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201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作文评析
作者: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编
定价:
22 元
页数:
163页
ISBN:
978-7-309-13341-7/G.1780
字数:
241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7年11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编写说明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作文题《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保持了近几年上海卷命题的风格,同时体现了上海中考的传统——取材贴近学生生活,从生活中体察个体特点,让每一位考生都能够从自身生活经验中提取素材,从而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理可议。纵观近年来的作文命题,从2015年《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到2016年《没想到,真没想到》,再到2017年《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始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成长,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体验生活中的情感,通过选取典型素材,运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个人的体悟与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考作文考察的是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连续三年的中考命题作文均沿用了带标点符号的语言形式,这需要考生在审题时明确题意,确立重点,找到突破口并恰当选材。首先,要明确考题的指向,“就这样”,排除了“这样”之外的其他选项,文章必须突出“这样”以及说清“这样”究竟是怎样。将过程叙述清楚,有重点、有层次感。其次,“埋下一颗种子”,“埋”是动词,也是过程,“种子”则具有多义性,因此对“埋”的过程或“种子”的内涵,在不同层次需要考生有所考量,在为文的叙述和抒情、议论过程中要有所侧重。再次,逗号的使用使题目本身出现了一个停顿,也给了考生一个突破口,即需要回答“这样”和“埋下一颗种子”之间的关系,只有兼顾两者间的关系,文章始能成立。最后,在选材时需要注意材料的真实合理和积极向上,这也是中考作文命题的一个主要原则,提倡“真、善、美”,反对“假、大、空”,提倡正能量,反对无病呻吟。
       今年的作文题对于考生而言无疑是亲切且平易的。具有良好思维品质的考生能敏锐发现题目中逗号前后两句的逻辑关系和“种子”的象征意义及其多义性,不会仅仅就事论事,写成栽花种草的文章。总的来说,考题没有给考生设置审题的障碍,选材的范围相当宽泛,可以让考生把视角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题意可大可小、可远可近、可虚可实,如兴趣、爱好、理想、诚信……考生可以把以上这些主题中的“种子”通过这样的途径来“埋下”:过程的记述要合情合理,前有铺垫,后有呼应;“埋”的过程体现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感受,充分显示题目中“埋”的缘起。
       从2017年中考作文的阅卷情况来看,考场作文中的优秀作品确实能够体现考生较好的语言文字水平和思辨能力,但阅卷过程中也发现不少问题作文,暴露出当前作文教学中的一些缺陷。一是有一定数量的套题作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关注他们用语言文字表达真实的生活,用审美的眼光观察世界,从而让作文充满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假如对于作文考试的准备,一味采用押题、套题的方式,则既不能培养学生真正的作文能力,也不能提高其思维品质。二是未能有效开拓学生的视野,主要表现在作文选材方面的狭隘。作文素材的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的积累密不可分。学生在考场上能写出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平时有没有用心观察生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目前有不少学生既没有走近自然、接触社会、体验世界的实践,又缺乏对名家名作的深度阅读,如此一来,既没有直接的生活积累,又缺乏平时的阅读积累,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乏善可陈。必须要指出的是,在当前“同质化、碎片化”的泛读过程中,相当数量的学生浅尝辄止,他们对阅读网络文章和通俗文学的兴趣,往往使他们在作文中缺少对经典作品的领略与关照,在丰富认知、完善人格和提升精神境界方面显得艰涩、沉重、辛苦。也正因此,在作文阅卷中,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一些现象令人忧心忡忡。三是不断增长的病句数量与错别字数量,反映了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最基本的语言文字的准确运用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四是学生思辨力的不足。作文不仅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也是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思维品质的考量。阅卷中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就事论事,不假思考地把“埋下一颗种子”等同于植物栽种,洋洋洒洒写了大段的种植过程,虽然与偏题尚有距离,但在某种程度上却也等同于没有理解题目深意。由此启示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意识与深入思考的能力,踏实有效地完成各阶段规定的作文训练和讲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毕竟,考试与教学应该是互相和谐、互为补充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本书收录各类考生作文85篇,有些作文虽存在种种缺点和不足,但都能让读者有所借鉴,有所收获。书中65篇为带有详细点评的各类作文,20篇为A类卷作文,选登于此。
       65篇文章的点评以中考对作文评价的要求为原则,按分项评分法,采用“一文一评”的方法,从“中心与材料”“语言”“思路与结构”、有无错别字、字迹是否清晰规范、卷面是否整洁等方面进行点评。每篇作文的点评力求客观公允、有理有据、规范划一,使读者对这些作文的优劣能有一个全面的“透视”,便于在复习迎考中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出版这本书,我们既想展现考生考场作文真实的一面,又想以此提醒学生:作文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作文的素材就在我们身边,要学会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既要将目光聚焦于现实社会,也要关注自我心理、思想、学习的发展与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三个积累:思想积累、文化积累、语言积累,唯此才能厚积薄发,使自己笔下流淌出色彩斑斓的文字。
       本书也可供中学语文教师和从事语文教学的研究者参考。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各方同仁的鼎力相助,在此一并表示最真挚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诚请专家和同仁不吝指正。
      
       本书编写组
       2017年9月
      

作者简介

书摘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