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高校网络空间治理问题寻踪:以大陆高校BBS兴衰为例
作者:
周鹏 著
定价:
38 元
页数:
246页
ISBN:
978-7-309-15478-8/T.690
字数:
179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1年4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以网络空间治理思想为指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对近20年BBS发展历程的探索,从“建、管、用”三个维度,在体制机制、阵地平台、内容生产、队伍建设四个领域,对如何有效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建议和意见。
       本书三大特色 :一是以复旦大学日月光华BBS的诞生、兴起、繁荣、衰落的历史过程为例,深入浅出地描述了BBS作为学生表达意见的平台,它的沉浮与技术、法治等息息相关;二是对比了大陆与台湾两地的BBS发展历程及其异同;三是对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作者简介


       周鹏 复旦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博士,上海市阳光学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从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曾主持和参与教育部、上海市课题多项,参编论著多部。
      

书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网络空间治理问题的早期表现
       第一节 源头和演变
       一、BBS的产生
       二、大陆高校BBS的演变历程
       三、作为比照的台湾地区BBS
       第二节 特征性信息的产生
       一、阶层的形成
       二、BBS的特性
       三、同城双子现象
       第三节 解决问题的尝试与探索
       一、管理机制探索
       二、网站联盟建设
       三、媒体平台创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日月光华BBS:治理样本及其症候
       第一节 网络空间治理的演进
       一、从“史前”到“野草”
       二、无为阶段
       三、稳定阶段
       四、腾飞阶段
       五、制度进化阶段
       第二节 关于治理主体问题
       一、隐去的主体特性:草根性
       二、空间治理对象和形式
       三、显性的身份标签:官方化
       第三节 关于治理内容问题
       一、武侠文化:灌水教和大刀会
       二、文明离校:泼水节和毕业灌水
       三、网友聚会:版聚文化诞生地
       四、意识形态斗争:热点转化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名制:网络空间治理的焦点
       第一节 “关键组织领导”的空间治理
       一、网络空间治理问题的界定
       二、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三、实名制折射出的治理问题
       第二节 政策出台引发的连锁反应
       一、即时效应
       二、网友和媒体的视角
       三、后续影响
       第三节 实名制治理的多维反应
       一、网友的态度
       二、管理团队的反思
       三、教育管理者的考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空间治理的原理及解读
       第一节 网络空间治理的原理阐发
       一、网络空间是“人化自然”和“社会发展”的结果
       二、网络空间研究与辩证法的视野
       三、网络空间进化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
       四、研究发展是“认识与实践”的过程
       五、治理创新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二节 网络空间治理意蕴解读
       一、唤起“沉默的大多数”
       二、合理驾驭信息技术
       三、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联研究
       四、重视网络空间治理的历史经验
       五、网络空间治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延伸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网络空间治理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加强网络空间治理问题的研究
       一、网络治理的机遇与挑战
       二、开展综合性的专题研究
       三、把握网络空间发展前瞻性问题
       第二节 通过网络空间治理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理顺高校网络空间管理体制机制
       二、推进高校网络阵地平台融合发展
       三、增强网络文化内容生产输出能力
       第三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三、发挥思政类课程网络治理的作用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