时,写作,已成了他们内心的需要。
      

作者简介


       肖朵朵,复旦大学文学硕士,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副组长,静安区语文学科带头人。曾获上海市静安区青年教育明星,“进华杯”上海市语文大讲堂“语文教学之星”,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静安区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等。在《语文学习》《新读写》《读写月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静安区教育科研题五项。
      

书摘


       目录
      
       序言 写作,应成为我们内心的需要
      
       第一章 记叙文写作的理论和实践准备
       第一节 记叙文写作的理论准备
       第二节 记叙文写作的实践准备
      
       第二章 电影化思维与记叙文写作的相通性
       第一节 画面感
       第二节 对白的潜台词
       第三节 蒙太奇思维
       第四节 编剧思维
      
       第三章 中学作文教与学的现状及突围路径
       第一节 中学作文教与学的现状
       第二节 利用电影资源,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径
      
       第四章 电影化思维对记叙文写作的促进与提高
       ——主题表达
       第一节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中主题表达的现状
       第二节 电影编剧对于主题的重视
       第三节 电影化思维对于记叙文主题确立的实施路径
      
       第五章 电影编剧手法对记叙文写作的促进与提高
       ——人物刻画
       第一节 用动作描写和场景设置完成人物刻画
       第二节 呈现人物的“弧光”
       第三节 塑造主动型的人物
       第四节 写作实践指导
      
       第六章 电影化思维对记叙文写作的促进与提高
       ——结构选择与情节安排
       第一节 三种电影剧作的结构形式
       第二节 三种电影结构形式对于记叙文写作的启示
       第三节 实践举例
       第四节 总结与反思
      
       第七章 记叙文要安排好层次和前后变化
       第一节 借鉴戏剧式结构的障碍设置方式
       第二节 理清逻辑思维链,搭建作文模型
      
       第八章 命题写作训练——“我终于相信了”
      
       第九章 命题写作训练——“一次独特的旅行”
      
       第十章 命题写作训练——“我们的友情坚不可摧”
      
       第十一章 材料作文练习
      
       附录一 教学案例:精心设置障碍,方能引人入胜
      
       附录二 讲座实录:在电影鉴赏中掌握重复与对比的写作手法
      
       附录三 青少年推荐电影片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