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现代骨科运动医学
作者:
陈世益 冯华 主编
定价:
600 元
页数:
802页
ISBN:
978-7-309-14936-4/R.1801
字数:
1646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20年10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我与运动医学结缘来自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我曾经是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大学生运动员,获得过大学生运动会撑杆跳冠军,经历过肌肉拉伤的痛苦与漫长恢复过程的无助。1982年,我大学毕业后幸运地留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工作,当时浙医二院骨科与省体育工作队关系密切,经常下队服务,我对骨科运动医学的兴趣和追梦之路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当时在杭州曾接待美国希望基金会(Hope Foundation)骨科专家,听他们介绍当时美国运动医学关节镜方面的新技术,激发了我对运动医学持续一生的追求。1986年我考取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运动医学研究生,师从李鸿儒、范振华、许胜文教授。期间被派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在那里担任住院总医师,跟随运动医学大师曲绵域教授,耳濡目染曲先生对运动创伤适应医学的教诲,我理解其本质就是功能至上和重返运动,这对我的职业生涯影响深远。1989年毕业后,我留在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与康复科工作,业余时间经常下运动队为运动员服务,深受运动队欢迎,曾受聘担任上海市体育局全运会的医疗顾问多年,多次跟队出访,诊治过许多上海市优秀运动员,有成功也有失败。
       当时搞运动医学的医生很少,属绝对冷门,要坚持下来很不容易。我曾遭遇事业发展的瓶颈与严重困惑,后经高人指点赴瑞典和美国进修运动医学和关节镜技术。列上海市运动医学领军人才培养。1999年我在华山医院创建了独立的运动医学科,得到时任院长张元芳和上海市体育局的支持与资助,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关节镜设备。2000年获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再度赴美国和澳大利亚进修,申请到十分难得的肩关节运动医学临床 fellow训练机会。 2004年回国在华山医院工作,受领导推荐,荣幸担任国际汽联F1赛车中国首席医务官至今17年,创建了中国赛车运动医疗救援体系和团队,担任过在上海举办的八大国际赛事首席医务官、鄂尔多斯国际赛车和北京鸟巢车王争霸赛医务官,参加过奥运会和全运会,还受命担任刘翔、邹市明、徐莉佳等世界顶尖运动员的主诊医生。我深知运动医学治疗的独特性与高要求,与体育运动结下不解之缘。我创建并领导了华山医院运动医学学科的发展和成长,从最初 4位医生,发展到如今济济一堂60多位医生和研究生,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立了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作为中国运动医学近40年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对运动医学功能至上、重返运动有着深切体会,一直想编写一本中国人自己的“骨科运动医学”专著,用自己的文字和原创图片编撰中国经验。由此观点,我与冯华教授一拍即合,共同发起这本专著的编写。
       骨科运动医学是由骨科学、创伤学、康复医学及运动学等综合发展起来的一门快速发展的新兴临床交叉学科,是骨科学最新分支,也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医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理论体系,也有治疗宗旨,内涵深刻,要求更高。近年来,许多运动员经过运动医学专家的成功治疗,再度重返运动并实现自我超越,向世人展示了运动医学的更高标准,展示了骨科运动医学功能至上和重返运动的独特学科魅力与巨大发展前景。
       骨科运动医学与普通骨科在治疗群体、治疗目标、诊治方法与治疗理念方面有诸多不同,以功能至上、早期康复、重返运动为治疗宗旨。本书以“技术为基础、康复为必要、功能为目标”进行编著,突出运动医学特色,从运动损伤机制到功能解剖,从特殊检查到诊断,从保守治疗到微创手术,从目标康复到重返运动,还有各种“评分”提供量化功能指标,为骨科运动医学专业医生提供规范化教材和工具书,特别适合骨科医生、运动医学和关节镜专科医生、队医、研究生、运动康复师和相关医务人员。
       本书的面世,历经艰难困苦,首先要感谢共同主编冯华教授给予我的巨大支持和鼓励,非常不幸的是,当这本巨著初稿进入最后审稿阶段时,冯华教授不幸逝世,我们大家深感悲痛!愿以本书的出版,作为冯华教授留给后人的最后遗著,告慰冯华教授的在天之灵!
       深深感谢各位副主编、章节负责人、编委和审阅专家的倾情努力和无私奉献。对于临床照片、特殊绘图、影像学图片、手术图片、各种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耗时和困难程度远远超过原来的想象。我衷心感谢责任编辑肖芬老师,优秀画师刘国华先生,主编秘书团队尚西亮、李宏、吴阳、张树蓉、陈家瑞、冯莹等同道,还有我引以为傲的优秀学生们,以及其他所有帮助者!更要感谢我家人多年来在背后默默的支持与理解!
       特别感谢国家出版基金和上海科技专著出版资金对本书出版的高度评价、鼓励与资助!
      
       陈世益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第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
       2020年9月26日,于上海
      
      

作者简介


       陈世益,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导师,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现任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第1、2届副主任委员,第 3届候任主任委员,第 4届主任委员,以及中国骨科医师协会运动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家“863”高强人工韧带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运动医学与创伤修复核心成员。创建并领导了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的快速发展,该学科是中国运动医学领头单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上海市“重中之重”医学中心专科,为上海市运动创伤防治中心。
       专业特色:精通骨科运动医学和关节镜微创外科。擅长各种运动创伤和膝、肩、踝等骨关节病的诊治和康复,开展各种关节镜手术1万余例。对骨骼肌损伤和肌腱损伤也有深入研究。在国内率先采用新型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手术例数和成功率居国际领先;提出的前交叉韧带( ACL)类等长重建理论与方法是确保中国人工韧带手术成功率和远期疗效遥遥领先国际的关键技术;在巨大肩袖损伤的修补方面,在国际上率先采用肱二头肌腱转位增强技术,恢复肩关节上举功能,该技术因简单、经济、有效,被国外同道誉为 “Chinese way” (中国术式),在世界范围获得应用与推广;创建并推广中国的肩关节评分系统——复旦肩关节评分系统。
       研究领域:在国内较早并且系统地开展髌股关节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骨骼肌和韧带运动损伤后促进愈合的研究、中国人工韧带设计及材料表面改性等。作为中国人工韧带发明人,拥有发明专利27项。获“863”、“973”、国家重大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国家级基金资助。
       学术成就: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金奖”等10余奖项。担任亚太膝关节、关节镜及运动医学学会( APKASS)主席,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与骨科运动医学学会( ISAKOS)全球核心执行委员等国内外 16个学术团体的主任委员或执行委员。先后荣获国际运动医学关节镜最高荣誉—— “高木-渡边奖 ”、“2014 APKASS-AOSSM(美国骨科运动医学学会)旅行院士与教父奖 ”、“第九届吴阶平-保罗 ·杨森医学药学奖”、 “国际内镜杰出领袖奖”、“第四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 ”、“华山医院首届杰出贡献奖”、“华山最高人才奖——华峰奖 ”等。担任全球骨科顶尖杂志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AJSM)编委, AJSM和Arthroscopy两本杂志中文版主编, Asia-Pacific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rthroscopy, Rehabilitation and Technology(AP-SMART)编委,《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等 3本中文核心期刊副主编等。创建国际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论坛(IFOSMA)17年,使之成为中国运动医学国际品牌会议, ISAKOS认证高级课程。 2017年在上海成功举办第 11届ISAKOS双年会,担当大会主席, 100多个国家的 5 000多名医生来沪参会; 2018年创建“ 一带一路”运动医学国际联盟并担任主席。担任国际汽车联合会(简称国际汽联) F1赛车中国首席医务官17年,创建了中国赛车医疗救援体系,制定了国家赛车运动医疗保障规则与标准。担任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医务官,是刘翔、邹市明、徐莉佳、毛剑卿、董瀚麟等众多体坛名人的主诊医生,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多年来担任中国体育与医学相关学术团体、上海市体育总会和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代表作:发表学术论文330篇(SCI收录110篇),主编(主译)、副主编(副主译)专著20余本,包括《实用骨科运动医学——高级理论与关节镜外科技术》(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骨科运动医学与运动创伤学手术图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肩肘运动损伤》(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肩关节镜手术技巧精粹》(上海科技出版社,2017)、《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肩肘膝运动医学外科技术 ·肩肘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6)、《Noyes 膝关节功能紊乱——手术、康复及临床疗效》(人民军医出版社,2016)等。
       学术创新:倡导运动医学“功能至上、早期康复、重返运动”的治疗理念与宗旨。
      
      
       冯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运动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北京康复医学会骨科分会理事、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镜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计算机辅助外科分会委员、 ISAKOS会员、亚太骨科运动医学协会(APOSSM)顾问成员、亚洲关节镜协会( AAC)教育委员会成员。担任 AJSM、AP-SMART、JOINTS、KSRR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委。 2006年受聘为国家运动员医疗专家, 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队特聘医疗专家, 2012年伦敦奥运会国家队特聘医疗专家,国家体育总局膝关节运动损伤顾问专家。
       研究领域:从事骨科运动损伤临床与研究工作 29年,专业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运动医学专业临床与科学研究,带领团队获评为全国骨科运动医学重点专科。 1999年开始专注于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拥有 1万余例膝关节镜手术经验。在髌骨脱位领域,率先提出了扭转畸形对于髌骨轨迹不良的作用机制,并提出去旋转截骨的治疗理念;在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治疗中,创新性地提出 “四合一 ”方案治疗成人习惯性髌骨脱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获得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赞誉,填补了多项国内外技术空白。在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领域,提出多发韧带损伤的系统化治疗,通过对膝关节后外复合体损伤进行分型,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使用不同的重建技术;针对膝关节后外复合体损伤合并下肢力线不良进行分型,并且提出了 “矫正力线优于软组织重建 ”的理念;针对膝关节后外复合体损伤提出了 “关节镜下外侧沟通过试验 ”(Drive-thru),用于术中诊断膝关节后外复合体损伤,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同。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机制研究方面,重视膝关节旋转不稳定在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作用,针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高度轴移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在半月板修复方面,倡导 “保全半月板 ”的理念,提出使用由内向外技术、全内缝合技术、由外向内技术进行半月板缝合修补,使用骨栓技术和骨桥技术进行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治疗年轻的不可修复性半月板缺损,针对中老年患者提出了通过矫正下肢力线治疗中老年患者的内侧半月板退变性损伤。率先将导航和机器人手术技术引入关节镜手术,在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科研和论著: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多项国家专利。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200余篇,其中 SCI收录 50余篇。主编《实用骨科运动损伤的临床诊断基础》(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关节镜疑难病例精粹》(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1)、《关节镜微创术》(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后交叉韧带与后外复合体损伤》(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半月板损伤修复与重建》(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3)、《髌股关节不稳定:临床评估与治疗》(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8)、《半月板损伤与修复重建》(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3)、《膝关节运动损伤与下肢力线不良》(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8部专著;参编 Rotatory Knee Instability(Springer出版社, 2016)等14部专著。主编《前交叉韧带重建》《半月板缝合》《积水潭运动损伤手术系列》等多媒体教程。
      

书摘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1 运动医学概论与发展简史
       1.1 运动医学概论
       1.2 运动医学发展简史
       1.3 关节镜发展简史及基本器械
      
       2 骨科运动医学治疗宗旨与特色
       2.1 骨科运动医学功能至上与重返运动治疗宗旨
       2.2 骨科运动损伤的特殊性
       2.3 骨科运动医学检查方法
       2.4 骨科运动医学治疗方法
      
       第二篇 基础理论
       3 关节软骨
       3.1 关节软骨的发育
       3.2 关节软骨的结构与功能
       3.3 关节软骨的修复与再生
      
       4 半月板
       4.1 半月板的发育
       4.2 半月板的结构与功能
       4.3 半月板的修复与再生
      
       5 骨骼肌与肌腱
       5.1 骨骼肌的发育
       5.2 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
       5.3 骨骼肌的修复与再生
       5.4 肌腱的发育
       5.5 肌腱的结构与功能
       5.6 肌腱的修复与再生
      
       6 关节周围韧带
       6.1 关节周围韧带的发育
       6.2 关节周围韧带的结构与功能
       6.3 关节周围韧带的修复与再生
      
       第三篇 肩关节
      
       7 肩关节解剖与生物力学
       7.1 肩关节解剖
       7.2 肩关节生物力学
      
       8 肩关节疾病基础诊疗技术
       8.1 肩关节体格检查
       8.2 肩关节影像学检查
       8.3 肩关节镜基本手术操作
      
       9 肩部撞击综合征
       9.1 肩峰撞击综合征
       9.2 喙突撞击综合征
      
       10 肩袖损伤
       10.1 解剖与生物力学
       10.2 临床评估
       10.3 治疗
       10.4 肩袖修复术围术期相关问题
      
       11 肩关节不稳
       11.1 解剖与生物力学
       11.2 肩关节前向不稳
       11.3 肩关节后向不稳
       11.4 肩关节多向不稳
      
       12 肱二头肌腱及SLAP损伤
       12.1 解剖与生物力学
       12.2 病因与发病机制
       12.3 临床评估
       12.4 治疗
       12.5 康复原则及要点
      
       13 冻结肩与继发性肩关节僵硬
       13.1 解剖与生物力学
       13.2 病理生理
       13.3 临床评估
       13.4 治疗
      
       14 肩锁关节损伤
       14.1 解剖与生物力学
       14.2 损伤机制与分型
       14.3 临床评估
       14.4 治疗
      
       15 胸大肌腱断裂
       15.1 解剖与生物力学
       15.2 病因与发病机制
       15.3 临床评估
       15.4 治疗
       15.5 术后康复
      
       16 肩关节康复原则与技术
       16.1 肩关节康复原则
       16.2 肩关节康复技术
      
       第四篇 肘关节与腕关节
      
       17 肘关节基础知识
       17.1 肘关节解剖
       17.2 肘关节生物力学
       17.3 肘关节影像学检查
       17.4 肘关节镜基础知识
       17.5 肘关节功能评估方法
      
       18 腕关节基础知识
       18.1 腕关节解剖
       18.2 腕关节生物力学
       18.3 腕关节影像学检查
       18.4 腕关节镜基础知识
      
       19 肱骨外上髁炎
       19.1 基础知识
       19.2 临床评估
       19.3 非手术治疗
       19.4 手术治疗
      
       20 肱骨内上髁炎
       20.1 基础知识
       20.2 临床评估
       20.3 非手术治疗
       20.4 手术治疗
      
       21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21.1 基础知识
       21.2 临床评估
       21.3 非手术治疗
       21.4 手术治疗
      
       22 肘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22.1 基础知识
       22.2 临床评估
       22.3 非手术治疗
       22.4 手术治疗
      
       23 肘关节僵硬
       23.1 基础知识
       23.2 临床评估
       23.3 非手术治疗
       23.4 手术治疗
      
       24 肘关节滑膜炎
       24.1 类风湿滑膜炎
       24.2 痛风性滑膜炎
       24.3 感染性滑膜炎
       24.4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24.5 滑膜软骨瘤病
      
       25 肘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
       25.1 基础知识
       25.2 临床评估
       25.3 非手术治疗
       25.4 手术治疗
      
       26 尺骨鹰嘴滑囊炎
       26.1 基础知识
       26.2 临床评估
       26.3 治疗
       26.4 预防
      
       27 桡尺远侧关节不稳
       27.1 解剖与生物力学
       27.2 病因与发病机制
       27.3 临床评估
       27.4 治疗
      
       28 尺骨撞击综合征
       28.1 解剖与生物力学
       28.2 病因与发病机制
       28.3 临床评估
       28.4 治疗
      
       29 肘、腕关节康复原则与技术
       29.1 概述
       29.2 肘、腕关节解剖
       29.3 肘、腕关节常用功能检查
       29.4 肘、腕关节常见康复问题及处理
       29.5 肘、腕关节功能康复常用技术
       29.6 肘、腕关节支具的应用
       29.7 康复技术在肘、腕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
      
       第五篇 髋关节与股部
      
       30 髋关节解剖与生物力学
       30.1 髋关节解剖
       30.2 髋关节生物力学
      
       31 髋关节疾病基本诊疗技术
       31.1 髋关节疾病的诊断
       31.2 髋关节镜手术
      
       32 髋关节盂唇损伤
       32.1 解剖与发病机制
       32.2 临床评估
       32.3 治疗
       32.4 康复原则及要点
      
       33 股骨髋臼撞击征
       33.1 解剖与发病机制
       33.2 临床分型
       33.3 临床评估
       33.4 诊断与鉴别诊断
       33.5 治疗
      
       34 髋关节外撞击征
       34.1 髂前下棘撞击征
       34.2 坐骨股骨撞击征
       34.3 髂腰肌腱撞击征
       34.4 大转子骨盆撞击征
      
       35 髋部周围组织常见运动损伤
       35.1 解剖与生物力学
       35.2 临床评估
       35.3 髋部骨性结构损伤
       35.4 髋部软组织损伤
      
       36 弹响髋综合征
       36.1 解剖与发病机制
       36.2 临床评估
       36.3 治疗
       36.4 康复原则及要点
      
       37 髋关节康复原则与技术
       37.1 概述
       37.2 4个康复阶段
       37.3 髋关节支具及物理治疗
      
       第六篇 膝 关 节
      
       38 膝关节解剖与生物力学
       38.1 膝关节解剖
       38.2 膝关节生物力学
      
       39 膝前痛的诊断和治疗
       39.1 解剖与生物力学
       39.2 临床评估
       39.3 治疗
       39.4 康复原则及要点
      
       40 髌股关节疾病
       40.1 内侧髌股韧带解剖与生物力学
       40.2 病因与发病机制
       40.3 临床评估
       40.4 治疗
       40.5 康复原则及要点
      
       41 膝关节周围肌腱损伤
       41.1 解剖与生物力学
       41.2 病因与发病机制
       41.3 临床评估
       41.4 治疗原则
       41.5 手术技术
       41.6 康复原则及要点
      
       42 膝关节关节内骨折
       42.1 胫骨平台骨折
       42.2 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
       42.3 髌骨骨折
       42.4 股骨后髁冠状面骨折(Hoffa骨折)
      
       43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43.1 半月板解剖与生物力学
       43.2 病因与发病机制
       43.3 临床评估
       43.4 治疗
       43.5 半月板各类损伤的手术技术
       43.6 康复原则及要点
      
       44 前交叉韧带损伤
       44.1 解剖与生物力学
       44.2 病因与发病机制
       44.3 临床评估
       44.4 治疗
       44.5 康复原则及要点
       44.6 前交叉韧带重建中后侧小切口腘绳肌腱取腱方法
       44.7 双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
       44.8 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
       44.9 自体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
      
       45 后交叉韧带损伤
       45.1 解剖与生物力学
       45.2 临床评估
       45.3 治疗
       45.4 康复原则及要点
      
       46 内侧副韧带与后内侧结构损伤
       46.1 解剖与生物力学
       46.2 临床评估
       46.3 治疗
       46.4 康复原则及要点
      
       47 外侧副韧带与后外侧结构损伤
       47.1 解剖与生物力学
       47.2 病因与发病机制
       47.3 临床评估
       47.4 治疗
       47.5 康复原则及要点
      
       48 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
       48.1 膝关节解剖与生物力学
       48.2 相关概念与损伤机制
       48.3 临床评估
       48.4 治疗
       48.5 康复原则及要点
      
       49 膝关节软骨损伤和骨关节炎
       49.1 膝关节软骨损伤
       49.2 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
       49.3 软骨移植
       49.4 高位胫骨截骨术
       49.5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
      
       50 膝关节康复原则与技术
       50.1 膝关节创伤及术后康复的基本原则
       50.2 运动康复支具的应用
       50.3 步态分析技术
       50.4 表面肌电
       50.5 物理因子治疗
      
       第七篇 小腿部与足踝部关节
      
       51 小腿运动损伤
       51.1 小腿肌肉损伤
       51.2 跟腱损伤
       51.3 胫后肌腱功能不全与副舟骨源性平足症
       51.4 腓骨肌腱损伤
      
       52 踝关节运动损伤
       52.1 踝关节不稳
       52.2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52.3 距骨骨软骨损伤
      
       53 后足运动损伤
       53.1 距下关节不稳及跗骨窦综合征
       53.2 踝管综合征
       53.3 跟痛症
      
       54 中足运动损伤
       54.1 跖跗关节损伤
       54.2 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55 前足运动损伤
       55.1 跖板损伤
       55.2 草地趾
      
       56 足踝部关节康复原则与技术
       56.1 闭链模式下的足踝运动学
       56.2 负重
       56.3 关节活动度
       56.4 肌力训练
       56.5 神经-肌肉控制功能重建
      
       第八篇 运动康复基本技术与原理
      
       57 肌肉力量
       57.1 基本原理
       57.2 肌肉力量评估技术
       57.3 肌肉力量康复技术
      
       58 关节活动度
       58.1 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
       58.2 增加关节活动度的方法与技术
      
       59 负重与部分负重
       59.1 负重与部分负重的原理与目的
       59.2 负重与部分负重的评估方法
       59.3 负重与部分负重在疾病方面的应用与危害
       59.4 负重与部分负重中拐杖的使用
      
       60 本体感觉训练
       60.1 基本原理
       60.2 评估技术
       60.3 康复技术
      
       61 重返运动训练
       61.1 重返运动的训练原则
       61.2 重返运动的评估标准
       61.3 从发生损伤到重返运动的过程
       61.4 职业运动员重返运动的案例
      
       62 功能评价指标
       62.1 康复评定的原则与目的
       62.2 康复评定的实施方法与评价内容
       62.3 康复评定的注意事项
      
       附录A 常用肩关节功能评分
       附录B 常用肘、腕关节功能评分
       附录C 常用髋关节功能评分
       附录D 常用膝关节功能评分
       附录E 常用踝关节功能评分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