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民族影像与国家形象塑造: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研究(1979—)
作者:
王华 著
定价:
45 元
页数:
408页
ISBN:
978-7-309-13481-0/J.350
字数:
313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8年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着眼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和具体影像文本,全面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及中国形象塑造的框架、逻辑与前景。首先梳理了1979年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生产实践,并与国家形象这一批评范式进行了勾连。其次,从政治、经济、文化、性别、城乡、民族六大维度,对三十多年来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中的各民族形象乃至整体中国形象进行了一些观察。再次,探讨了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播映史、媒介政策及其传播力建设问题。最后,从拍摄者、少数民族和观众三者关系,摄影机位置和人类学影像角度切入,参照全球新闻传播秩序、中国现实社会和媒介语境,讨论了民族影像对中国形象进行塑造的立场和路径。
       本书语言精炼且立意高远,严谨深入且富于创新,理论性强且文献丰富,值得新闻传播学、人类学、社会学学者,电影电视研究者、从业者和相关爱好者深入阅读。
      

作者简介


       王华,男,汉族,江苏宿迁人,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学博士后,中国新闻史学会党报党刊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史论、纪录影视、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曾在《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中国出版》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部分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或转摘。先后参与省部级以上社科项目十余项,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书摘

目录
      
       序 观照民族主体,透视影像中国 刘海贵
       前言 跃然“影”上的民族与国家
      
       第一章 历史与批评: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实践考察
       第一节 少数民族题材影像拍摄的恢复与民族形象展现
       第二节 作为一种批评范式的国家形象
       第三节 山川风物、歌舞工艺与边疆建设——改革开放初期的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1979—1990)
       第四节 大众化、日常生活与普通人——社会转型之下的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1991—2000)
       第五节 新世纪、新大国与新想象——大国关系中的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2001—)
       本章小结 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里的中国形象变迁
      
       第二章 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里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形象
       第一节 区域自治、社会主义和继续现代化——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里的中国政治形象
       第二节 形态多样、繁荣进步、结构失衡——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里的中国经济形象
       第三节 多姿多彩、融合互补、兼容并蓄——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里的中国文化形象
       本章小结 基于历史、世界眼光的中国形象
      
       第三章 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里的性别、城乡、民族
       第一节 男性与女性: 传统的家庭观和自由释放的心灵——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里的性别叙事
       第二节 徘徊在“失落”与文明之间——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里的城乡叙事
       第三节 主体、底层、劳动者——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里的民族叙事
       本章小结 变与不变——作为流动的中国形象
      
       第四章 在民族影像传播力构建中扩大中国形象效果
       第一节 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传播:文本与语境
       第二节 民族影像传播力及其建设:历史与动力
       结语 影像中国:从现实到想象
      
       参考文献
       附录 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一览表(1979年至今)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