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21世纪大学艺术英语综合教程教师用书.3
作者:
贺春英 总主编 赵海龙 本册主编
定价:
72 元
页数:
211页
ISBN:
978-7-309-15157-2/J.434
字数:
355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0年1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却一直困扰着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众所周知,艺术类的学生和其他学科专业的学生相比,有着更为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情感需求,他们更愿意在互动体验式的环境中学习,这也符合其好动不好静的性格特点。艺术类的学生更愿意在学习中发展个人兴趣,以满足其专业学习需求。而传统的大学英语教材在内容上更偏向通识性知识的传授,
       在结构体例上更多地侧重文章阅读,较为单一枯燥,从而忽略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基于以上原因,传统的大学英语教材很难满足当代艺术类学生的学习及情感需求,导致各高校中艺术类学生对大学英语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从而极大地影响了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了改善当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此种现象,我们必须从源头上解决艺术类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对艺术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重新设计,而全新的大学英语教材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套《21世纪大学艺术英语》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编写纲领,突出教材在“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参照《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等级要求,加强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学生“通用+专用+跨文化”的学习需求。
       本套教材是面向艺术专业学生编写的一套实用型新教材,涵盖美术、服装设计、新闻传播、音乐等主题,内容丰富,选材新颖。全书依据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特点进行编写,将语言基础训练和专业知识输入贯穿整套教材;作品赏析、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辅助材料交相呼应,线上线下多种教学资源相辅相成。整套教材将交际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贯穿于学生英语技能训练的全过程,强调在有意义的交流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将语言学习变成了融视、听、说、演、做为一体的愉悦体验。
       ●打破传统上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割裂的现象
       以内容为依托的《21世纪大学艺术英语》的素材均源自与艺术专业相关的材料。结合艺术专业学生特点和教师教学实践,着眼于艺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应用需求,实现其英语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的无缝对接。
       ●通识与专业相结合,既体现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共性,又兼顾艺术专业的特性
       每个单元的设计以应用功能为主线,同一主题在不同模块反复出现,多维度练习。本套教材以语言基础知识与专业文化的融合为特色,注重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文化知识的扩展,每一单元都配有精心设计的课堂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操练的机会。
       ●全方位、多模式教辅资源支撑,助力教师打造“金课”
       本教材配备齐全的教师用书、教学课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同时提供微课、慕课课程,让学生可以在课下自主学习。微课、慕课内容主要以教材内每个单元所选择的主题的补充与延伸内容为主,进一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对于英语阅读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更高需求,并为教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助力高校打造“金课”。
       ●中国特色元素选材,打造思政育人新模式
       为了落实党的十九大针对于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打造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本教材在选取教学材料主题时,兼顾主题贴近艺术类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选取具有中国特色艺术元素的素材,从而引入中国文化元素。通过中国文化的引入,加强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督促学生不忘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对外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能力,既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热情,为学生“说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提供有力保障。
       ●“4+1+1”编写模式,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套教材在编写中采取了“4+1+1”的编写模式,即在每册教材中融入4个美术类主题单元、1个传媒类主题单元和1个音乐类主题单元。这样的编写模式既能满足各高校艺术学院不同方向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拓宽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艺术类相关领域文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功能模块设计,助力学生国家级考试
       本套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参加国家级考试的需求,从结构到内容均贴近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要求。第一、二册教材内容较为简单,结合四、六级题型,使学生能够对日后参加的考试有初步的认识。第三、四册教材中所设计的题目则在难易程度上与四级吻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四、六级考试的应试能力。本套教材设计了功能强大的学习模块。在课前导入Leadin部分,以和单元主题内容相关的视频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整个单元内容之前对单元主题有初步认识,并通过内容丰富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Text部分教学材料的选取非常贴近艺体类专业领域,经验丰富的编者挑选艺术类专业学生较为熟悉的主题素材,如音乐流派、中外艺术史、中外艺术名家、流行乐、民乐、新媒体、数字媒体等,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所选素材内容的兴趣,降低学生对所选素材的理解难度,并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语言表述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Grammar部分则以语法、句法为主,通过句子结构以及各种从句知识的讲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篇章理解及书面表达能力。Writing部分由应用文写作和四级作文写作两个部分组成,这不仅能够满足学生进入职场后对于应用文写作的能力要求,又能满足学生参加四、六级考试的需求。Listening和Speaking两部分则设置了与四级考试形式相近的练习内容,使学生在熟悉四级考试形式的基础上,稳步提升英语听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本教材旨在全面提升艺术类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的英语听力、口语、阅读理解及书面表达能力;强调艺术类专业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词汇的英语表达方式;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在其专业领域内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确保学生在遇到涉及英语语言应用的问题时,如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进行英文书面和口头沟通、把握外企工作机会等,能够从容应对、掌握主动,力争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玩,玩中悟”。
       本套教材参编人员均为艺术英语教学与研究的一线教师,整套教材由贺春英教授担任总主编,负责总体策划。本书共计355千字,各单元编写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主编赵海龙老师负责第一、二单元的编写工作,参编字数共计约113千字;副主编宋安宁老师负责第三、四单元的编写工作,参编字数共计约1115千字;副主编王磊老师负责第五单元的编写工作,参编字数共计约66千字;编者赵秋敏老师负责第六单元的编写工作,参编字数共计约645千字。书中如有失误和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本书不断得以改进和完善。
      
       贺春英
       2020年6月
      

作者简介

书摘


       使用说明
      
       本书作为《21世纪大学艺术英语综合教程》的配套教师用书第3册,全书共6个单元,为承担该课程的各位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和建议,以使大家备课更高效、讲课更轻松、内容更丰富、条理更清晰。同时也建议教师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依据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创造性地使用该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本书采用“左学右教”的排版模式,即全书左侧页面为学生用的《综合教程》的内容,并在醒目的位置标注上这些内容在学生用书中的页码,用S1, S2, S3……标明,右侧则是相应的教师用书的内容,尽最大可能做到与学生用书对照排版。这样做,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看到学生用书的页面,也可以很顺利地找到针对学生用书中相关内容编写的教参,包括教学目标(Objectives)、教学设计(Teaching Tips)、音视频材料的文本、练习答案、课文译文以及相关语言点的讲解、例句等。
       教学目标(Objectives)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每个单元的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在教学内容结束时,以核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学设计(Teaching Tips)针对各教学环节对活动的实施提出了替代方案的建议,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可以沿用教材创设的情境,不断给予学习任务,以确保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师可根据地方特点、学校特点和所教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的专长,自行创设学习情境。
       本书还提供了Leadin, Listening, Text, Speaking部分的音视频文本,在所有的音视频教学环节,教师均可通过扫描书中相应的二维码,打开音视频文件,不仅最大限度地拓展纸质书的内容维度,也方便教师随时提取音视频材料,提高备课效率;在Writing板块中,针对应用文写作和四级作文写作的实践任务,本书提供了相应范文,供教师批阅学生习作时参考。
       教师用书为课文重点单词提供例证,对语言点进行加注并配以例句,而对其他出现在课文中的难词,也附在单元后,至于是否需要向学生讲解或何时讲解,可由教师进行灵活掌握。
      
       编者
       2020年12月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