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重刊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全六册)(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珍本古籍丛刊)
作者:
〔隋〕巢元方 撰 《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珍本古籍丛刊》编纂工作委员会 编 段逸山 主编
定价:
1500 元
页数:
1352页
ISBN:
978-7-309-13548-0/R.1675
字数:
2272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线装
出版日期:
2018年5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总 序
      
       我同中医古籍形神相交半个世纪有余,每当面对已然存世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珍籍时,虔诚的心绪油然而滋。随着年岁的癡长,这一心绪有增无已。脑际每每萦绕着一个问题:中医学频遭战乱而传承有序,横受挤压而我自巍然,叠经数千载,长盛不言衰,如此顽强的生存力从何而来?曰来自于天地。《周易》有云「天地之大德曰生」。中医学是一门精湛的学问,秉承着天地的大德,在防治疾病的长期过程中,不断汲取历代中华文化的精粹,形成了人文与生命科学交融的知识体系,成为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重要保障,并与全人类的健康福祉紧密相关。《汉志》所言「方技者,皆生生之具」,就是对中医学奉行天地大德的扼要解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把钥匙深藏在浩瀚中医古籍之中,需要仔细地阅读梳理; 这把钥匙掌控于历代名医指掌之间,需要认真地传承授受。而中医古籍是中医学的载体,是中医学术传承的径途,也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职此之由,有选择地影印出版中医古籍,让亟盼获取宝库钥匙的有志者一睹中医古籍的本貌,汲取中医学术的精髓,涵泳中医临证的意藴,返本开新,踵事增华,传承发扬医脉,便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二○一六年二月二十二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二○一六—二○三○年)》,提出「抢救濒临失传的珍稀与珍贵古籍文献」。由于自然与人为的原因,古籍包括中医古籍正面临着不断消损的窘境。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此套丛刊的出版也具有保护与抢救珍稀中医文献的重要意义。
       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经过几代人的辛苦搜集,承蒙陆渊雷、陈存仁、陈心珠、张耀卿、梅中荪等名医以及沪上相关大学的慷慨捐赠,馆藏资源得以大大丰富,现有善本特藏一千一百余种,六千多册,普通中医古籍六千六百余种、两万七千多册。其中不乏傅山、方功惠、王文韶、盛宣怀、萧蜕庵、章炳麟、刘承干、巢念修等名家旧藏,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一。
       古籍收藏,良非易易。藏之一地,不如藏之天下; 藏之一时,不如藏之百世。有鉴于此,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拟分辑影印出版馆藏医籍善本,成立《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珍本古籍丛刊》编纂工作委员会。工作团队根据「版本早、内容足、校勘精」的原则,甄选馆藏珍贵古籍,付诸影印,不作描润,为学界提供「仅下真迹一等」的再造善本。每种古籍,首列影印说明文字,在充分汲取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简介撰者行实,概述文本内容,考辨版本源流,揭示递藏过程。鉴于中医古籍的医用价值与文献价值,我们不仅希望影印成果可以扩充丰富中医研究的文献材料,也期待它能够推进疾病史、医疗社会学、中医古籍版本学等泛医学领域的研究。因困于识力,谅夥欠周,尚祈海内外专家学者赐正。
      
       段逸山 於丁酉岁涂月
      
      
       《重刊巢氏诸病源候总论》提要:
      
       《重刊巢氏诸病源候总论》五十卷,隋巢元方撰,明方东云聚奎堂刻本。一函六册。竹纸。线装。每半叶十行,行十九字。白口,白鱼尾,左右双边,版心下方间有刻工名。板框高十八•一釐米,广十一•八釐米。首为宋绶序,次为纲目与目録,卷端题「隋太医博士巢元方撰 明新安汪济川方鑛校」,潘喜陶批。
       巢元方之生平,史志鲜载。唯后世《开河记》载有巢元方治愈开河都护麻叔谋风逆事。陈梦赉《中国历代名医传》云,巢元方为隋代京兆华阴人,大业年间授太医博士,后擢陞太医令。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证候学专著。据段逸山《诸病源候论通检》统计,全书分七十一类,计一千七百三十九论。巢元方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根据《内经》的基本理论阐发病因病机,对中风、虚劳、伤寒、温热诸证论述尤详。该书深受历代医家重视,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方》对其多有引用,宋代太医局则用以课试生徒。《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盖其时去古未远,汉以来经方脉论,存者尚多,又裒集众长,共相讨论,故其言深密精邃,非后人之所能及。《内经》以下,自张机、王叔和、葛洪数家书外,此为最古。究其旨要,亦可云证治之津梁矣。」吕思勉《医籍知津》谓此书乃古代医论之渊薮,以儒家之书譬之,犹孔颖达之义疏。
       《诸病源候论》之北宋天圣五年国子监刻本已经失传,现存最早的版本为南宋刻本,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其次为元刻本,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宋元刻本皆已影印出版。至于明代刻本,因卷端题署之異,所见有以下三种:「明新安汪济川方鑛校」、「明新安汪济川江瓘校」、「明新安吴勉学师古校」,分别简称方本、江本、吴本。山本惟允《诸病源候论解题》认为江本与方本版式相同,「文亦不差一字。方鑛未详何人,且汪与江共刻此书,无复刻之理。意是书估欲其易售,妄改校者姓名耳」。学者多据此,以江本、方本为同版。《经籍访古志》卷八:「又有汪济川方鑛校本及吴勉学校本,俱重刊前刻者。」所谓前刻,即汪济川江瓘校本。学者或据此,以方本、吴本为二刻。经审辨,方本与江本应为原刻与翻刻之关係,方本与吴本则为初印与后印之关係。
       方本乃《四库全书》缮録底本,目録叶末有牌记:「歙方东云 处敬校刊 於聚奎堂」,江本目録末叶牌记则作「歙巖县汪氏 主一斋校刊」。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藏明刻本即为方本,然无牌记,间有补版、钞配。此书目録叶末有朱批:「巢元方,隋时名工,其书有法无方,后附《养生方》,皆外治法。顷阅《内经素问》《灵枢》《难经》并《金匮》诸症方药,合参细校,方能有得,学者勿以泛论置之。海昌潘喜陶识。」钤有「海宁陈鳣观」(朱长)、「仲鱼图像」(朱方)、「陈仲鱼家图书」(白长)、「得此书费辛苦后之人其鉴我」(白长)、「简庄艺文」(朱长)、「醉经阁」(白方)、「沔彼」(朱圆)、「潘喜陶印信长寿」(白方)、「隋太医巢元方之后」(朱方)、「巢凤初」(朱长)、「凤初平生珍赏」(朱长)、「巢念脩藏」(白方)等印。山本惟允云:「此书成于隋而晦于唐,经五代而显于宋,以不得泯于千载之后也,抑或奇哉。」此明刻本经陈鳣、冯云濠、潘喜陶递藏,后归中医世家孟河巢氏,而孟河巢氏正视己为 「隋太医巢元方之后」,堪称书林佳话。
       (陈 腾撰)
      

作者简介

书摘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