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历史之谜的理论解答
作者:
姜佑福 著
定价:
46 元
页数:
210页
ISBN:
978-7-309-13995-2/A.37
字数:
180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8年9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当今人类社会正处于现代性广泛、深入和曲折展开的历史阶段,马克思对现代世界的批判性分析是帮助我们最深刻地把握现代性社会来龙去脉的理论武器,同时也是对人类“史前”时期发展之谜的理论解答。如果说“历史”之为“历史”,实际上不过是人类各种经济社会形态前后相继的必然更替,那么这种经济社会形态的历史性形成和同样历史性的解体,都在人们的感性活动中有其确定的实践根源。本书上篇立足于马克思的核心文本,全面揭示其思想发展的内在历程,尤其是力图在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现代性社会自身批判之间取得融贯一致的理解。马克思晚年曾多次强调,他的学说完全建立在西欧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之上,不能在其他时空做简单的形式推论和泛化使用,这样会给他过多的荣誉,也会给他带来过多的耻辱。有鉴于此,本书下篇汇聚了作者近十年来双向深入理解马克思和当代中国社会现实所做的点滴努力,力图在马克思的思想与人类社会尤其是中国社会的当代发展之间建立真正有机的理论联系。
      

作者简介


       姜佑福,1975年11月生,江西省贵溪市人。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出版专著《历史:思辨与实践》(2013)、《近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合著,2015)、《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纲》(合著,2011),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天津社会科学》《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学习与探索》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书摘


       目录
      
       引言
      
       上篇 马克思思想视域中的现代世界
      
       第一章 马克思的早期思想经历与哲学革命
       第一节 马克思青年时期的思想经历
       一、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二、从波恩到柏林
       三、《博士论文》与自我意识哲学
       第二节 思想转变的开端与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
       一、《莱茵报》时期的思想历练
       二、《德法年鉴》与独立思想的发端
       三、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
       第三节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经由费尔巴哈超越黑格尔
       一、费尔巴哈的历史功绩与局限
       二、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三、新世界观的基本纲领
      
       第二章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现代性批判
       第一节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及其附属物的批判
       第二节 经济社会形态理论与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深入剖析
       一、诸种经济社会形态的理论区分
       二、资产阶级社会的内在逻辑结构
       三、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哲学革命的究竟关联
       第三节 马克思对现代政治的批判性分析及其当代启示
       一、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与现代政治国家的哲学分析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以及现代政治自身的批判
       三、马克思的批判性分析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启示
      
       下篇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与当代中国“理论创新”
       一、“理论”的一般观念与“理论创新”的现代性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与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主题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之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价值观
       一、一般价值观问题的由来与旨趣
       二、作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经典内涵的历史唯物主义
       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之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价值观的当代意义
       第三节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社会主义”观念溯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与理论基石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核心观念
       三、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实践中阐发的“科学社会主义”
       四、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的当代意义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
       第一节 “文明论”-“普遍历史”视域与中国道路研究
       一、“文明论”与“普遍历史”视域的对立与统一
       二、文明论与普遍历史有机结合的思想范例
       三、立足“文明论”构建新的“普遍历史”叙事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普遍主义”问题
       一、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普遍主义”问题
       二、通过批判黑格尔重论“普遍性”与“世界历史”
       三、创造一种超越“普遍性”文化的发展方式的可能性
       第三节 共产主义的根本旨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一、人类社会新纪元的基本纲领
       二、共产主义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旨趣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与历史使命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