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艺苑耕耘录
作者:
周斌 著
定价:
75 元
页数:
392页
ISBN:
978-7-309-14988-3/J.424
字数:
421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0年5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后记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举国欢腾、万众喜庆,海内外华人均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辉煌成就而欢欣鼓舞。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人,笔者也同时进入了古稀之年,似乎也应该小小庆贺一番,为自己平安走过了70年的人生历程,同时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而感到欣慰。
       无疑,对于新生的共和国来说,70年的历史并不漫长,其仍然处于年轻力壮、朝气蓬勃、大有作为的阶段;而对于笔者来说,则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年人,与青壮年时期相比,身体和精力已明显衰退了。但是,身体的衰老并不代表着精神也衰老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仍当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年老体弱的晚年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因此,在学术研究等方面仍将坚持不断拓展,并将此前的一些学术成果整理汇编,这应该是笔者以后要做的一项主要工作。正因为如此,所以就着手编辑了这本《艺苑耕耘录》论文集,既将一些尚未汇编的文章汇集成册,也以此作为自己年届古稀的纪念。这本论文集所收入的文章,根据其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专辑: 
       第一辑为“评论与报告”,共收入20篇文章。其中4篇评论文章是笔者应邀为《中国电影报》《解放日报》等报纸撰写的评介电影《邹碧华》《江湖儿女》和电视剧《风筝》《大江大河》等作品的文章;同时,还有笔者应邀为《中国文艺评论》《上海艺术评论》《美学与艺术评论》《未来传播》(原《浙江传媒学院学报》)等刊物撰写的多篇论文,以及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提交的一些论文。这些论文所阐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涉及文学经典改编、戏曲片创作、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繁荣电影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影视改编与传播等问题,也涉及抗战时期香港进步影评、台湾电影与大陆电影的关系、海派电影传统与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美学体系、关于电影史料学作为一门学科建设的思考等问题;也有总结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多方面的变革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产商业类型片的创作发展以及2019年春节档电影市场的状况和启示等论文;由此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笔者这几年在学术研究领域所关注和探讨的一些问题。另外,还有一篇文章是笔者应上海艺术研究所的邀请与两位研究生合作撰写的《2016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具体评述了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就此表达了一些见解和看法。
       第二辑为“纪念、寄语与史话”,共收入16篇文章。其中纪念文章两篇,其一为纪念巴金先生的文章,其二为纪念张瑞芳老师的文章;前者撰写时间较早,因未能收入此前出版的其他论文集,故将其收录于该论文集。同时,笔者于2018年应《电影新作》杂志社的邀请,主持该刊“海上影谭”栏目,为栏目撰写了一些“主持人寄语”,主要对该栏目发表的一些文章进行点评和推荐,以帮助读者诸君更好地了解这些文章的内容、主旨和特点,现也将其收录于该论文集。另有13篇“电影史话”是笔者应邀为《红蔓》杂志“海上影视”专栏中的“经典影片”所写的评介短文,均属于“命题作文”,其撰稿要求也是该杂志编辑部提出来的,既要介绍影片的创作情况和剧情内容,也要评介其艺术特点,力求言简意赅,篇幅短小。
       第三辑为“致辞与访谈”,共收入14篇文章。其中“致辞和发言”11篇,除了《进一步深化〈三国志〉的学术研究》和《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这两篇致辞是前些年参加的两次会议所发表的致辞之外,其他篇章均为近两年来在各种会议上所发表的致辞,其主要内容或具体阐述各类会议的主旨、概况、要求等,或就某些学术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包括了较多的学术信息。另外,还有访谈文章3篇,其中除了笔者在撰写电影家传记《巧用旋律写人生·黄准》时专门采访了黄准老师而撰写的访谈之外,另外两篇则分别是《南方都市报》记者和复旦大学学生对笔者的采访文章。
       第四辑为“教育与科研”,共收入5篇文章。其中《郭绍虞教授与中国文学批评史》一文是1983年与唐金海教授合作撰写的,当时为了写好此文还专门去郭绍虞先生家里拜访过。唐老师一年多以前已经仙逝,现收录此文也是对他的一种纪念。笔者从1998年至2002年曾负责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工作,在此期间曾撰写和发表过一些科研管理方面的文章,现选择其中3篇文章收录在该论文集里,也是对这一段人生经历的回顾和总结。另有一篇《恢复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是笔者今年4月应邀为复旦大学退管会组织的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征文活动所撰写的文章,具体回忆和叙述了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并衷心感谢复旦大学对自己的教育和培养。
       第五辑为“序言与后记”,共收入10篇文章。其中有“序言”两篇,“后记(跋)”8篇,均为这两年来笔者为编辑出版的各种论文集和撰写的电影家传记所写的序跋,从中既可以了解这些著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也可以了解笔者在主编或撰写这些著作时的状况与心境,有助于读者诸君更好地理解这些著作的内容。
       对于一名学者来说,生命的历程就是学术研究的历程;生命不止,学术研究也不会停止。为此,笔者将继续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努力前行。由于出版社限定了该论文集的字数,所以有些论文只能收入下一部论文集里,相信这两本书相隔的时间不会太长。
      
       2019年8月6日于上海兰花教师公寓
      

作者简介


       周斌,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副会长兼台湾电影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顾问,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剧作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夏衍电影学会夏衍研究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海派影视研究委员会理事长,中国长三角高校影视戏剧学会会长,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上海电影产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等。
         个人论著有《夏衍剧作艺术论》、《电影:历史与现实》、《融合中的创造——夏衍与中外文化》、《反思与重构——关于电影批评的美学思考》、《谈文说艺》、《中国电影的传统与创新》、《批评空间的拓展》、《影视长短录》、《影视戏剧思辨录》等16种;电影家传记有《夏衍传略》、《艺苑芳草香四溢·张瑞芳》、《银幕荧屏一老兵·仲星火》、《巧用旋律写人生·黄准》4种;主编著作有《新时期文学20年精选·话剧卷》、《不一样的景观——港台电影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中国电影、电视剧和话剧发展研究报告》(7卷)、《华语影视戏剧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影视文学发展的历史、现状与前景》、《台湾电影:历史、产业与美学》、《中国现代电影产业与电影创作研究丛书》(6卷)、《新世纪以来台湾电影的新变化》、《夏衍与20世纪中国文艺发展》等30多种。曾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理论评论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种学术奖。
      

书摘


       目录
      
       第一辑 评论与报告
       文学经典IP改编应提倡经典正说和延续性多元开发
       关于戏曲片创作拍摄的若干思考
       精心塑造司法改革“燃灯者”的银幕形象
       ——评传记片《邹碧华》
       2016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香港进步影评对电影创作的引导与推动
       ——以抗战时期香港《华商报》影评为例
       繁荣电影批评,推动创作和产业进一步快速发展
       一部有新意的国产谍战剧
       ——评柳云龙导演的谍战剧《风筝》
       中国电影: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变革拓展
       新时代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三要素
       在历史变革的潮流中分化与融合
       ——中国大陆电影与台湾电影的比较研究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影视改编与传播的若干思考
       再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美学体系
       《江湖儿女》:在历史反思中抒发人文情怀
       海派电影传统与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
       在多元拓展中不断提高美学品格
       ——论改革开放以来国产类型片的创作发展
       面向社会现实,表现时代变革
       ——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点评
       进一步开掘上海影视资源,不断推进影视创作和影视产业的繁荣发展
       关于电影史料学作为一门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
       《大江大河》:一部表现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精品佳作
       在坚持多元化追求中凸显艺术创新
       ——2019年春节档电影市场的几点启示
       新中国70年电影剧本创作的高潮及其现存的若干问题
      
       第二辑 纪念与史话
       永远不灭的灯火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纪念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百年诞辰
       《电影新作》“海上影谭”主持人寄语
       《护士日记》:着重塑造青年知识分子的银幕形象
       上海美影厂60年的发展历程
       《今天我休息》:一部新颖的轻喜剧片
       《庐山恋》:第一部国产抒情风光片
       《战上海》:真实再现上海解放的历史情景
       《开天辟地》:在银幕上真实再现建党历史
       《大李、小李和老李》:一部有新意的喜剧体育片
       《李双双》:一部独具特色的农村喜剧片
       《马路天使》:表现旧上海都市生活的经典作品
       王丹凤与《女理发师》
       《霓虹灯下的哨兵》:从话剧到电影
       《林则徐》:一部优秀的历史人物传记片
       《小小得月楼》:一部独具韵味的生活喜剧片
      
       第三辑 致辞与访谈
       进一步深化《三国志》的学术研究
       ——在“《三国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在电影《大魔术师》剧组走进复旦校园交流会上的致辞
       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
       ——著名影视音乐家黄准访谈录
       深入表现反腐败斗争是文艺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反腐题材影视戏剧创作的现状与前景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让更多主旋律电影赢得市场和观众
       ——在“主旋律电影如何赢得市场和观众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进一步推进海派影视创作与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海派影视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恢复高考改变的不仅是一代人的命运
       ——答《南方都市报》记者问
       重写电影史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在“电影史学科建设研讨暨中国电影艺术史研究丛书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关于电影《大魔术师》剧组来复旦大学有关情况的访谈
       再接再厉,不断推进台湾电影研究的深入开展
       ——在“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台湾电影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致辞
       努力推进影视戏剧的理论建构、产业发展与创作繁荣
       ——在“中国长三角高校影视戏剧学会第6届学术年会”上的致辞
       从金庸小说影视改编中总结创作经验和基本规律
       ——在“金庸小说影视改编暨武侠影视创作研究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新生代导演是国产电影创新探索的主力
       ——在“中国电影导演新生力量研究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关于戏剧影视文学的专业特性和本科人才培养问题之思考
       ——在兰州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的发言
      
       第四辑 教育与科研
       郭绍虞教授和中国文学批评史
       落实《讲话》精神,抓好基地建设
       珍惜历史传统,弘扬复旦精神
       在学科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恢复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
      
       第五辑 序言与后记
       《舞台与影像的变幻——戏剧影视卷》后记
       《中国乡土影视文学创作回顾、反思与前瞻》后记
       《创作、批评与教育——构建良性互动的影视戏剧生态链》后记
       《新世纪以来台湾电影的新变化》后记
       《夏衍与20世纪中国文艺发展》后记
       《巧用旋律写人生·黄准》后记
       《影视戏剧思辨录》跋
       《中国电影、电视剧和话剧发展研究报告》(2017卷)后记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影视戏剧创作与理论批评》序
       《中国电影、电视剧和话剧发展研究报告》(2018卷)序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