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腐败的潜规则:制度分析的路径
作者:
[意]多纳泰雅·博达 [意]阿博特·凡思 著 戴晓琦 译
定价:
68 元
页数:
325页
ISBN:
978-7-309-14404-8/D.1015
字数:
319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0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腐败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还是道德问题?
       为什么腐败在各个国家与文化中屡见不鲜,又难以根除?
       如果身处腐败文化和社交关系中的时候应该如何破解游戏规则?
      
       本书论述腐败结构的治理,以及腐败管理机制的标准体系,深入分析了一些反腐败战略并提供了一个框架,用法治与科学的制度来遏制系统性腐败。作者大量运用庭审纪实,包括案件的相关资料,描述了大量的从欧洲到北美洲以及非洲、亚洲腐败案例、司法调查、意大利新闻媒体报道和国际透明组织的年度报告,对特定案件进行事实分析,提供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框架。本书充分展示了如何对腐败控制,是国外反腐败研究的重要专著,为反腐败措施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在预防和精准打击腐败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多纳泰雅·博达 (Donatella della Porta)
       欧盟大学研究院社会学教授、佛罗伦萨大学政治社会学系主任,洛桑大学、布加勒斯特大学和哥德堡大学的荣誉博士。曾任欧洲比较民主化、政治和社会项目研究的协调人,她是2011年欧洲政治社会学马特·达根奖获得者。
       多纳泰雅·博达教授研究的主要课题包括:社会运动和腐败。她撰写或参与编辑了90部图书,还在期刊上发表了135篇文章。她的主要著作有《社会科学的途径和方法》、《腐败的潜规则:制度分析的路径》等。
      
       阿博特·凡思 (Alberto Vannucci)
       比萨大学政治学教授。他的研究主要课题包括:腐败、非法市场、有组织犯罪、新制度主义。阿博特·凡思教授是“腐败的政治化和反腐败”研究项目的协调人。他撰写或参与编辑了12部图书,还在期刊上发表了150篇文章。
      
       译者简介
       戴晓琦,浙江大学法学学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法学硕士(LLM学位);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SJD候选人。
      

书摘


       目录
      
       中文版序言
       致谢
      
       第一章 腐败的潜规则:导论
       1.1什么是腐败?
       1.2研究腐败:初步评论
       1.3分析腐败的主要理论路径
       1.4我们的研究和本书
      
       第二章 腐败交易结构
       2.1腐败的交易成本
       2.1.1腐败的研究和信息成本
       2.1.2腐败的协商成本
       2.1.3腐败的监控和执行成本
       2.2复杂交易中的腐败
       2.3腐败的制度:腐败交易中的管理机制
       2.4腐败的四种模型:监管机制的分类
       2.5腐败交易市场的第三方执行者
      
       第三章 腐败作为标准体系
       3.1经济方法的道德成本
       3.2比较民族文化:上帝、家庭与社会资本
       3.3大众、企业家和腐败的社会化
       3.4将道德障碍中立化
       3.5作为非正式制度限制的道德(和非道德)规范
       3.6小结
      
       第四章 官僚腐败
       4.1官僚腐败:导言
       4.2公共行政中的小额腐败
       4.3公共行政中的结构性腐败
       4.4公共行政中的个体腐败
       4.5系统性腐败
       4.6官僚腐败:小结
      
       第五章 腐败交易管理中的政治行为人
       5.1政党和操纵腐败交易
       5.2人事遴选
       5.3政党作为“腐败一派”
       5.4政党作为不合法交易的守护者
       5.5政党的纵容
       5.6小结
      
       第六章 腐败交易的企业管理
       6.1腐败的“企业家”组织
       6.2腐败和串通:垄断组织内部的执行
       6.3利益冲突
       6.4企业家保护腐败
       6.5私人部门的腐败
       6.6小结
      
       第七章 腐败网络中的经纪人:中间人的角色
       7.1中间人的资源和技能
       7.1.1社会资本
       7.1.2信任
       7.1.3名誉
       7.1.4信息
       7.2不合法调解的动力与机制
       7.3腐败交易的中间人类型
       7.3.1偶然性中间人
       7.3.2公共机构和政党的中间人
       7.3.3中间人——顾问或员工
       7.3.4“促成者”
       7.4小结
      
       第八章 有组织犯罪和腐败:黑手党在腐败交易市场中作为执行人
       8.1有组织犯罪和政治体系:一种类型
       8.2共生关系:有组织犯罪和政治行为人之间的互惠保护
       8.3共生互利关系与黑手党执行公共合同的过程
       8.4代替或者殖民化:当有组织犯罪进入政治舞台
       8.5政治守门以及与犯罪网络的偶然性交易
       8.6小结
      
       第九章 滚雪球效应:腐败如何变得流行
       9.1腐败的动态机制
       9.2腐败生长中的有意输入
       9.3腐败交易成立中的大量固定成本
       9.4腐败交易市场里的协调效果
       9.5通过腐败学习腐败(或被腐败)
       9.6腐败网络的适应性预期
       9.7小结:腐败网络发展中的路径依赖
      
       第十章 结论:反腐败政策和打破腐败交易的治理结构
       10.1腐败潜规则和民主程序:总结性评论
       10.2利害攸关的反腐败:改革还是渐进性政策变化?
       10.3“有组织犯罪”从实证分析到规范分析
      
       参考资料
       插图目录
       列表
       索引
       译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