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心悦青春——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德育实训基地成果集(共十册)
作者:
戴耀红 主编
定价:
280 元
页数:
1192页
ISBN:
978-7-309-15607-2/G.2235
字数:
968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1年6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该书包括10个分册,汇集了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德育实训基地、上海市第四期普教系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项目学员近3年的学习和研究成果。主要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以教师的人文情怀滋养学生青春成长"为主要理念,涵盖中学生阅读、生命教育、家庭教育等重要问题,分为《初中生情绪疏导与压力管理》《RAIN的心理时间》《生命成长视野下的青春期“三情”教育》《心理微课》《阅青春 悦成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青春期教育的融合实践》《跟着电影懂青春》《陪伴青春——初中生心理辅导》《“青”听“春”语》《初中生家庭教育那些事》《青春期教育实践研究》。该书对于中学心理教师及相关老师的实际教学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也可以推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作者简介


       戴耀红,上海市德育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上海市中小学德育协会青春期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德育实训基地、上海市第四期普教系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项目主持人。出版了《情窦初开时》等教育专著,主编并撰写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系列教材《寻找心的家园》、区本教材《心灵体操》等,主持“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的实践研究”等多项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曾获上海市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参加上海重大决策咨询课题《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课题组,参与了纲要的制订并任总报告副主编。
      

书摘


       总序
      
       曾经有四名初中少女,因为她们喜欢的男孩子不喜欢她们,于是开煤气想集体轻生,不料抢救后醒过来的她们几乎说的第一句话都是:怎么没有电视台来采访我们?她们全然不顾父母的着急、老师的担忧,更是把放弃生命当作一场儿戏来“秀”。当成年人为她们的行为感到可笑、可气、可悲的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当青少年以生命的代价去叩问青春命题时,我们不得不反思,教育该如何尊重人的成长需求,体现人文关怀?如何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体现育人价值?
       从事青春期教育实践和研究二十多年,我亲历并见证了上海青春期教育的发展。从当年要不要在学校开展青春期教育到如今学校如何实施青春期教育,这场讨论主题的转变是时代对教育的期许,是学生对教育的呼唤,也是教育改革、进步的必然。
       由于青春期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追求和坚定的信念,青春期教育终于从最初的被指责、被怀疑到现在的被接受、被认同,并在不同学校以不同方式开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生身心的发展,目前青春期教育在观念、内容、形式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甚至变革的地方。
       一方面我们的教育观念比较传统和保守,和社会转型期学生的实际生活、价值观仍有隔阂。我们在教育内容上比较单一,对性的敏感话题心存顾虑。我们在教育方法上还是以过来人和教育者居高临下的说理、灌输为多。教育过程中缺乏倾听学生的心声和了解学生的感受;教育目标一般也简单定为青春期问题防范和处理,对于学生青春成长过程中的生命关怀缺乏研究。
       另一方面教育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跟不上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学校或教师的教育行为大多数还处在应付处理青春期问题的层面,学科教学与专题教育处于碎片化、断裂式的状态,一些教育内容在许多学科或不同学段中简单重复,一些内容由于敏感或与学业知识相关不大而被空缺、被忽视;对青春期成长有着重要意义的家庭,在孩子身心发展,特别是人格发展方面重视不够、方法欠缺。
       众所周知,青春期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在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强调,要对学生“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这也是青春期教育的目标所在。
       学校青春期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下德育的难点,虽然教育部门有专题教育的要求,但在落实中存在诸多困难,如缺乏合适的教材、创新的教法、有一定水准的教师等。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实训基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上海市教委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德育队伍专业发展而搭建的培养市级骨干教师的高端平台,是由一群经推荐和选拔的中学德育优秀教师组成的实践研究团队。市教委德育处领导、市德育发展中心和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的专家对我们基地的组建、项目研究、成果质量给予了高度关心和鼓励。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也给予学员在参与基地活动方面极大的支持。
       2018年初夏,我和学员们带着众多人的期望和对学校青春期教育的信念,开始了一段陪伴学生成长的青春之旅,基地本着“以教师的人文情怀滋养学生青春成长”的理念,致力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的推进与创新,旨在通过项目引领、理论学习、教育实践、研究反思等,更新教育理念、改进辅导方法、改善教育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发挥学科优势,充分体现心理健康、青春期教育的价值。
       三年来,我们聚焦问题,突破创新,通过调研,了解当下学校青春期教育的基本情况、困难和瓶颈,为学校青春期教育提出建设性、突破性的建议;我们更新理念,提升能力,在实践研究中丰富教师的青春期知识,完善教师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师的青春期教育素养,培养了一批热衷于青春期教育、有一定创新能力、受学生欢迎的青春期教育的教师。
       三年来,我们聘请高校教授、医务工作者、特级教师等担任基地导师团导师,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在专业知识等方面对学员进行指导,在微课设计、制作及资源开发等过程中,帮助学员把关好教育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提升学员青春期教育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
       三年来,我们以上海市德育理论研究与决策咨文课题“中小学青春期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为抓手,组织学员边学习、边反思,边实践、边积累,边开发、边提升,开展了上海市中小学生青春期教育现状的调研、青春期教育学科融合、青春期专题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等研究。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研究生命视野下青春期教育内容的适切性。
       三年来,我们根据学员的知识、能力、特长等分成若干合作小组,在教育实践中有一定的时间量进行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切磋指正,在小组学习中互相讨论分享,在项目开发中头脑风暴,分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完成相关学习内容及实践任务。
       三年来,我们结合日常专题教育、团体辅导、个别咨询、主题活动开展实践研究,每位学员根据自身特点确立明确的实践方向和任务要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关注重点、发现难点、突破瓶颈、探索创新,完善教育方法,完成有推广价值的各学段示范课。
       今天,17位学员中有9位独立或合作撰写了青春期教育专著9本,有8位学员撰写了青春期教育论文。这是他们长期从事学校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等实践经验的积累,更是他们在基地三年的理论学习、探索研究、团队合作的成果。从选题、落笔到改稿、成文,整个疫情期间和暑假,学员们查阅资料、请教专家,一遍遍地推翻、修改,尽可能使作品成为自己满意、教师有用、家长需要的优质教育资源。
       牛燕华,基地写手之一,淡然的外表、文艺的内心,始终保持对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心理教师难能可贵的品质。《初中生情绪疏导与压力管理》是她多年参与研究积累的成果,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章诚,基地里年纪最轻的教师,是一位感受力和创新力极强的心理老师。读她的文字,总让我回想起自己年轻的岁月,执着而热烈。《RAIN的心理时间》是她独自反思教育的节点,更是她分享教育感悟的快乐时光。
       杨岚,基地助教,参与并保障每一次研修活动的顺利进行。她撰写的《生命成长视野下的青春期“三情”教育》以亲情、友情、爱情为主题,关注青春期学生情感发展和品德培养,将生命教育和青春期教育有机结合。
       朱炜,基地里自带光芒的教师之一,但她不刺眼、不炫目,是柔和而温暖的。我欣赏她的坚持和聪慧。疫情期间,她怀着心理教师的使命感,不失时机地研发了线上课程,《心理微课》应运而生,丰富了线上线下的心理课。
       杨洁,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因为优秀,所以懂得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有意识地将语文学科与青春期教育相融合,《阅青春 悦成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青春期教育的融合实践》也许是学科“跨界”专题研究的首创,在她的阅读教学中,作品散发出青春的光芒。
       沈慧,基地里最资深的心理教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让她在从容笃定中不失激情和亲和,我想这应该就是优秀心理教师的样子。在她撰写的《跟着电影懂青春》中,我们能体会到她教育的用心,能感受到文化育人的力量。
       沈俊佳,其实不是我们基地的学员,却长期在做青春期教育的研究,也是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她在《陪伴青春——初中生心理辅导》中,以心理教师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和诠释初中生的行为表现,体现了她在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俞莉娜,基地里唯一一位中职校的教师,是一位学习力、行动力极强的德育主任。她对一些职校学生的家庭环境、生存状况极为关切和担忧,在她的《“青”听“春”语》中,我们听到了学生的心声,感受到了教育者的使命。
       王铭鸣、冯嬿、李萍,都担任着学校德育的领导工作。在基地的活动过程中,她们那种乐于学习、善于思考、积极参与的态度让我感动。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她们凭借多年家庭教育指导的丰富经验,合作撰写了《初中生家庭教育那些事》,值得家长一读。
       胡敏、杨彦、陈冉苒、汤瑾、宋睿、刘军、王雪凌、张卫琴等参与了《青春期教育实践研究》论文集的撰写,虽然文字不多,篇幅不长,但也是她们三年来实践研究的体会和思考,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涉及学科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相关调查分析、家庭教育指导等,学段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多维度、多视角地让我们了解当下学校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给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启示。
       德润生命,心悦青春。这将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实训基地主持人:戴耀红
       2020年11月22日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