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科学考察报告
作者:
金斌松 李琴 刘观华 主编
定价:
35 元
页数:
171页
ISBN:
978-7-309-11981-7/S.08
字数:
302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6年9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新的科考模式,培育了新一代人才(代序)
      
       金斌松、李琴和刘观华主编的《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科学考察报告》即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我对3位主编和各位作者表示热烈祝贺。
       我在先后担任国家环保部、农业部、水利部和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副主任的15年间,亲眼见证了中国自然保护区伟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政府在自然保护区建设领域中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积极建立法律体系、科学制定保护计划、严格规范申报程序、大力推进建设与管理以及强化执法与科学调整范围6个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因此取得了令国际社会瞩目的成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国土面积之比已处于发达国家水平,主要生态系统类型、自然遗迹和85%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了保护。
       毫无疑问,综合科考是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基石,原因是主要保护对象的确定、自然保护区面积的大小、功能区的划分、自然保护区的执法管理和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无疑都依赖于科学考察的质量。我有幸参加评审数以百计申报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材料,有机会收藏了一大批珍贵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考报告》。每一本《综合科考报告》包括各个自然保护区的地质历史、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气候条件、自然植被、动植物区系、周边社区和保护区沿革历史等;《综合科考报告》大多由一位资深专家领衔,组织了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进行为时一年以上的多学科综合考察,并整理出版。这些数以百计的《综合科考报告》应当是认识中国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科学文献之一,也是认识中华民族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宝库,其价值应当不在《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志》和《中国植被》之下。
       可惜的是,自然保护区的主管部门对《综合科考报告》没有制定综合考察的科学规范和严格审定的必要程序,因此各个自然保护区的科考报告质量相差甚远,甚至有的还有严重的错误,这就大大降低了这批科学文献和历史资料的价值!
       2010年9月,南昌大学流域生态学研究所受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委托,承担由国家环保部下达的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科学考察的项目,双方一致同意由陈家宽教授主持项目,项目联系人为金斌松博士。
       2001—2003年期间,我曾经成功主持过数十位专家参加的“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科考”项目,并出版了《上海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科考集》,为我国建立第一个大型河口新生湿地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奠定了科学基础。而这次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综合科考项目,无疑是给我和南昌大学流域生态学研究所一次探索新一代科考模式和培养新一代科考人才的良机。
       那么,我们采用的新一代科考模式是什么呢?第一,顶层设计。在与鄱阳湖保护区主管科研的局领导和科研科全体成员一起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科学考察的技术方案”,包括目标和内容、聚焦的科学问题、技术路线、组织与分工以及工作进度。第二,明确重点。明确第二次科考与第一次科考的区别,第一次科考着重在本底科考,第二次科考则着重于主要保护对象——迁徙鸟类动态及其栖息地变化、社区经济调查和鄱阳湖保护区管理。第三,联合科考。第一次科考委托专家们独立完成,鄱阳湖保护区管理局只是提供后勤保障而已,而第二次科考的任何一部分均由专家与鄱阳湖保护区管理人员一起共同完成。第四,重视培训。在专项科考之前,由陈家宽教授带领全体科考人员进行踏勘,对照遥感图实地考察鄱阳湖保护区各个子湖的地形地貌、生境特点、水文动态、植被组成、保护区管理、周边社区和人类活动等情况,特别注意访问各管理站工作人员和渔民。第五,及时交流。每天踏勘和每次科考后立即进行研讨,交流心得与体会,及时调整技术路线。
       现在看来,这一模式是成功的:第二次综合科考明显区别于第一次综合科考,聚焦于鄱阳湖保护区的主要对象——迁徙鸟类及其栖息地的有效保护,所有的分报告对鄱阳湖保护区的科学管理将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通过与鄱阳湖保护区同仁们联合科考,大大提高了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科研水平。
       令我欣慰的是新的科考模式培养了新一代科考人才。我亲眼目睹过我的前辈组织的高水平的综合科考,我自己也领导过大型科考活动,其之所以成功有一个先决条件,他们都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强大的专家队伍,而2010年的南昌大学流域生态学研究所却没有!这次科考队伍的成员都是刚刚取得学位、年轻的博士和硕士,他们只有非常狭窄的专业知识和非常有限的野外工作经验。现在看来,只要做好考察顶层设计和加强实地培训,大胆使用年轻学者是完全可行的,本书的两位主编金斌松博士和李琴博士生就是很好的例子。金斌松博士在复旦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师从傅萃长教授学习鱼类生态学,承担此项任务时年仅三十,他的优点是在鱼类分类学和野外生态学方面受过严格训练,不足之处是当时他还没有独立承担过任何科研项目。2010年,李琴刚刚硕士生毕业,优点是上进心和领悟力非常强,对社会科学也有浓厚的兴趣,不足之处是她原先是学习微生物学的,野外经验奇缺。我针对这两位年轻学者的弱项加强训练,先后亲自带他们考察江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和江西婺源森林鸟类自然保护区考察,并安排他们独立承担自然保护区综合科考中的鱼类区系和社区经济社会调查,写出相关章节。在鄱阳湖保护区的第二次科考中,我有意将主要担子逐步交给他们两位,一旦发现条件成熟就彻底交给他俩,让他们担任全书的主编。第二次科考的主要组织工作和全书的成稿过程是由金斌松、李琴和刘观华3位完成的,他们是名副其实的主编。但金斌松和李琴毕竟年轻,在学术上难以把握如此重要的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内涵,报告的框架存在欠缺,各章水平相差甚远,恳请各位读者批评和指正。
       大胆启用新人无疑是让青年学者迅速成长的良策。我们还将启动与江西省所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战略合作,组织鄱阳湖流域自然保护区联盟,建立野外监测网络,编写一区一志的《江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志》,推进建立鄱阳湖流域的自然保护区群,与国际著名自然保护区进行对话等。我多么希望南昌大学流域生态学研究所8位青年教师能够珍惜这样的机会,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流域生态学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陈家宽
       2016年7月31日凌晨
      

作者简介


       金斌松,男,2003年于中国海洋大学获学士学位,2010年于复旦大学获生态学博士学位,2010年进入南昌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流域生态学研究所工作。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了长江河口湿地鱼类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格局,目前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域,研究鱼类多样性的时空格局,以及人类活动(如水利工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保部重大公益项目子课题、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等研究课题。合著《福建汀江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福建峨嵋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科学考察报告,发表SCI收录论文十余篇。
      
       李琴,女,南昌大学流域生态学研究所教师、复旦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生。主要从事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科学管理以及生态经济方向的研究。多次参加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新疆阿尔泰额尔齐斯河流域和海南海滨湿地重要综合科学考察。2010年至今主持或参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环境基金(GEF)、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等研究课题。合著《生态文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发表论文十余篇。
      
       刘观华,男,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调研员、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保护与科研监测工作。参与鄱阳湖第二次科学考察,并主持保护区水鸟课题。近年来多次参与或主持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环境基金(GEF)、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主编《鄱阳湖湿地和水鸟的生态研究》、《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监测报告》等4部著作,发表论文十余篇。
      

书摘


       目录
      
       新的科考模式,培育了新一代人才(代序)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陈家宽
      
       鄱阳湖与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刘观华
       鄱阳湖的水文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分析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赖锡军
       越冬水鸟的现状及其与历史资料的对比分析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吴建东
       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刘以珍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流域生态学研究所 葛刚
       浮游生物物种组成和现存量
       湖南农业大学 张婷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流域生态学研究所 秦海明
       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和现存量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流域生态学研究所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肖晋志 刘息冕 刘益搏 吴小平
       螺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及现存量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严家跃
       鱼类多样性和“堑秋湖”渔业资源结构特征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流域生态学研究所 曾泽国 金斌松
       蚌湖微生物多样性调查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丁霞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流域生态学研究所 聂明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社会经济现状调查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流域生态学研究所 李琴
      
       附录 南昌大学流域生态学研究所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科考的访谈(录音整理)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