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调解心理学
作者:
邓光辉 赵红娣 王静 著
定价:
58 元
页数:
337页
ISBN:
978-7-309-15202-9/D.1047
字数:
276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0年9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自序
      
       最初接触“调解”大约是十年前,受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之邀,就立案信访矛盾化解做了若干场心理学培训。如今回顾当时所讲,只觉如芒在背,那时的自己如同初生牛犊,仅是牵强附会地将心理学附着在调解之中,未曾领会调解工作之真谛。幸运的是,后来上海市信访办与上海市妇联的“白玉兰知心妈妈”项目让我有了机会重新涉足其中。督导工作中我有幸接触到大量的真实个案与一线调解人员,随着了解的深入,让我对于调解有了全面的理解。尤其是与赵红娣老师及其团队的相识,除了让我读懂了调解人的艰辛与不易,也为她们把心理学妙用于调解所展现的智慧而赞叹,被她们全情付出的真心所感动。若干次的深入分享、促膝长谈,我们心中便有了直抒胸臆的念头,萌发出共同撰写《调解心理学》这部专著的想法。2019年我们参与的上海市黄浦区信访办承担的国家信访局“心理学介入信访矛盾化解工作的模式及实践研究”课题,获得优秀奖,更加增添了我们完成本书的信心。
       迄今为止,有关调解过程中的心理学研究寥若晨星,散布在法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浩瀚星空中,既缺乏系统的研究,亦未形成清晰的理论框架,犹如襁褓中的婴儿嗷嗷待哺。而来自调解实践的心理学运用,尚停留在经验总结层面,亦缺少科学研究的支撑。本书作为心理学融入调解工作的一部专著,试图初步构建调解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为心理学的原理、方法与技术在调解工作中的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研究中,我们初步构建了调解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基于人是“有限理性”这一现代观点,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调解理念,奉以“纠纷虽因事而起,却因人而生”,从而将调解分解成“事理调解”与“心理调解”两条相互交融的线,并贯穿于调解的全过程;立于心理学的视角,详细探讨纠纷产生的多种心理因素,并独创性地提出了纠纷形成的“滚雪球”模型。对于具有普遍适用的调解具体步骤,目前学界仍未达成统一认识,大多皆由经验出发,从实践的角度提出各种各样的调解阶段论。所以我们另辟蹊径,基于质性研究的方法,针对不同的调解类型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调解的“五阶段模型”。
       针对调解的不同阶段,我们通过对成功案例的深度访谈与剖析,结合不同心理学学科的理论方法,提炼出调解过程中的五大技术: 调解对象心理画像技术、关系建立技术、情绪疏导技术、认知改变技术和行为影响技术。
       调解是“以人为中心”展开的,即便案由相同,但各案的呈现却常常因人而异。可以说,对当事人心理特征的描绘是因人施调的前提,以此提出的心理画像技术,不仅生动地将当事人的社会背景、性格特点、纠纷动机、行为能力等信息,形象地勾勒在调解员的脑海中,帮助大家全面认知当事人,而且可有针对性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地实施精准调解。
       无论何种纠纷,其间或多或少裹挟着情绪因素,如若当事人累积的负面情绪无法宣泄,就如堰塞湖水,极易泛滥,引发冲突升级;如若压抑过久,也易于形成情结与执念,导致纠纷僵结、难以化解。然而调解中对当事人情绪的疏导,是调解成功的前提。我们将经验丰富的老调解员在实践中所用之各种心理咨询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总结,对适用范围给出了更明确的界定,尤其对情绪疏导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并通过举例的方式便于大家理解接受、融会贯通,使调解员在工作中,可以有意识、有选择性地加以使用。
       认知和行为的改变一直被认为是调解的重点与难点,也是调解艺术的体现。我们通过系统地梳理社会心理学中有关说服的心理机制、行为影响的原理,并结合生动案例提出了数十种调解策略与技术,如认知失调技术、苏格拉底式提问、锚定技术、登门槛技术、闭门羹技术、低球技术、反态度行为策略、角色扮演技术等,使调解从艺术变身为科学。
       由于调解的种类繁多,加之我们实践经验的局限,本书或许存在一些漏洞与不足。作为抛砖引玉之作,我们诚恳地接受来自各方的批评指正,亦期待更多学科的专家、学者与广大的调解员加入调解心理学的研究队伍,有望使之形成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新兴学科与方法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绵薄之力。
       在本书完成的过程中,许多调解员无私地向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智慧,提供了大量的成功案例,我们对此深表感谢。本书一大憾事在于,仍有大量优秀案例未能得以收录,我们计划继本书之后,接续出版一部基于心理学视角下的《调解工作经典案例集》,为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提供更多实践性的帮助与指导。
      
       邓光辉
       于2020年6月1日夜
      

作者简介


       邓光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上海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临床与社会心理学研究,曾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12项,出版著作9部,发表中英文论文60余篇。
      
       赵红娣,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首届“上海市十大社会工作突出贡献人才”、“感动上海人物”提名奖、上海市“白玉兰知心妈妈—化解信访突出矛盾项目”优秀个人奖等荣誉称号。现任上海一致心理咨询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校长,上海市白玉兰开心家园家庭服务社社长,上海市浦东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曾参与修改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等多项课题研究。
      
       王静,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上海市心理学会应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心理学和调解工作10余年,具有丰富的实践与督导经验,累积个案1000余例,擅长医疗调解、婚姻调解、家庭治疗、婚姻情感咨询。
      

书摘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调解心理学的界定
       一、纠纷的概念
       二、调解的概念与类型
       三、调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二节 “以人为中心”的调解理念
       一、人是“理性”的,还是“有限理性”的
       二、调解是“以事为中心”,还是“以人为中心”
       第三节 调解的原则
       一、自愿原则
       二、合法原则
       三、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
       四、公平公正原则
       五、保密原则
       六、“以当事人为中心”原则
       第四节 调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调解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类型
       二、质性研究的一般步骤
       三、定量研究的常用方法
      
       第二章 纠纷的心理成因
       第一节 纠纷的心理成分与分类
       一、纠纷的心理成分
       二、纠纷的心理学分类
       第二节 纠纷产生的心理因素
       一、利益冲突与纠纷
       二、社会困境与纠纷
       三、公平感与纠纷
       四、认知与纠纷
       五、情绪、情感与纠纷
       六、攻击性行为与纠纷
       第三节 纠纷形成的“滚雪球”模型
       一、从《秋菊打官司》看纠纷的演变
       二、纠纷形成的“滚雪球”模型
      
       第三章 调解的一般步骤及心理调解阶段目标
       第一节 调解的一般步骤
       一、关于调解一般步骤的综述
       二、调解的五阶段模型
       第二节 不同调解阶段的心理目标
       一、调解准备阶段:初步心理画像
       二、纠纷澄清阶段:建立信任关系和挖掘纠纷心理成因
       三、纠纷化解阶段:心理疏导
       四、案结事了阶段:预防反悔,达成和解
       五、效果巩固阶段:恢复平和心态
      
       第四章 调解对象心理画像技术
       第一节 心理画像资料的收集
       一、心理画像的概念
       二、资料收集的方法
       三、资料收集的内容
       第二节 调解对象一般背景分析
       一、人口学资料分析
       二、社会支持状况分析
       三、成长经历简析
       第三节 调解对象性格分析
       一、气质与调解
       二、性格与调解
       第四节 调解对象动机分析
       一、动机与调解
       二、纠纷中当事人常见的动机分类
       第五节 调解对象可化解度评估技术
       一、可化解度的概念
       二、调解对象可化解度评估工具
      
       第五章 调解关系建立与情绪疏导技术
       第一节 调解关系的建立及方法
       一、调解关系的定位
       二、调解关系建立的方法
       三、破冰技术
       第二节 调解对象情绪疏导常用技术
       一、有效的倾听
       二、提问的技巧
       三、共情
       四、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技术
       五、即时化技术
       六、鼓励技术
       七、空椅子技术
      
       第六章 调解对象认知改变技术
       第一节 认知改变的理论
       一、态度与态度理论
       二、说服的理论
       三、归因理论
       第二节 调解中的说服策略与技术
       一、调解中的说服策略
       二、认知失调技术
       三、承诺技术
       四、苏格拉底式提问法
       五、思维变通法
       六、锚定效应与说服
       七、他人影响法
       八、唤起恐惧的沟通
       第三节 调解中的合作策略与技术
       一、调解中的合作策略
       二、阶段性调解法
       三、引导谈判的技术
       四、设置双赢目标
       五、GRIT技术
      
       第七章 调解对象行为影响技术
       第一节 改变态度的行为技术
       一、行为的力量
       二、行为为什么能改变态度
       三、登门槛技术
       四、闭门羹技术
       五、低球技术
       六、反态度行为策略
       七、角色扮演技术
       第二节 增加行为依从性的技术
       一、依从的基本原则
       二、基于喜爱的依从技术
       三、基于互惠的依从技术
       四、基于社会认同的依从技术
       五、基于权威的依从技术
       六、基于稀缺的依从技术
       第三节 调解中的行为调控技术
       一、行为强化技术
       二、行为消退技术
       三、行为塑造技术
       四、行为替代技术
      
       第八章 几种特殊纠纷的心理调解
       第一节 婚姻相关的心理调解
       一、离婚调解和婚姻调解的比较
       二、离婚调解中的心理调解
       三、婚姻调解中的心理调解
       第二节 医疗纠纷的心理调解
       一、医疗纠纷的概念与成因
       二、医疗纠纷调解中患者及其家属常见的心理反应
       三、医疗纠纷现场心理调解的方法和技巧
       四、医疗纠纷调解前期,心理调解重于事理调解
       第三节 心理学介入信访矛盾化解的模式及实践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成果
       三、思考与建议
       四、心理学介入信访矛盾化解的独特优势
      
       第九章 调解员心理健康的维护
       第一节 压力及压力表现
       一、调解工作的性质
       二、压力与压力表现
       三、不良压力的类型
       第二节 调解员心理健康的评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
       二、心理健康问题的分类
       三、心理健康的评估方法
       四、调解员心理健康自评工具
       第三节 调解员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调解员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途径
       二、调解员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方法
       三、员工帮助计划(EAP)的理论与实务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