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认知语义学视角下的日语复合动词研究
作者:
杨晓敏 著
定价:
85 元
页数:
357页
ISBN:
978-7-309-14144-3/H.2882
字数:
380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9年7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尝试在认知语义学的理论框架下探讨日语复合动词如何形成及其多义性如何实现。首先,以2 523个复合动词为研究对象,描绘出日语复合动词的整体样貌和基本特征;其次,从动词对名词的支配能力、语义结构、自他性、意志性等方面论证复合动词构成要素多义性呈现出的句法特征;之后,从隐喻和意象图式两方面探求日语复合动词形成及语义扩展的认知机制;在此基础上,针对能产性高、出现语义虚化的前项「打ち—」、「取り—」、「押し—」以及能产性高、语义复杂的后项「—出す」、「—上げる」开展个别研究,以观察、验证日语复合动词构词及语义变化的普遍规律。
      

作者简介


       杨晓敏,2009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获博士学位,2009年至今任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日文系教师。主要研究兴趣为日语语言学、汉日对比语言学及二语习得等。2015年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2016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在《外语研究》、《语言学研究》、《日语学习与研究》、《日本語学研究》(韩国)、《日中言語対照研究論集》(日本)等学界知名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并有多篇论文被《日本語学論説資料》(日本)全文收录。
      

书摘


       目录
      
       第一章 序章
       1.1本研究的背景
       1.2有关复合动词的研究综述
       1.2.1体系性研究
       1.2.2语义性研究
       1.2.3基于复合动词习得状况的研究
       1.2.4现有研究的主要遗留问题
       1.3本研究的立场
       1.3.1多义研究的理论背景
       1.3.1.1原型理论
       1.3.1.2图式理论
       1.3.1.3比喻理论
       1.3.1.4语法化理论
       1.3.2多义研究和复合动词研究的结合
       1.4本研究的构成
      
       第二章 日语复合动词的基本特征
       2.1复合动词前项的基本特征
       2.1.1前项动词的分布特点
       2.1.1.1从格看前项的分布特点
       2.1.1.2从语义特征看前项的分布特点
       2.1.1.3从所属领域看前项的分布特点
       2.1.2前项的语义扩展特点
       2.2复合动词后项的基本特征
       2.2.1后项动词的分布特点
       2.2.2.1从格看后项的分布特点
       2.2.2.2从语义特征看后项的分布特点
       2.2.2.3从所属领域看后项的分布特点
       2.2.2后项的语义扩展特点
       2.3复合动词的种类
       2.3.1现有研究成果中的分类
       2.3.2基于语义的复合动词分类
       2.3.2.1第一集团及其下位分类
       2.3.2.2第二集团及其下位分类
      
       第三章 复合动词构成要素多义性的句法体现
       3.1从动词对名词的支配能力看前后项的语义变化
       3.2从动词的语义结构看前后项的语义变化
       3.3从动词的自他性看前后项的语义变化
       3.4从动词的意志性看前后项的语义变化
       3.5个例分析
       3.5.1「-切る」的多义性及其句法特征
       3.5.2「-かける」的多义性及其句法特征
      
       第四章 复合动词形成及语义扩展背后的隐喻
       4.1复合动词中的隐喻
       4.2结构性隐喻
       4.3方位性隐喻
       4.3.1方位性隐喻“上/下”
       4.3.2方位性隐喻“内/外”
       4.4本体性隐喻
       4.5感觉性隐喻
      
       第五章 复合动词形成及语义扩展背后的意象图式
       5.1复合动词中的意象图式
       5.2意象图式适用领域的变化
       5.3意象图式的转换
       5.3.1语义扩展过程中的终点焦点
       5.3.2语义扩展过程中的结果焦点
       5.3.3语义扩展过程中的方向焦点
       5.3.4语义扩展过程中的状态焦点
      
       第六章 复合动词前项语义虚化研究
       6.1复合动词中「打ち-」语义的“虚”与“实”
       6.1.1问题的提出
       6.1.2核心图式理论下「打つ」的语义整理
       6.1.3复合动词前项「打ち-」的语义及其抽象化
       6.1.4后项动词的语义特征与「打ち-」的语义虚化
       6.1.5“核心图式一致性原则”与「打ち-」的语义虚化
       6.1.6「打ち-」语义虚化后的表达功能
       6.2复合动词中「取り-」语义的“虚”与“实”
       6.2.1问题的提出
       6.2.2核心图式理论下「取る」的语义整理
       6.2.3复合动词前项「取り-」的语义及其抽象化
       6.2.4后项动词的语义特征与「取り-」的语义虚化
       6.2.4.1后项具备移动性、作用性、他动性
       6.2.4.2后项不具备移动性
       6.2.4.3后项不具备作用性
       6.2.4.4后项不具备他动性
       6.2.5“核心图式一致性原则”与「取り-」的语义虚化
       6.2.6「取り-」语义虚化后的表达功能
       6.3复合动词中「押し-」语义的“虚”与“实”
       6.3.1问题的提出
       6.3.2核心图式理论下动词「押す」的语义整理
       6.3.3复合动词前项「押し-」的语义及其抽象化
       6.3.4后项动词的语义特征与「押し-」的语义虚化
       6.3.5对「押し+表主体移动的自动词」的重新审视
      
       第七章 复合动词后项的多义性研究
       7.1复合动词后项「-出す」的多义性
       7.1.1问题的提出
       7.1.2有关「-出す」的研究概述
       7.1.3核心图式理论下「出す」的语义整理
       7.1.4复合动词后项「-出す」的多义性
       7.1.4.1继承图式73的「-出す」
       7.1.4.2继承图式74的「-出す」
       7.1.4.3继承图式75的「-出す」
       7.1.4.4方向焦点下的「-出す」
       7.1.4.5继承图式76的「-出す」
       7.1.4.6继承图式77的「-出す」
       7.1.4.7继承图式78的「-出す」
       7.1.4.8继承图式79的「-出す」
       7.1.5「-出す」的多义性呈现出的句法特征
       7.1.5.1丧失对名词的支配能力
       7.1.5.2丧失他动性
       7.1.5.3丧失意志性
       7.1.5.4丧失方向性
       7.1.6复合动词「V1出す」成立背后的隐喻
       7.1.7小结
       7.2复合动词后项「-上げる」的多义性
       7.2.1问题的提出
       7.2.2有关「-上げる」的研究概述
       7.2.3核心图式理论下「上げる」的语义整理
       7.2.4复合动词后项「-上げる」的多义性
       7.2.4.1继承图式728的「-上げる」
       7.2.4.2继承图式730的「-上げる」
       7.2.4.3继承图式731的「-上げる」
       7.2.4.4继承图式732的「-上げる」
       7.2.4.5继承图式733的「-上げる」
       7.2.4.6继承图式734的「-上げる」
       7.2.4.7指向上方的「-上げる」
       7.2.5「-上げる」的多义性呈现出的句法特征
       7.2.5.1丧失对名词的支配能力
       7.2.5.2丧失移动性
       7.2.5.3丧失他动性
       7.2.5.4丧失意志性
       7.2.6复合动词「V1上げる」成立背后的隐喻
       7.2.7小结
      
       第八章 终章
       8.1本研究的回顾
       8.2今后的研究课题
       8.2.1本体研究
       8.2.2汉日对比角度的研究
       8.2.3二语习得角度的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发布的『複合動詞レキシコン』(2015年11月)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