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文字纠错3000例
作者:
林骧华 编著
定价:
45 元
页数:
427页
ISBN:
978-7-309-13250-2/G.1763
字数:
598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7年9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编写说明
      
       (一)
       本书系“复旦大学出版专业教材系列”的第二种,适用于高等院校编辑专业或出版专业的实践训练课程,也可供出版单位和媒体培训编校人员。
       全书分作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纠错练习”编集30个训练(测试)单元,每个单元列出100道练习(测试)题,共计3 000题。每道练习(测试)题都含有内容或文字差错。第二部分是对应第一部分各单元的“参考答案”,包括一些必要的分析和纠错的理由,其中“差错性质”用黑方括号【】表示,“参考答案和分析”用宋体字排印,“更正句子”用楷体字排印。
       这些用于练习(测试)的“原生态”例题,全部原样采自出版物(书籍、报纸、刊物)或准出版物(终审校样),前者来源于我的日常阅读或编校质量检查工作,后者是我在编辑终审工作中采集的案例。
       编著这本案例教材的目的,是希望从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大量练习,有助于提高出版界和媒体从业人员的审稿能力和编辑专业水平。假如这本教材能产生实际效用的话,也希望能引起语文教师和各类写作者对准确使用文字的兴趣。
       一般教科书的理论和教条具有一般性质的指导意义,而纠错实例属于案例型教学,它能使学生或编校人员在训练中认识到自身文字基础的薄弱、在博学知识等方面的差距,并以此转化为对加强文字基础与追求渊博知识的热情。通过系统训练,提高坚持文字准确性和规范性的自觉意识,并使之成为习惯,必将使人受益无穷。
       本书除了可用于课堂教学之外,也可用于出版单位测试编校人员业务水平,或用于文字学习爱好者的自测。每单元的100个例句,可以看作100道测试题。由于各个例句中存在的差错分别有一处到几处不等,一部分例句除了硬伤的文字差错之外,还有语句不通顺或句式不当的情况,或者有知识性错误,故以纠正全部差错为做对一道题,计得1分。用它们做测试时,至少要做3个以上的单元,以平均得分作为衡量成绩的标准。做得越多,对成绩的评估就越精确。与一般学习、考试的概念不同的是,由于“编辑”和“出版”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应该设定平均得分80 ~ 89分为“及格”, 90~94分为“良好”, 95~100分为“优秀”。
       第二部分提供的答案仅供读者参考。由于语言文字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有些参考答案可能会引起不同意见,渴望有识之士共同参与探讨。
       (二)
       细究起来,对出版物上出现的文字差错大致上可以厘清以下一些概念。
       书稿文字差错的种类大致上可以分为:(1)文字性错误,包括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2)知识性(包括学术性)错误,这一类差错现在日见增多;(3)政治性错误,包括各种错误的观点,但因不是本教材的主题,所以只选用了少量例子。
       错别字的种类主要包括:(1)错字;(2)别字;(3)异体字;(4)不规范字。
       文字性差错种类繁多,五花八门。例如: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衍字;脱字;遣词冗赘;同义反复;引语错误;关联词错误;概念错误;史实错误;外文错误;成语错字;逻辑错误;语法(词法、句法)错误;知识性(学术性)错误;翻译错误;简繁体不统一;等等。
       产生文字性差错的原因有:(1)由书写者错误知识(包括专门知识错误、常识性错误)导致;(2)书写者对文字的记忆错误;(3)书写时产生的错误,包括笔误;(4)电脑输入文字错误,包括同音错字、近形错字、衍字、脱字;(5)抄书(引用文字)错讹,或者粗疏地从网络粘贴、下载,以讹传讹。
       在铅字排版时代,作者手写文稿,出版单位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出版物上的文字差错比较少。在每一个书写者(尤其是每日在书写的书写者)的笔下,3000个常用汉字中的每一个字都会经过千百次反复书写,正确的字形、正确的遣词造句达到娴熟的程度而深刻地留在书写者的记忆中。在如今的键盘时代,书写者越来越依赖电脑字库,只需从字库提供的同音字或近形字中选择自己要写的那一个字,就完成了“书写”。由此,书写者对汉字的字形,甚至对字和词表达的含义都逐渐模糊了记忆,导致文字错误越来越多,而书写者把握文字的能力越来越弱,形成文字差错泛滥的局面。
       普遍的“键盘时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本人从1995年开始使用电脑制作文稿,以便在交稿时向出版单位提供文本的电子文档。但是,我至今仍然坚持先用笔书写,然后再将书稿输入电脑。这样做的优点在于,既保持了每日仍在大脑中不断加深对文字的记忆,又能在输入电脑时经过一道“修改文字”并纠正差错的程序。当文稿打印成纸质书稿或校样后,书写者理应仔细校读,以防键盘输入文字时产生的差错,可惜现在的许多书写者不耐烦做这件事了。
       (三)
       我们大多数人(同样指大多数作者)在语言文字的习得过程中会惯于写一些错字或别字(其中有些是由于文字规范变化过程中造成的),连一些著名的作家、学者也不例外。由于个人知识结构的缺陷,就是“大作家”“大学者”也难免会有知识性错误。在本书定稿之时,我不得不说的一句话是:这3 000句例句的作者中,不乏教授、博导、著名作家、著名学者。同时,油然而生的另一句话是: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文字错误面前也是人人平等。
       值得重视的是,一部分作者在写作时率性随意或者粗枝大叶地组织文字,缺乏对文字的敬畏态度,或者至少是对待文字不认真。有些作者(同时也包括编辑)或者欠缺语言文字基础,或者写作或审稿态度不严谨,或者知识浅薄,或者观点偏激,或者兼而有之。这些都是造成文字差错的重要原因。从道理上讲,文章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可能出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种种差错——我们在编辑实践或阅读活动中发现的情况也确实如此,本教材中的3 000句例句可以为此佐证。
       例句中的一些“低级错误”,出现在本书的单句案例中时会比较明显(也因为已经知道每一句例句中都有差错),容易被识别,但是在某一本书的某一个页面上,差错躲在一行行文字中时,却往往会被忽略。相当一部分例句的差错并非单纯错一两个字,而是知识性差错,但因其传播错误知识,所以更为可怕。本书中少量收录的政治性错误例句,为的是起警醒作用。同一个错别字(词)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出现,则在“参考答案”中标明“系常见错误”。有些分析和判断属于“吹毛求疵”,但“疵”毕竟也应该被视作差错。
       现在的许多(非常之多)写作者不懂书面语同口语之间的差别。须知一部分口语的习惯表达不等于规范的文字表述,许多衍字、脱字、语序颠倒等现象即源于此。
       句读错误中乱用标点符号,是现在的写作者常犯的差错。这说明写作者在基础教育阶段未能学会和掌握标点符号的准确用法,为此,写作者和编辑工作者都应该先学好《标点符号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量词错误也是最常见的文字差错之一。用“个”取代其他一切量词,是当下写作者的通病,同样显示了语文基础的欠缺。“的”“得”“地”三个字使用混乱的情况屡见不鲜。有些句子、有些词组作为一定的修辞手法可以倒装,但有时会造成歧义,容易导致误解,因此成为语法错误。有些错误在这3 000句例句中反复出现,正说明在当今写作中这类错误的普遍性。尽管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错别字只是人们在用电脑键盘输入文字时由眼睛和手指的失误引起的,但毕竟错误已经产生,无由解释。
       从某种角度说,写作是自由的,但是文字应当甚至必须是规范的,这是人际准确沟通的需要,也是文化传播的需要。在互联网的“狂欢”中,文字越来越乱,而这文字乱象反过来使写作者失却准绳。最后,鲁鱼亥豕,以错为对,习以为常。
       (四)
       复旦大学出版社的首任社长兼总编辑、已故的李龙牧教授曾经说过,出现文字差错,作者和编辑“要么是不懂,要么是不认真”。二选一,谁也无法逃避这句批评的话。此话虽然严厉,却是让人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守护文字是语言文字工作者的职责。但是,除了遵守关于语言文字的国家法规之外,我更愿意作者们在写作时、编辑们在审稿时带有一种理念——扎根于中国文化基因的汉字、基本语法、表达逻辑、文字美感,是语言的生命,它们的准确性是构成语言文字规范的基本原则,也应该体现为我们在使用文字时的一种追求。
       一个人的文字能力和水平能显现他的修养和素质,为使自己不断得到提高,我们应该永远在学习。这是我编写本教材的初衷,愿我们大家志同道合。
      
       林骧华
       2017年6月16日
       复旦大学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第一部分 纠错练习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第九单元
       第十单元
       第十一单元
       第十二单元
       第十三单元
       第十四单元
       第十五单元
       第十六单元
       第十七单元
       第十八单元
       第十九单元
       第二十单元
       第二十一单元
       第二十二单元
       第二十三单元
       第二十四单元
       第二十五单元
       第二十六单元
       第二十七单元
       第二十八单元
       第二十九单元
       第三十单元
      
       第二部分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第九单元
       第十单元
       第十一单元
       第十二单元
       第十三单元
       第十四单元
       第十五单元
       第十六单元
       第十七单元
       第十八单元
       第十九单元
       第二十单元
       第二十一单元
       第二十二单元
       第二十三单元
       第二十四单元
       第二十五单元
       第二十六单元
       第二十七单元
       第二十八单元
       第二十九单元
       第三十单元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