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教学讲稿
作者:
李振 主编
定价:
80 元
页数:
382页
ISBN:
978-7-309-15407-8/A.48
字数:
375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0年1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教授特别强调本科教学在整个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中的基础与核心作用。于是乎各个教研室根据老师自己的特长,编写相应的专题教学。我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对整个教材进行了分工,开启了具有同济大学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教学”的编撰工作。
       整个编写过程从去年一直延续到今年5月。过程之所以那么长,主要是因为我们这个“专题”的“专题性”处于“抽象与具体”“整体与部分”之间,很难进行统一属性的归整与严格界定。比如第二个专题写“唯物论”,要把这里的“物”讲清楚,就不能像写现代西方哲学或中国传统哲学论文一样,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出发,而是必须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书写特点与书写习惯。这样必然限制了该专题的创新。我们只能在旧有的框架内增添现代科学相关内容,而一些更为宏观和微观的现代物理学内容则无法涉及。因为再深入引申,就会遇到一个更加棘手的难题,即世界的边界究竟在哪里,世界如何穷尽自身?黑洞、暗物质、暗能量的实质是什么?正是因为物质问题复杂性和时代局限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场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在整个编撰体系中,我们按照一般的归类方式,先是主体教学知识性的讲解,然后是经典文本资料的论证,最后通过具体的案例加以佐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简略的“论证循环”,基本上达到了相关主题教学的效果和目的。
       必须指出的是,在讨论现代“发展哲学”的主题教学时,必须在理论上界定我们哲学上的“发展”和日常意义,尤其是现代经济学意义的“发展”,二者具有本质的差异。但是,强调再多也只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逻辑和知识框架内的强调,在现实生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的“发展”是否得到充分的讨论和重视呢?显然,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许多方面依然占据着“显性知识”的地位,而我们所言倍加强调的“发展哲学”则仅仅处于“课程知识”的范围,尚未成为社会的共识。正是由于这一点,我们认为,在“财富为王、发展至上”的时代,重思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哲学”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另一个十分迫在眉睫的主题,就是后面四个涉及政治经济学知识点的主题教学。习近平在许多场合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客观必要性,但教材中涉及最多的则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知识逻辑、知识序列的讲解。要在此基础上,将该论题引入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则要经过更为深刻和更具现实性的反思和研究。最后四个专题教学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畴: 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以及当代最突出的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前两个专题是基本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和枢纽之所在;后两个专题则就发生在当下,是一个连续而且正在被反复提及的现代经济现象。正是通过后两个专题教学,显示出我们教研室所具有的鲜明特点,即我们不是简单的翻版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结论,而是都带有自己的研究特征。
       整体说来,我们教研室的哲学和经济学专业的老师都具有自己的研究专长,都能够善于将自己的研究兴趣与本科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科研”的“双促”机制。这是我们可以引以为豪的地方。
       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事业,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而言更是如此。限于篇幅,这里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部分,既有基础知识的再讲解和再认识,也有特定主题的深究与探索。有些知识点尽管常见,但也带有我们自己“普遍+特殊”的理解方式。希望我们的专题教学开卷有益,为思政课改革创新助力。
      
       编者
       2020年5月4日
      

作者简介


       李振,男,安徽涡阳县人,哲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同济大学“人的发展研究所”所长、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兼任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哲学学会理事、上海市华夏社会发展研究文化所所长。主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和当下西方危机的哲学批判研究。主要论著有《解构与解构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宽容论》《货币文明及其批判——马克思货币文明思想研究》,曾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
      

书摘


       目录
      
       专题一 如何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性”?
       一、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二、中国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
       资料链接
      
       专题二 如何科学理解“唯物论”?
       一、世界的多样性
       二、哲学基本问题
       三、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四、唯心主义的两种表现形式
       五、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六、时间与空间
       七、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
       八、物质决定意识
       九、意识的能动作用
       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资料链接
      
       专题三 如何澄清日趋泛化的“发展”概念?
       一、从“联系”到“发展”
       二、发展的实质是“新旧事物”的逻辑比较
       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概念
       四、以“发展”看习近平“新发展理念”
       五、从“发展”概念看当下的“发展”难题
       六、“新发展理念”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求”
       资料链接
      
       专题四 如何判断认识或结论的正确性?
       一、科学的实践观
       二、能动的反映论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四、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五、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六、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七、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八、认识论与思想路线
       资料链接
      
       专题五 如何理解改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一、改革是特定阶段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二、改革是一定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改革是充满风险的社会系统工程
       资料链接
      
       专题六 如何理解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建设难题?
       一、何谓意识形态?
       二、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何在?
       三、我国意识形态秩序和规范是如何确立起来的?
       四、新时代如何推进意识形态建设?
       资料链接
      
       专题七 如何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科学内涵与内在逻辑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及其历史轨迹
       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新发展
       资料链接
      
       专题八 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来源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及其在当代的发展
       资料链接
      
       专题九 如何从剩余价值理论理清中国当前劳动关系面临的问题?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
       二、剩余价值的实现
       三、剩余价值的分配
       四、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五、中国当前劳动关系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
       资料链接
      
       专题十 如何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及实质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调节
       资料链接
      
       专题十一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及其新阶段?
       一、经济全球化的动因与表现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三、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经济关系
       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
       资料链接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