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乡国之际:晚清温州府士人与地方知识转型
作者:
徐佳贵 著
定价:
92 元
页数:
559页
ISBN:
978-7-309-13619-7/K.651
字数:
472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8年5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有别于时下往往默认个别通都大邑的知识转型“代表”了全国的一般情况,本书以晚清温州府为个案,将“地方”置于“知识转型”之前,且突出某一当事人群体——地方“士人”的视角,为的是反其道而行之。即以通都大邑以外的某一“边缘”之地为焦点,并将知识观念的变迁在地域上的展开,作尽可能立体多维的再现。以此检视晚清知识转型“地方化”的可能机制与可能的限度,以及这一进程对参与其间的地方士人,乃至该府县地方本身的历史走向的具体影响。这或可视为作者所确立的目标,能否实现,还需结合具体的研究进路加以检视。为此,本书在结构上也致力于做相应的区分:“绪论”部分具体解析了本书所涉及的地方、士人、知识转型三个关键词,然后按照上编、下编展示主题;上编揭示的是“地方知识转型的发端”(19世纪中叶至1901年),分别聚焦地方士人与传统文教之变、地方士人与西力东渐,以及地方士人投身“维新”三个层面的内容;下编关注的是“文教新政的地方回应”,分别审视学堂之兴、士人兴学与地方社会、新旧递嬗与地方士人的心态变迁等内容。在结语部分,则将关注的问题做了引申,延伸至温州府士人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应。最后还回答了通过个案分析所获得的启示:地方知识转型如何可能。
      

作者简介


       徐佳贵,1986年生,浙江瑞安人。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毕业。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曾在《近代史研究》、《史林》、(台)《新史学》、(台)《“中研院”近代史所集刊》等刊发表论文及书评数篇。当前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知识转型、地方/区域文教史。
      

书摘


       目录
      
       绪论
       一、“地方”
       二、“士人”
       三、“知识转型”
       上编地方知识转型的发端(19世纪中叶至1901年)
       第一章 地方士人与传统文教之变(19世纪中叶至1895年)
       第一节 科举概况
       第二节 “永嘉之学”
       第三节 “经史”与“汉宋”
       第四节 多元化倾向
       一、金晦
       二、陈虬
       三、宋恕
       小结
      
       第二章 地方士人与西力东渐(19世纪中叶至1895年)
       第一节 开埠通商与交通之变
       一、温州开埠
       二、交通之变
       第二节 地方士人与西“学”
       一、走出去
       二、传进来
       三、对西学认知水平的评估
       第三节 地方士人与西“教”
       一、传教与教士兴学
       二、地方士人与民教冲突
       小结
      
       第三章 共预“维新”(1895—1901)
       第一节 教学研习机构
       一、瑞安学计馆
       二、瑞安方言馆
       三、瑞安务农支会、温州蚕学馆
       四、瑞平化学学堂
       第二节 订报办报
       一、订报
       二、办报
       第三节 其他地方士人的观感与经历
       一、林骏、张㭎
       二、刘绍宽
       小结
      
       下编 文教“新政”的地方回应(1902—1911)
      
       第四章 学堂之兴
       第一节 自行摸索阶段(1902—1905)
       一、瑞安
       二、平阳
       三、乐清
       第二节 体制化(1905—1911)
       一、从学务分处到学务总汇处
       二、经营府城学堂
       第三节 中心转移之后(1905—1911)
       一、属县学务的困境
       二、县“公立”中学堂存废之争
       小结
      
       第五章 士人兴学与地方社会
       第一节 文教“新政”中的士人与教会
       一、庚子教案的善后
       二、教会教育的发展
       三、地方士人的调适
       第二节 “国民”教育
       一、塑造“国民”
       二、体制化的“国民”教育
       小结
      
       第六章 新旧递嬗与地方士人的心态变迁
       第一节 地方士人与科举停废
       一、科举停废的地方回应
       二、从科场到学堂的身份转换
       三、“旧学”与“旧制”
       第二节 “外向”的学堂教育
       一、从边缘府县到通都大邑
       二、游学域外
       第三节 地方士人与“学”之新旧
       一、“新政”阶段的新学之接受
       二、旧学、“孔教”与“国粹”
       小结
      
       结语
       一、革命
       二、革命之后
       三、地方知识转型:如何可能?
       四、“地方”与地方士人的近代走向
      
       参考文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