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律师法律服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
乔文湘 著
定价:
24 元
页数:
201页
ISBN:
978-7-309-12766-9/D.870
字数:
160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7年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市场经济是当代企业所处的基本经济形态。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生存下来,企业不仅需要准确把握市场发展的方向,同时也特别需要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法制经济。法律规则是企业运行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体系。与此相同,内部控制的首要目的是保证企业经营合法、合规。现有的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主要是从财务会计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没有关注内部控制在合理保证企业经营合法、合规上的作用。本书写作的目的在于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为企业全面管理企业法律事务,防范法律风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本书立足于法律的功能理论和风险理论,从三方面探讨律师服务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及其机制。
       第一,律师参与内控程度对企业识别法律风险能力的影响。风险理论认为风险具有客观性和可认知性。法律风险作为风险的一种也具有这两种特性。律师可以从内控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的各个方面参与到企业内控中去。律师参与内控的多个方面有利于提高企业对法律的认识,提高企业辨别行为合法性的能力,提高企业识别相关业务中的法律风险点的能力。因此,作者认为,律师服务参与内部控制的程度越高,企业识别法律风险的能力越强。
       第二,企业识别法律风险的能力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内控有效性是内控的实际结果与内控目标的偏离(即,不相符合)程度。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控制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企业只有认识到法律风险的存在并且识别出法律风险存在于何处,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降低相关风险,并保证企业运行的合法、合规及其他目标的实现。因此,作者认为,企业识别法律风险的能力越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越高。
       第三,领导执行力对律师参与内部控制程度和企业识别法律风险能力之间,起到正相关关系的调节作用。律师参与内控要起到预期的作用需要企业的配合。企业的领导执行力能够保证律师的建议转化为企业的行为,确保律师参与内控的效果。因此,作者认为,企业的领导执行力越强,律师服务参与内控对提高企业识别法律风险能力的正相关作用就越强。
       本书在文献阅读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独创的研究模型,并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其进行验证。本书的主要结论和贡献如下:
       第一,律师参与内控的程度能够提高企业识别法律风险的能力。该结果揭示了律师服务参与内控与企业识别法律风险能力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律师服务参与内控的程度越高,企业识别法律风险的能力越强。而企业识别法律风险的能力提高,有利于企业寻找解决措施,切实有效地降低企业法律风险。该结果的现实意义在于,让企业了解到,应该让律师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内部控制中来,以提高企业识别法律风险的能力,并降低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
       第二,从法律的角度探讨了提高企业内控有效性的途径,即企业识别法律风险的能力越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越强。该结果揭示了企业识别法律风险能力与内控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这让企业认识到,提高企业对法律风险的识别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从而保证企业达到内控目标。
       第三,领导执行力越强,律师参与内控与企业识别法律风险能力的正相关关系越强。从理论角度讲,律师参与内控,有助于完善法律与内控理论的契合度,为管理学科理论研究融入独特的法律视角。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提高企业领导的执行力,有利于发挥律师服务对企业内控的作用,提高内控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


       乔文湘,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香港城市大学工商管理学博士,现为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乔文湘多年从事法律律师工作,担任多家政府机构、大型企业的法律顾问,主要工作领域为企业法律风险内控管理、证券上市、企业并购重组、证券融资、银行金融、基金与信托投资等法律业务。
       乔文湘在多年的律师职业工作中,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先后发表多篇论文,本书是多年来基于对多家大型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的参与和观察,从法律角度对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成果。由于专业的法律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多次受邀为上海第一财经栏目提供法律评论。
      

书摘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选题背景
       1.2需解决的问题
       1.3研究目的
       1.4研究意义
       1.5研究流程
       1.6本书结构
      
       第二章 制度背景
       2.1内部控制在国外的发展
       2.2内部控制在中国的发展
       2.3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现状
      
       第三章 文献评述与发展
       3.1.内部控制相关研究
       3.1.1内部控制的概念和范围
       3.1.2内部控制的本质
       3.1.3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概念和测度
       3.1.4内控有效性在法律上的表现
       3.1.5内控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3.2企业法律风险相关研究
       3.2.1风险的界定
       3.2.2法律风险的界定
       3.2.3企业法律风险的特征与分类
       3.2.4企业法律风险的影响后果
       3.2.5我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现状
       3.3领导执行力的相关研究
       3.3.1执行力
       3.3.2领导执行力
       3.3.3执行力的影响后果
      
       第四章 理论与现实基础分析
       4.1内部控制法律属性的基础理论
       4.1.1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契约理论
       4.1.2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理论基础——法律理论
       4.1.3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渊源——法律强制力
       4.2内部控制的法律分析
       4.2.1内部控制环境
       4.2.2风险评估
       4.2.3内部控制活动
       4.2.4信息与沟通
       4.2.5内部监督
       4.3领导执行力的法律因素
       4.3.1领导执行力的动力之法律探讨
       4.3.2领导执行力的法律属性
       4.3.3领导执行力监督下的法律服务
       4.4律师服务理论
       4.4.1社会分工理论概述
       4.4.2律师服务内容
       4.4.3律师服务的方式
       4.4.4律师服务对内部控制的全覆盖
       4.4.5律师服务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 理论模型构建
       5.1律师服务参与内控程度与企业识别法律风险能力的关系
       5.1.1法律服务市场专业化
       5.1.2合规性是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
       5.1.3律师服务是提高企业法律风险识别能力的正确选择
       5.2企业识别法律风险能力与内控有效性的关系
       5.3企业识别法律风险能力的中介作用
       5.4领导执行力的调节作用
      
       第六章 实证研究
       6.1问卷设计
       6.2变量测量
       6.2.1律师服务参与内控程度的测量
       6.2.2企业识别法律风险能力的测量
       6.2.3内控有效性的测量
       6.2.4领导执行力的测量
       6.2.5控制变量测量
       6.3样本
       6.3.1样本选择、问卷发放与回收
       6.3.2样本整体特征描述
       6.3.3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6.3.4相关性分析
       6.3.5假设一的检验
       6.3.6假设二的检验
       6.3.7假设三的检验
       6.3.8假设四的检验
      
       第七章 结论和进一步的思考
       7.1结论
       7.1.1本书的研究结论
       7.1.2本书的研究意义
       7.1.3本书的局限及展望
       7.2进一步的思考
       7.2.1律师服务参与内部控制与企业法律部门职能回归
       7.2.2法律服务融入内部控制的机制与企业识别法律风险能力
       7.2.3企业识别法律风险的能力与内部控制效用最大化
       7.2.4法律信息全程传递
      
       参考文献
       附录一:变量测量量表
       附录二:律师参与内控调查问卷(CEO问卷)
       附录三:律师参与内控调查问卷(CFO问卷)
       附录四:律师参与内控调查问卷(部门经理问卷)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