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
作者:
南怀瑾 著述
定价:
78 元
页数:
391页
ISBN:
978-7-309-15030-8/B.725
字数:
342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21年1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唐代的玄奘大师,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尽人皆知。在他西行留学取经的过程中,最令世人震惊的,是他以超越的、不可思议的意志力,克服了种种的艰难困苦。
       在玄奘大师携回的诸多经典中,这本《瑜伽师地论》最为殊胜,因为那是印度一百多岁的戒贤大师,专为东土大唐的玄奘大师传授的佛法精髓。
       《瑜伽师地论》共分十七地,内容是从五趣杂居地,到天人之际,到声闻地、缘觉地,直到十位菩萨地的五乘道。包括了从开始学佛修行,直到成佛的全部过程和方法。这也是公认的学佛修持首要必读的典籍,不了解的话,则修法如瞎子摸象,难获佛法的全貌。
       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六四八年),《瑜伽师地论》翻译完成。那是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古文时代,玄奘大师的翻译,又是由古印度文直译的方式,文气与中华文化的传统习俗,颇有距离,故而令人有艰涩难懂之叹。
       一千多年来,讲解这本论著的亦不乏其人,但多以解释文字为主,因为能够真正讲解《瑜伽师地论》的,必须具备下列的几个条件:一、通晓佛法的真实义理;二、修法有证量,有果位;三、具备古文的学养基础;四、具备上师教化的能力。
       从玄奘大师时代到现在,学佛证果者有之,精通佛法义理者有之,古文练达者有之,具备上师教化能力者亦有之;但是,集全部条件于一身者,据一般所知,迄未出现,也未听说。
       一九八〇年,台湾有一群学佛的幸运儿,有机缘聆听南师怀瑾先生讲解《瑜伽师地论》的课程。由于南师曾得禅宗大师袁焕仙先生的印证,并受贡噶呼图克图印证为密教各宗派的上师,所以肩负了传法的重任。多年来,期待高明行者出台讲授未果,后于十方书院的机缘,才开设这门课程。
       此次的课程重点,是挑选声闻地修定的部分,希望对真正修定的行者有所帮助。所注重的,是声闻乘出家众的修证方面。为此之故,南师常以人我的实际经历来加以说明,并配合义理讲解。
       在讲课中最启发学人之处,是警惕出家众自我认识,以避免修持路上误入歧途。修行人为什么会入歧途?曾有人说,认岔道为正道,就是入魔境,原因是不自知之故。但是为什么不自知呢?原因是理不明之故。所以先要明理,才能认清歧路,舍歧路才可进入正途。《瑜伽师地论》的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列举各种歧途岔路,指引行者,甚为可贵。
       本书古印度文原来的叙述方式,是先说明内容,再逐项解释,读者不免会误以为是重复;有时两句中,只有一字之差,很容易被忽略,所以特别提醒读者注意。又此次讲课用书,系采用真善美出版社的版本。
       这本书的原始讲课录音,先是张振熔为学习故,于每晚工余,辛劳努力,转记成文字。宏忍师及编者等,竞相传阅,深感其重要性,不出版太可惜,故而随即开始整理工作,时在二〇一一年三月。
       特别要说明的是,在南师审定这本书稿时,有增添,有删减,也有修正。因为讲话常有口误,又多重复且不太严谨。再者,耳识与眼识接受资讯的效果是非常不同的,所以把讲演转变为文字时,必须加以整理。更重要的是,必须经过原讲人核定认可,才不致有误。
       放眼网络,多年来,太多未经许可而将南师所讲整理成文者,而且又广为流通。其用心虽善,但对原讲人毫无尊重,对文字内容亦不负责,实可悲可叹之至。
       编者在整理的过程中,幸得宏忍师协助,查对经典、参考资料等,且细心校对。另多次修改的草稿皆由彭敬打字,最后再经南师逐字逐句审定修正。又书中小标题为编者所加,书名则为南师所定。
      
       刘雨虹 记
       二〇一二年二月于庙港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
       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书摘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一讲
       关于这本书
       瑜伽师 心瑜伽 五乘道
       无道伴 无明师 心散乱
       只会听 喜供养 不知足
       不如意 又懒惰 闲事多
       爱挑剔 不受教 种种毛病
       无善巧方便 加行慢又错
       什么是声闻地
       种性是什么
      
       第二讲
       修行的善缘与劣缘
       你的人身是善得的吗
       正出家该如何做
       饮食是个大问题
       醒梦一如的人
       修行人最需注意的事
       你出家的动机是什么
       四种静虑 八种解脱
       定慧等持
      
       第三讲
       圣人的定境界
       等引地——入定需领引
       初静虑——先消除五种心理
       什么是入魔
       因喜因忧而造的恶业
       清净欢喜 安乐轻安
       修定的初步
       修定与解脱的先后
      
       第四讲
       五盖的严重性
       检查自己的贪欲心
       你也有嗔恚心吗
       谁不烦恼不昏沉
       睡眠 昏沉 烦恼
       掉举 恶作
      
       第五讲
       多疑多惑的人
       不正的思维 女性的魅力
       如何去除贪欲
       五遍行的潜力
       作意有很多种
       有分别影像的修法——观
       为什么观不起来白骨
       无分别影像的修法——止
       以止为主修 以观为主修
      
       第六讲
       修习影像作意的关键
       你得了轻安吗
       除盖除结顺清净而得解脱
       以苦为师 般舟三昧
       声闻众的多种作意
       独觉及菩萨的作意
       修行也要资本
       如何对付修定的毛病
      
       第七讲
       身心内外染污了
       依色身作意 作意影响色身
       修行是什么 睡眠烦恼随
       良药——贤善定相
       入定 住定 出定
       什么是增减 什么是黑白
      
       第八讲
       作意与所缘
       得定的四种力
       四种心理不同的修定人
       钝根的修法 中根的修法
       如何修无漏果位的定境
       功夫有进退 方法有抉择
      
       第九讲
       先圆满清白 再进步修定
       熏修得了定 解脱未得果
       未了还须偿宿债
       爱味下堕 乐有差别 解脱有八
       八解脱之第一
       八解脱之二至八
       功夫到达时的能力
       什么是证到空
      
       第十讲
       心力多么大
       也是不动心
       无愿无相的修法
       见了道 证了果 习气未断
       再说空、无相、无愿、寻伺
       比丘声闻道必修课
      
       第十一讲
       等持等至 名句文身
       住定出定的行状相
       为什么出定
       修行地方五条件
       修定要有威仪
       身心都舍 才能修行
       念念纯善流注
      
       第十二讲
       九种心住
       拴住你的心 令心内住等住
       真正的无记业 可怕的无记果
       安住近住 更要调顺
       寂静再寂静
       什么是失念
       专注 等持 任运
       六种力达到心住
       四个方法修九住心的定
       四种方法修观
       什么是正思择
      
       第十三讲
       修观的三纲要
       三纲中的六件事
       义、事、相、品、时、理
       善知识说法 听者语义觉
       再说白骨观、不净观
       如何修慈悲喜舍
       什么是缘起 什么是性空
      
       第十四讲
       异熟果与果报相同吗
       十二因缘与三世因果
       你为什么那样愚痴
       界 合相 界差别
       如何修数息观
       掌握呼吸之间的息
      
       第十五讲
       修定 修慧 修加行
       个性不同 修法不同
       修行为何不可拖延
       止相止时 观相观时
       如何举 何时舍
       头脑清醒的老年
       清除障碍的加行
       贪心重应修不净观
      
       第十六讲
       不净观的窍门 白骨烧化吹散
       四大的转化
       先修风大观
       修气 修神通
       修风修呼吸 躲过了死亡
       修定引发的身体反应
       气充满 心喜乐 作意成功
       得色界定后的身心变化
       需要入世修的四种人
       修行人为何生入异类中
      
       第十七讲
       四大分散的过程
       死亡时的特殊现象
       中阴身的时光
       再投胎为人
       人为什么要修道
       要离开欲 先了解欲
       欲的各种现象
       修初禅的有寻有伺境界
      
       第十八讲
       世间定的重要
       静虑与定的不同之处
       七日七夜为什么
       无寻无伺入二禅
       三禅以上的舍和乐
       禅定与三灾八难
       什么是真正的虚空
       有心定与无心定 无想定与灭尽定
       得神通了
      
       第十九讲
       修神通的开头两步
       空界想 身心符顺
       得了神足通
       宿命通的境界
       天耳通和天眼通的修法
       修成了他心通
       得道人的神通 外道的神通
       什么人会生天界
       初步了解意地
      
       第二十讲
       三界六道的苦与乐
       修禅定的苦与乐
       转苦为乐
       圣人境界之乐
       段食 思食 识食
       三界男女之欲与生育
       神通的变化 修道的变化
       结语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