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佛教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作者:
释仁炟 李四龙 主编 王启元 执行主编
定价:
35 元
页数:
402页
ISBN:
978-7-309-12800-0/B.598
字数:
302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7年4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序一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楼宇烈
      
       我这篇文字原先是在首届博山文化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现在略作调整,应主办方的邀请,作为这部文集的序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实力所在,我们看一个国家的实力、前途,不是仅仅看它国库里边有多少的财富,不是看它的城池有多么的坚固,也不是看它的公共设施有多么的华丽,一个国家的前途,一个国家的强大,主要是看它全体公民的文化素质,看它的文化品格,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佛教是一种宗教,更是一种文化。佛教文化虽然是从古印度传过来的,但它传到中国以后,跟中国的本土文化融洽地结合在一起,而且有了深度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常常讲,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由儒释道三教构成的,这三教相互配合,来对我们的社会进行治理。我们经常说,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这三者的配合让我们的国家五千年文明绵延不断。
       自从这一届的党中央主持工作以来,一直在倡导,我们的文化发展要回归到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土壤上面。习主席也经常提到,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从今天的现实来看,儒释道三教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最有实力的载体就是佛教文化。所以,我们今天弘扬佛教文化的目的,也是更好地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得以延续和发展。
       佛教文化并不是一种有神的信仰的宗教,而是一种无神的信仰的宗教,因为它主张万物并不是由一个神来创造的,而是由各种因素、条件的集合而生成的,这也就是佛教的核心理念——缘起理论。缘起的理论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整个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有了你才有我,有了我才有他,有了他才有你,世界是个整体。因此,我们考虑任何的问题都需要用整体的眼光来认识它。当今世界包括科学对于世界的认识,都已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整体性。佛教在当今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它不仅仅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而且也能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
       当今社会由于科技文化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给我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变化,相对来讲,我们的精神生活出现了退落,人们的心灵需要得到更多的滋养。我想,佛教在这个方面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精神资粮。我们今天要能够更好地发扬佛教的那些最根本的精神。
       比如说,我们讲佛教的根本精神,是一个慈悲的精神。慈悲是一个什么样的精神呢?佛经里讲得很清楚: 慈悲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是一种利他的精神,一种奉献的精神。佛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自净其意,不断地净化自己的心灵。净化自己的心灵也是为了净化社会的心灵,这是相辅相成的。佛教提倡自利利他,自度度他,因此,佛教提倡广种福田。广种福田,不是为自己种福田,而是为众生种福田,让天下的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这种精神在今天物欲横流的时代来讲,在道德沦丧的时代来讲,都有非常迫切的需要。所以,我觉得举办像这样的文化论坛,探讨佛教与当今中国文化的发展,很有意义,一定能有助于我们今后的文化发展。
       在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人文的文化更需要发展。因为人文文化的发展,是指引科技文化如何发展的方向、灵魂。失去了灵魂,我们就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不知道往哪儿去。人不是单纯的肉体生命,更重要的是一个精神的生命。精神的生命是支配我们肉体生命的方向,我们只有有了正确的、明确的精神生命,才能够让我们的物质的、肉体的生命活得更加健康。
       最后,我热烈祝愿首届博山文化论坛取得圆满的成功,并祝贺这部文集编辑发行,让更多的朋友从中受益。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楼宇烈 序一
       杨曾文 序二
       释仁炟 序三
      
       一、 现状与思考
       释圣辉 浅谈中国佛教的教风建设
       释仁炟 立足佛教本位与时俱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李四龙 佛教在当代中国的文化价值
       何建明 人间佛教与传统佛教的共存、互鉴、融合与发展
       学愚 佛教思想与社会功能
       释妙旨 心理学方法在当代佛教接引中的运用初探
       游祥洲 禅茶文化与都市人的心灵环保
      
       二、 历史与经验
       李天纲 神圣性:中国佛教振兴的回顾与前瞻
       董平 佛教与宋代儒学转向
       徐小跃 佛教“空”论及其人生意义
       陈进国 临济黄蘖宗与南少林寺、南少林武术疏证
       王宏超 蔡元培反宗教吗?
       陈特 鲁迅、胡适与佛教
       王启元 党争中的复兴
       苏畅 论“止观”在天台学中之地位
       释圆明 天台世、出世间禅
       释普超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如理闻思”之研究
       杨祖荣 《安般守意经》三序研究札记
       杨凤芹 论《禅林宝训》中“以道德正其心”的禅修理念
       谢彩 佛学院面临的挑战与可能性
      
       三、 他山之石
       释妙海 心灵与生态环保
       释妙建
       释妙兆
       释妙耕
       鄢敬新 禅茶诗妙味绵长
       霍克功 佛教朝圣的意义和实践
       释阿难 泰国佛教的政教关系
       于琛 内观禅修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编后记
       作者简介
       跋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