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做最好的自己(家长说)——爱与筑梦同行
作者:
[英]雷冬冬 编
定价:
42 元
页数:
205页
ISBN:
978-7-309-13509-1/G.1811
字数:
151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8年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自序
      
       在进入教育行业前,我也与所有的父母一样,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自己认可的价值观在教育和引导着子女。有时,我觉得我们读书学习的那个时代挺好,因为没有那么多的选择,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烦恼,更没有那么多的焦虑(注: 笔者为60后,孩子为90后)。大家都只有一条路出人头地,那就是高考。而真正能通过高考上大学的,也只是少数人,大部分人高中毕业后,读个中专或技校,就进入了社会,开始工作。
       然而,社会总是要进步,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每一代人的奋斗都是为了下一代人更好地生活。回想我们自己,在物质生活上,远远优越于我们的父辈。我们夏天可以有空调,冬天可以有暖气。大部分人吃饱不是问题,而是关注如何吃得更健康,更有品位。我们的孩子,更是生活在一个物质极为丰富的年代,他们又比我们小时候见识广,更独立,更有思想。
       但每一代人又有他们特有的困惑和烦恼。现在的父母,已不再担心在物质上如何满足孩子们的需求,而是想在精神层面给他们一个更好的教育,帮助他们进入一所好的大学,从而让他们赢在进入社会的那一刻,为日后幸福的生活打下基础。
       就是因为所有父母的这么一点美好的愿望,成就了一个庞大的教育行业/产业。现在的父母可以说是史上焦虑最多的父母。自孩子出生之日起,他们就忙着为孩子选择好的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带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补习班,尽一切可能,帮助孩子上一所好的学校。但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永远是稀缺的。于是那些担心自己孩子“考不上好学校、失去好前程”的家长们便开始焦虑了。有经济实力的家长们也开始另辟蹊径,不在高考这条独木桥上死磕,而是选择让孩子到国外去上大学。于是国际高中、双语初中、双语小学、双语幼儿园应运而生。
       本书中所采访的家长都是因为种种原因,给孩子选择了就读国际高中出国留学这条路。他们当时选择国际高中,或许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更快乐的高中生活,或许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有机会接受世界顶级的高等教育,或许是因为孩子在国内体系中由于偏科,由于竞争的压力,而感到种种的不适。
       一旦确定让孩子转入国际课程体系就读后,不少家长就开始了择校之旅。国际课程五花八门,这让非教育行业工作的家长们看得眼花缭乱。加之国际高中在中国的发展也不过短短十几年的历史,学校的办学情况良莠不齐,择校也在考验着家长们的智慧、价值观和见识。
       孩子在国际课程体系中的成长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虽然说绝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国际化学习的自由,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能力驾驭好这些自由。他们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点点探索,学会管理自己,自主学习。所以从国际高中毕业的学生,大多感叹自己收获了自律。
       目前教育界的一大怪象是课外补习。补习的原因一方面是家长的焦虑,大家都想自己的孩子进最好的学校,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跑在别的孩子前面,至少不要掉队;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养成了依赖的习惯,一旦碰到问题,学业成绩下降,似乎补习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
       更有甚者,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能在新学期里学得轻松或者能超越其他的同学,在暑假里,就让孩子把新学期的课程学了一遍。所以现在有一种说法,叫“不怕身边有学霸,就怕学霸过暑假”。补习机构在市场上也是办得如火如荼,生意红火。学霸们暑假都泡在了补习机构,可以想象“学酥”“学渣”们心里如何放得下。于是乎,假期全民补课,没有补课经历的孩子极少,补课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里学生学习的新常态了。
       其实当我们比较90后与00后时,明显发现90后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主动性比00后强。这里面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90后的求学时代补课没有那么盛行。那时的补课,多半是大学生勤工俭学做补习教师;60、70、80后的求学时代,根本就没有课外补习这回事。估计目前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国家有那么多主营课外补习的上市公司。“课外补习”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教育的一根毒草。因为课外补习占用了学生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如果不能劳逸结合,学生们会失去学习的乐趣。同时,补习也剥夺了学生们培养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因为一旦遇到困难,想的都是寻求帮助。试想,补习也就是在大学前,进了大学后,谁能再帮他/她?通过补习换回来的成绩,也是短暂的,不真实的。
       做好父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教育孩子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一个身心健康、努力向上孩子的背后,往往有着父母正确观念的影子。而家庭教育的本质就是价值观的传递。本书中,不少家长谈到了自己的育儿观。笔者自己认为做好父母的几个原则: 以身作则,学会倾听,懂得放手,管好宏观,放开微观。也就是说父母自己首先要是榜样,同时要尊重孩子的意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的后果就是孩子的逆反和叛逆。一般家长管得少的孩子往往更加独立和成熟。同时父母一定不要事无巨细什么都不放心,其实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摔跤,去做决定,才能让他们有成长的机会。
       书中的39个家庭各有其不同的故事,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育儿理念,看看他们的择校过程。他们以过来人的眼光,分享学生在国际课程体系里的成长历程。这本《做最好的自己(家长说)——爱与筑梦同行》应该是国内首本从家长的视角看国际教育的图书,相信她会给正在考虑为孩子选择国际高中的家长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雷冬冬
       2017年12月15日
      

作者简介


       雷冬冬博士(英籍华人),1990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4—2004年在英国学习、工作,获得Huddersfield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并有两年的博士后工作经历。回国后从事国际高中的管理工作,曾任上海师范大学剑桥国际中心教务长(2005—2010),2011年起任光华教育集团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光华剑桥)校长。2015年10月,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任命其为剑桥中国华东区教学联盟主席。
      

书摘


       目录
      
       我的择校之路——选择不再纠结
      
       入读国际高中,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选一所有幸福感的国际学校
       与其焦虑,不如参与
       这里没有“偏科生”
       年轻就该拼尽全力
      
       “差生”才进国际高中吗?
      
       起初孩子很抗拒,“那是差生才去的地方”
       不盲从,教育无捷径
       学霸跌落神坛后再次成功逆袭
       人生之路若长远,打下基础是关键
       精彩人生不该为精打细算所累
      
       适应,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既已出发,风雨兼程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孩子挺适应,是我这个家长不适应
       换课风波启示,跌倒是福气
       兼容并包不仅仅是口号
      
       英语学习无捷径
      
       学习“开窍”后,托福阅读、作文双满分
       坚持的力量超乎想象
       从对英语不感兴趣到成功挑战牛津
       留学早规划,语言是根基
      
       这是孩子最快乐的求学时光
      
       曾经倒数第一的女儿给了我意外的惊喜
       乖乖女的蜕变——阳光洒在她自信的脸上
       在国际学校,他成了欢快游泳的鱼
       活力女孩的定海神功
       比起同龄人,他们更幸运
      
       申请大学的成功秘方
      
       完全DIY,第一个拿到心仪大学的通知书
       “放养”并非放任
       申请大学做到这四点,达成目标很轻松
       做一只早起鸟,不打无准备之仗
       彷徨时,听听自己的内心
      
       教育无痕,做一个智慧家长
      
       独立的孩子背后是“懒惰”的家长
       夸出好孩子,激发内生力
       “掌控节奏、教育无痕”是智慧家长的标配
       真正的贵族,是人格的高贵
       自由和自律可以共生长
      
       我与孩子一起成长
      
       女儿挑战牛津成功,背后有着别样的辛酸
       由心而生去富养,我是女儿的“男闺蜜”
       孩子是白纸,父母是画家
       想更懂孩子,平等做朋友
       身处国际学校,开启快乐幸福之门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