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博雅英语·阅读教程(第四册)
作者:
洪梅 主编
定价:
55 元
页数:
229页
ISBN:
978-7-309-15131-2/H.3015
字数:
230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1年1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六章第四十八条指出:高校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为了解决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部规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引进三分之一以上的外方课程,引进三分之一以上的专业核心课程,合作方教师教授课程门数占总门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合作方教师承担三分之一以上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这就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外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原闽江学院爱恩国际学院)已有20多年的中外合作办学历史,积累了较丰富的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经验。为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英语能力,我们组织一线教师编写了这套博雅英语读写听说系列教程,由副校长吴松江教授担任总主编、语言中心副主任陈琳担任副总主编。该系列教材是编者在多年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参考世界著名出版社美国麦格劳—希尔教育集团的教材编写理念、教材体例和话题,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英语需求编写而成。教材选材注重趣味性、可思性、人文性、科普性,重视跨文化交际,并增加了雅思考试的元素。编写团队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贯穿整套教材始终。本系列教材通过3年的试用,效果良好,使用教材的学生参加雅思考试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均取得较理想的成绩。目前国内尚无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使用的同类英语教材,因而本系列教材具有推广价值。根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英语需求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总体要求,本系列教材包括通用英语(EGP)和学术英语(EAP)两大部分(内含跨文化交际内容)。本系列教材由听说教程(1—4册)、阅读教程(1—4册)和写作教程(1—4册)共12册组成。
       本系列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得到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刘地松和老校长孙芳仲的大力支持和鼓励,特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为《博雅英语·阅读教程》第四册。
       《博雅英语·阅读教程》是为博雅英语课程设计的综合教程,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选材范围和情景设置紧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每单元精心设计阅读前练习、词汇等热身环节,并结合特定语法点,让学生预习。阅读文章均选自原版素材,体现英语语言的地道与真实性。阅读文章后设计阅读理解、讨论、词汇、写作、填空、英语实际应用等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及实际应用能力。部分练习设计加入了雅思元素,以帮助学生备考雅思。
      

作者简介

书摘


       使用说明
      
       《博雅英语·阅读教程》第四册共有10个单元,涵盖当代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各单元具体话题如下:Chapter 1 History,Chapter 2 Linguistics, Chapter 3 Geography, Chapter 4 Economics, Chapter 5 Psychology, Chapter 6 Sociology, Chapter 7 Politics, Chapter 8 Environment, Chapter 9 Technology, Chapter 10 Medical Science。
       每个单元由3部分构成,分别为Part 1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介绍阅读所需的基本技巧和策略),Part 2 Main Idea and Details(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旨大意和捕捉细节的能力),Part 3 Language Focus(考查学生对长难句的理解、分析与运用)。
       本教程是《博雅英语·阅读教程》第三册的拓展,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学术英语阅读素材,旨在进一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并掌握相关阅读技巧。本教程共有10个单元,每单元约4课时,总课时约为40。每个单元的Part 1需2课时,Part 2和Part 3各需1课时。本课程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并重。在内容设计中加入了雅思元素,帮助学生备考雅思考试的同时,提高其将来在国外学习时所需的阅读、分析和整理学术英语资料的能力。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