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医患沟通临床实践
作者:
桂永浩 总主编 陈世耀 马昕 本册主编
定价:
35 元
页数:
96页
ISBN:
978-7-309-14884-8/R.1796
字数:
145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0年6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从医之道
      
       医学人文教育,在当今医患矛盾愈演愈烈的社会环境里,明显呈现出其在医学教育中的薄弱地位。掌握专业知识并不意味着具备临床沟通技巧。自古以来,悬壶济世的高度期许,仁心仁术的感恩之心,在医学专业技术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日趋淡薄。救死扶伤是否是医学的唯一使命?在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的今天,医疗改革进一步深化,民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对医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让医学回归人的本质,提高医师的素养成为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医患沟通技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善于沟通能够获得患者的配合和支持,赢得患者的理解;掌握医患沟通的技巧,予患者以足够的尊重,对生命保持敬畏之心,能够增加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回访率,增加对医师的信任和理解,提高依从性,反馈提高疗效,促进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医患关系的确立是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产生的特殊契约关系,需要有医患双方的主体存在,为患者选择其信任的医疗机构和医师,是基于双方自愿和经协商的,是患者自愿地寻求医师而医师有意为其提供服务。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立法加速,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医师和患者关系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但由于立法者对具体医疗问题缺乏了解,大多法律法规过于笼统和模糊,可操作性不强;法律对诸多热点问题规定不清,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问题仍是卫生法学争论的焦点;涉及医患关系的法律法规数量众多,却难以适应当今医患关系的发展,不利于维护医患双方的共同权益。随着我国法治建设不断推进,在医患关系中,民众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逐步提高,但是大多数医务人员仍停留在专注医疗技术的提高,而忽视对医事法律知识的了解,法律意识淡薄。诊疗过程中容易忽视甚至侵犯患者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等,这些因素都成为引发医患矛盾的潜在因素。
       当患者忍受着病痛,长途跋涉,怀揣着心中最高的期望来到你面前时,你的眼神,你的每一句话,都影响着他对自己病情的理解,稍有不慎,就会将之前历尽千辛、洒尽万金的所有怨怒发泄在你身上。没有考虑患者的感受,没有有效的沟通,没有人文关怀,你就很有可能成为让他希望破灭的那一站。在如履薄冰的医疗环境里,医患矛盾突出甚至日趋恶化,伤医事件频发,患者对医院、对医师不满意的现象普遍存在。诊疗量过多、工作负担过重、投入与收获严重不平衡的工作环境让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只顾速度,只追求技能,而忽视了患者的感受,缺少了对生命的敬畏,让医患关系愈发紧张恶化。医师与患者信息不对称,每一次的病情变化牵动家属紧绷的心弦,到位的沟通和及时的处理才能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信心。厚厚的医学文书并不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使患者或家属充分理解并遵循最佳的决策,在看不懂的纸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更多的是基于对医师的信任,将自己的生命全权托付。每个人的医学素养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面上露出的尖角代表着知识和技能,而水面下巨大的山体如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等,这些才是决定行为的关键因素。临床医师需要水下90%的医学人文知识的沉淀,才能托付起自己10%的知识成就和临床技能。患者口中医师的“不近人情”和医师口中患者的“不可理喻”是医患关系中同理缺位和无效沟通的结果,我们感慨之余开始重新审视医学的初衷。“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从来就不是一门纯粹的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尽管我们改变不了社会环境,但是,学会倾听,学会共情,成为一名“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多么重要。
       本书由工作在临床一线、在临床及教学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医师编写。他们来自内、外、妇、儿、精神科等各科室,力求内容实用,贴近临床。全书分为16个章节,第一、二章为总论,分别从医师和患者的角度介绍了医患沟通技能的基本要点。第三至十六章为分论,介绍了医患沟通中各种要点和难点,如敏感问题、儿科沟通、情绪问题患者、急症患者、传染病患者、精神异常患者等。每章均有理论介绍、沟通要点、具体案例及示范,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图文并茂,生动易读。章后附思考题,方便读者进一步延伸思考。
       本书适合医学生及住院医师,方便他们在初接触临床时在头脑中形成医患沟通的正确模式,并在接下来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在编写过程中,本书也得到了住院医师的反馈意见,在此致以感谢。医患环境的改善要靠一代代医师的努力,希望这些未来医学事业的中坚力量能从这本书中有所收获。
       本书主编审阅全书,把握方向。章节负责人高虹、黄一沁、蔡亦蕴、冷海燕、涂彦渊、向阳、王宏胜、李蕾、戴晓敏、吴彦、杨柳、张艳、胡敏、张静、薛渊医师在各章节内容的书写和审稿中做了大量工作。学术秘书张瑞医师认真负责地参与整个编写过程,协调、组织本书编写。插画师安安为本书配图。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写时间短促,加之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完善之处,祈盼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陈世耀 马昕
       2019年11月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第一章 基本医患沟通技能
       第二章 如何取得患者信任
       第三章 如何开始医学会谈
       第四章 如何询问敏感问题
       第五章 如何告知坏消息
       第六章 术前谈话
       第七章 如何告知手术并发症
       第八章 如何与患儿家属沟通
       第九章 情绪问题患者的识别和简单处理
       第十章 如何与传染病患者沟通
       第十一章 如何与临终患者沟通
       第十二章 如何与精神异常患者沟通
       第十三章 如何与急症患者沟通
       第十四章 临床研究中的沟通技巧
       第十五章 如何与媒体沟通
       第十六章 如何进行特殊检查沟通
       参考文献
       推荐阅读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