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国风湿病图谱:系统性红斑狼疮分册
作者:
张奉春 曾小峰 帅宗文 主编
定价:
228 元
页数:
227页
ISBN:
978-7-309-13906-8/R.1701
字数:
399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8年10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序一
      
       继《中国风湿病图谱——类风湿关节炎分册》之后,《中国风湿病图谱——系统性红斑狼疮分册》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这是中国风湿病图谱的又一力作,这本图谱凝聚了诸多编委的心血,汇聚了广大中国风湿病学者的智慧。正是他们无私奉献出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珍贵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图片,并经过编委们的精心编纂,才能让这本书呈现在大家面前。
       风湿性疾病是一类很特殊的病种,包含多种疾病,又有很多特殊的临床体征,比如各种皮肤损害,关节形状改变等,这些体征为诊断相应疾病提供了很大帮助,有的仅通过体征就可以对疾病做出判断,而这些体征变化,有时很难用文字描述清楚。如果用图片介绍这些体征,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说明,就能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很容易被医师掌握。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萌生出编写系列风湿病图谱的想法,为了让图谱更快地出版;为了让图片更丰富,多方位的表现同一体征;为了让广大风湿病学者积极参与,我们仍然采用像《中国风湿病图谱——类风湿关节炎分册》一样的编书方法,向全国风湿科医师征集图片,然后筛选图片,最终编纂成书。
       近20年来,风湿病学在中国快速发展,无论是学科队伍还是学术研究都有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学科队伍的壮大,不仅在三级甲等医院,甚至在二级医院都建立了风湿免疫科。从业人员多以中青年为主,他们对学术有无限的渴求,但由于对风湿病学的认知不同,学术水平参差不齐,他们需要不同形式和不同水平的书籍。
       本书以图文并茂为特点,采用简要介绍专著章节的形式,再根据这些章节的特点配以图片,因此也可以说本书是一部以临床表现为主的SLE专著,对学习有关SLE的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感谢为本书提供图片的每位风湿病学医师同道,感谢每位编委为本书编辑付出的心血,感谢欣凯公司为本书编辑和出版给予的全力支持。
      
       张奉春
       2018年9月
      

作者简介


       张奉春,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历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1999年晋升为主任医师。2002~2014年担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2010年起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主任。
       1987年开始从事风湿专科临床和基础研究。1993~1998年曾先后两次赴美做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的研究。1996年任中华医学会风湿免疫学分会青年委员。2000年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委兼学术秘书,2004~2010年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六、第七届主任委员。2009年起任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分会首届及第二届会长,建立了风湿免疫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任《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主编、《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副主编、《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副主编。主编多部学术专著,包括《风湿病诊断与诊断评析》《风湿免疫学高级教程》《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免疫病学》(全国住院医师培训规划教材)、《协和风湿免疫病答疑》《风湿病诊疗指南》(第二版)等。
       近年来,承担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糖尿病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干燥综合征诊断方法及诊断标准的建立”、卫生行业专项课题“风湿免疫病诊疗关键技术临床推广及转化应用研究”、卫生部重点学科基金“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及4项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1项“863”和1项13·5课题等重大科研项目。
       2005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三完成人)、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1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15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及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等。近5年发表SCI收录论文50篇,总影响因子达200。被授予2008年度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的称号,2010年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曾小峰,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1979年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基础医学专业,1984年7月毕业后于北京协和医院工作至今。1989年9月至1990年2月任内科总住院医师。1989年12月晋升为主治医师,1995年4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9年9月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现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从1988年至今,参与多项国家级重大研究工作并获得奖励。作为主要研究者领导负责完成多项国际多中心和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有丰富的领导及协调组织多中心临床研究的经验和专业基础。完成多项国家级及部级以上科研课题。
       现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及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会长、亚太风湿病学会联盟副主席、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副会长兼中国软组织疼痛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及风湿免疫学分会荣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免疫吸附学术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目前国内外发表文章30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50余篇。参与《内科学》八年制全国统编教材、《内科学(英文版)》全国统编教材、《中华内科学》《现代急诊医学》《临床风湿病学》《风湿病学》等专著的编写工作。担任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五年制教材副主编,人卫第九版《内科学》教材副主编及《哈里森风湿病学》主译,《中华临床免疫与变态反应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内科杂志》副主编、《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副主编、《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国免疫学杂志》等10余份杂志编委。
       担任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硬皮病试验研究组(EULAR Scleroderma Trials and Research,EUSTAR)中国中心负责人和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hinese SLE Treatment And Research Group,CSTAR)负责人及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hinese Rheumatism Data Center,CRDC)负责人。担任第十八届APLAR大会主席,第十届欧洲狼疮大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和第十、十一届国际自身免疫病大会顾问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秘书长和副主任委员(2008~2014年),北京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四届主任委员(2004~2013年),北京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
      
       帅宗文,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本科毕业于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94年硕士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内科学专业,2007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学专业,2014~2016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医学院临床医学中心风湿临床免疫科访学。历任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现任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大内科主任及内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主任。
       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风湿免疫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20余年,建立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分子实验室。现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病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分会痛风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风湿免疫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计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远程医疗专家委员会精准医疗远程会诊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卫生生产企业管理协会风湿病与分子免疫分会常务理事,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学会风湿免疫病专业委员会血管炎学组委员、慢病管理学组委员,中国风湿病医联体联盟常务理事,安徽省风湿病学会候任主任委员,安徽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内科学会常委。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安徽省科技厅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1项,中华医学会课题1项,厅级及横向课题6项,合作主持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A类课题1项。作为主讲教师,承担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MBBS班全英文课堂及临床教学工作。主编《风湿免疫病》,参编《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与临床进展》《中国风湿病图谱》《当代内科学进展》、Next-Generation Therapies and Technologies for Immune-Mediated Inflammatory Diseases等多部学术专著。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14.079分,曾获安徽医科大学年度最具影响力十佳论文奖。2015年获安徽省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12年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2007年获中华医学会医学论文(风湿免疫病领域)优秀论文奖1项,2003年和2009年分别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各1项,2003年获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2015年和2017年参加“中国风湿病图谱——类风湿关节炎”“中国风湿病图谱——系统性红斑狼疮及血管炎”图片大赛并分别获特等奖。2017年获“安徽省科教文体系统医德先进个人”称号,并多次荣获医院先进工作者或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书摘


       目录
      
       主编简介
       主编简介
       主编简介
       序一
       序二
       序三
      
       第一章 历史
      
       第二章 发病机制
       第一节 SLE的遗传因素
       第二节 诱发SLE的环境因素
       第三节 SLE的免疫病理及生理机制
       第四节 亚洲的SLE
      
       第三章 临床表现
       第一节 全身临床表现
       第二节 皮肤黏膜表现
       第三节 骨骼肌肉系统表现
       第四节 心血管系统表现
       第五节 呼吸系统表现
       第六节 消化系统表现
       第七节 肾脏表现
       第八节 神经系统表现
       第九节 精神表现
       第十节 血液系统表现
       第十一节 眼、耳、鼻、喉表现
       第十二节 男性SLE
       第十三节 SLE与妊娠
       第十四节 SLE与感染
      
       第四章 免疫学检查和自身抗体
      
       第五章 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六章 疾病评估及预后
      
       第七章 病例集锦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受累病例
       第二节 呼吸系统受累病例
       第三节 消化系统受累病例
       第四节 肾脏受累病例
       第五节 神经系统受累病例
       第六节 其他病例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