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古史新探
作者:
楊寬 著 高智群 編
定价:
115 元
页数:
564页
ISBN:
978-7-309-11369-3/K.530
字数:
573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6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序言
      
       本集主要探索的,是西周、春秋時代的社會歷史,特别着重於當時的社會性質和社會結構方面。這正是當前史學界在古史分期間題討論中争論的焦點之一。
       關於西周、春秋時代社會性質的研究,前輩學者已經做出很多成績。在古史分期問題的討論中,通過不同意見的争論,對這方面的研究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離開問題的徹底解決,還有一定的距離,需要史學工作者在這方面繼續努力。
       我們認爲,目前要把這方面的硏究再向前推進,必須先對當時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作好分析的研究,然後再作綜合的研究。只有把各個重要方面作好深入而細緻的分析,再综合起來研究,才能提高我們對當時的社會性質和特點的認識。本集所收的十多篇論文,就是抱着這個目的去寫的,但是,由於自己的理論水平的限制,所下的功夫不深,遠没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本集前半部所收各篇,討論到了西周時代的農業生産和奴隸制的生産關係,還討論到了西周、春秋時代的井田制度和村社組織、鄉遂制度和社會結構、宗法制度和貴族組織以及學校制度等等。這樣要對西周、春秋時代的各種制度作比較深入的探索,就無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古“禮”的研究範圍之内,涉及到古“禮”如何探索的問題和禮書上的史料如何利用的問題。古代奴隸主貴族統治用的許多制度,常與古“禮”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所以在禮書中這方面的記載較多。因此,不研究古代各種制度則已,要研究,就不能不進入禮書的範圍中去探索,不能不與某些較重要的“禮”结合起來研究。
       我國古代三部禮書的内容很不相同。《周禮》是一部理想化的政典,分述各級官員職掌以及相關的典章制度,大概出於春秋戰國間學者所編定,以西周、春秋的制度爲基礎,經過整齊劃一,加以系統化和理想化而成。《儀禮》是一部古代貴族所用各種禮儀的匯編,大概出於春秋、戰國間儒家的收集,又經過整齊劃一的功夫,所以全書有嚴密的條例,各種禮節也有統一的規定。《禮記》是儒家有關“禮”的一部選集,内容較爲複雜,有的原是《儀禮》的《傳》,如《冠義》、《昏義》等,有的採自古代記載,如《月令》等,有的採自古代禮書,如《奔喪》、《投壺》等,有的採自儒家諸子,如《學記》、《樂記》等。這三部禮書中,所保存古代的各種制度的史料,很是豐富。如果因爲其内容複雜,史料的時代難以區别,不加利用,將妨礙我們對古代各種制度的探索;如果不加選擇,隨便引用來解釋西周的社會歷史,也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我們認爲,最妥當的辦法,就是按照社會歷史發展規律,把禮書中的史料和其他可靠史料結合起來研究,從探索各種制度的起源和流變中,分析出那些是比較古老的制度,那些是已有變化的制度,那些是加入的系統化和理想化成分。這樣對我們研究古代歷史,就可得到幫助。
       西周、春秋時代的貴族十分講究“禮”。這許多“禮”都是貴族根據古老的風俗習慣,加以改變和發展,作爲鞏固貴族内部組織和統治人民的一種手段的。目的在於維護其宗法制度和君權、族權、夫權、神權,具有維護當時社會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作用。當時許多經濟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贯串在各種“禮”的舉行中,依靠各種“禮”的舉行來加以確立和維護的。有關這些“禮”的記載,雖然多數出於春秋、戰國時人的編定,没有把西周時代的“禮”的原樣保存下來,但是,由於“禮”的本身具有頑固的保守性,我們不僅可以從中探索出部分西周的情況來,甚至還可以摸索出一些氏族制末期的情況。如果能够對當時各種重要的“禮”,結合可靠的史料,從其起源、流變和性質、作用等各個方面作一番新的探索,将有助於我們對古代社會歷史和文化的理解。本集下半部中所收各篇有關“禮”的論文,就是爲了配合上半部有關各種制度的研究,企圖作一番新的探索的。
       在目前中國古史分期問題的討論中,有不少同志對我國奴隸制社會的特點,看法上有分歧,往往由於這種分歧,對古史分期也産生了不同主張。作者的基本看法是: 中華民族的發展,和世界上别的許多民族具有同樣的發展規律。因爲古代中國和東方各國如埃及、巴比倫等,同樣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有比較多的共同特點。同時,與處於同一發展階段的古代希臘和羅馬,也還有相同的特點。但是,古代中國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也還有許多自身的特點。只有在闡明一定發展階段上的基本規律性的基礎上,能够進一步闡明其本身的特點,才能科學地説明其歷史發展的過程。
       我们認爲,要明辨中國古代社會的特點,必須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以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結合中國歷史的實際,作具體的分析研究,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本集所收的有些論文,就是試圖從具體探討我國古代各種制度的發展中,對我國古代社會的特點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目的只在於抛磚引玉。
       在探討我國奴隸制社會和國家産生與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很需要採用民族史的研究成果來作比較研究。例如摩爾根著《古代社會》一書,通過調查研究,在北美印第安人易洛魁族的社會組織中,找到了一把鑰匙,用來解開了古代希臘、羅馬、德意志社會歷史的重要之“謎”。恩格斯所著《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就是批判地利用了摩爾根研究的成果,對家庭、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産生和發展的規律,作了科學的闡釋和分析。這是以馬克思主義應用於研究古代社會歷史的光輝範例。
       在我國西南和東北地區有不少少數民族,在民主改革之前,還停留於奴隸制階段或氏族制階段,近幾年來我國科學工作者對這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累積了大量的資料,進行許多研究工作,作出了可貴的成績。這些兄弟民族所經歷的社會生活,比起易洛魁人和古代希臘人、羅馬人來,在許多方面,應該更接近於我國中原地區古代的社會情況,可以作爲我們比較研究的資料。當然不可否認,這些兄弟民族的社會生活,不全是純粹的自發的發展形態,他們長期與漢族爲鄰,不能不受漢族的影響,特别是明清以來,封建中央政權利用土司制對他們進行封建統治和封建剥削,不可能不起較大的影響,這是在比較研究中必須注意到的。但是我們在分辨清楚這種外來影響之後,仍然可以用來作比較研究,從中看出社會發展的共同規律。當摩爾根對易洛魁人進行調查研究時,離開哥倫布發現美洲已有三四個世紀,美國資本主義已很發展,對他們的影響之深,該不下於明清以來漢族對少數民族的影響,但是摩爾根在這方面的比較研究,仍然取得了出色的成果。因此我们認爲,以民主改革前的兄弟民族的社會發展歷史和古代社會歷史進行適當的比较研究,應該是無可非議的。有些兄弟民族的社會經濟結構中,各種經濟成分比較複雜,但是一定有一個佔主導和支配地位的;有些兄弟民族的社會結構中,各個等級的情況比較複雜,有些等級的内部已有階級的分化,但是基本上還可以看出那個等级原來屬於那個階級。從中還是清楚地可以看到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可以用來和古代社會歷史作比較研究的。
       本集所收的有些論文,就曾利用易洛魁人和古代希臘人、羅馬人、德意志人,和中國古代社會的某些方面作比較研究。同時還利用了近來有關兄弟民族歷史研究的成果,作了些比較研究。在這裏要感謝許多研究民族史的同志,他們的研究成果使我得到不少的啓發。由於這些啓發,我在古代社會研究中,作了一些新的解釋。但是,是否能算解決了一些問題,還有待於讀者的評價。
       本集所以名爲“新探”,只是説明作者的主觀意圖,企圖能够在我國古代社會歷史方面,在吸取前人和健在的前輩們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作一番新的探索,並在若干問題的探討中有所“標新立異”,希望能够解決一些重要問題,有助於這方面研究的推進。當然,此中所有“標新立異”的看法,不一定都正確,只是就自己目前的學術水平進行探索的新結果。究竟這些看法是正確還是错誤,都有待於讀者的評價。
       本集主要是對西周、春秋時代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結構方面,作了些探索,還很不全面。至於當時的各種政治制度,如官制、兵制等,也還没有細加探討。總之,有待分析研究的問題還很多。我很希望,在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能够逐步對古代各種制度加以探索,在寫出許多論文之後,再能寫成比較有系統的著作。但是,目前離這個奮鬥目標還遠得很,還需要繼續不斷的努力。
       本集所收論文,大部分在報刊上發表過,收入本集時,有的略作修改,有的作了較大的補充和修改。同時有些論文還是在這裏第一次和讀者見面。希望讀者多予批評和指教。
      
       作者
       1964年5月
      

作者简介

书摘


       目録
      
       古史新探目録
      
       論西周時代的農業生産
       一 西周的農業生産工具
       二 西周農田的墾耕
       三 西周的農業生産技術
       四 結語
      
       關於西周農業生産工具和生産技術的討論
       一 關於西周的主要耕具——耒和耜
       二 關於西周的農業生産技術
      
       論中國古史分期問題討論中的三種不同主張
       ——兼論中國奴隸制社會的特點
       一 關於西周封建領主制論
       二 關於西周“古代東方型”奴隸制論
       三 關於西周典型奴隸制論
       四 關於中國奴隸制社會的特點
      
       論西周時代的奴隸制生産關係
       一 西周的奴隸有三 類,數量相當大,主要來自掠奪和征服戰争
       二 西周的奴隸從事於農業、手工業和開發山澤等主要生産
       三 保留有“村社”殘餘形態的“井田”單位——“邑”和“里”,實質上已成爲
       被奴役、榨取的單位,居民已成爲一 種集體奴隸
       四 結語
       附録一 釋“臣”和“鬲”
       附録二 “人鬲”、“訊”、“臣”是否即是奴隸?
      
       試論中國古代的井田制度和村社組織
       一 論井田制是古代村社的土地制度
       二 論井田制的實行地區
       三 論井田制中的定期平均分配份地制度
       四 論井田制基礎上的古代村社組織
       五 論古代村社的公共生活
       六 結語
      
       試論西周春秋間的鄉遂制度和社會結構
       一 《周禮》中的鄉遂制度
       二 春秋時代各國的鄉遂制度
       三 西周時代的“六 ”、“八”和鄉遂制度的關係
       四 鄉遂制度和社會結構
      
       試論西周春秋間的宗法制度和貴族組織
       一 宗廟制度
       二 族墓制度
       三 姓氏、名字制度
       四 族外婚制和貴族的等級内婚制
       五 嫡長子繼承制
       六 族長主管制
       七 家臣制度
       八 宗法制度下貴族的各種相互關係
      
       我國古代大學的特點及其起源
       一 我國最早的小學和大學
       二 西周時代大學(辟雍)的特點
       三 大學(辟雍)的起源
       四 教師稱“師”的來歷
       “籍禮”新探
       一 “籍禮”的具體禮節及其性質
       二 “籍田”和“籍禮”的來歷
       三 “籍”、“租”、“助”的變化
       四 結語
      
       “冠禮”新探
       一 “冠禮”的起源及其作用
       二 “字”的來源及其意義
       三 三 次加冠弁的意義
       四 結語
      
       “大蒐禮”新探
       一 “大蒐禮”原爲借用田獵來進行的軍事檢閲和軍事演習
       二 “大蒐禮”具有“國人”(公民)大會的性質,是當時推行政策、加強統治、
       準備戰争的重要手段
      
       “鄉飲酒禮”與“饗禮”新探
       一 “鄉飲酒禮”的特點
       二 “鄉飲酒禮”的起源及其作用
       三 “饗禮”爲高級的“鄉飲酒禮”
       四 由“鄉飲酒禮”和“饗禮”推論“禮”的起源和“禮”這個名稱的來歷
      
       “射禮”新探
       一 “鄉射禮”具有軍事教練的性質
       二 “大射儀”爲高級的“鄉射禮”
       三 “射禮”起源於借田獵來進行的軍事訓練
       四 “射禮”具有選拔人才的目的
       附録關於射“不來侯”或“不寧侯”問題
      
       “贄見禮”新探
       一 “贄見禮”的特點
       二 “贄見禮”的源流
       三 “贄”的作用與“命圭”制度
       四 “贄”的授受儀式的作用與“委質爲臣”制度
      
       外編目録
      
       西周中央政權機構剖析
       西周王朝公卿的官爵制度
       論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西周春秋時代對東方和北方的開發
       西周初期東都成周的建設及其政治作用
       釋何尊銘文兼論周開國年代
       論周武王克商
       重評1920年關於井田制有無的辯論
       釋青川秦牘的田畝制度
       先秦墓上建築和陵寢制度
       黄河之水天上來
       ——黄河之源昆侖山的神話傳説
       楚帛書的四 季神像及其創世神話
       秦《詛楚文》所表演的“詛”的巫術
       論《逸周書》
       ——讀唐大沛《逸周書分編句釋》手稿本
       《穆天子傳》真實來歷的探討
       《古史新探》述要
      
       附録
       一代史學大家,百年學術經典——楊寬先生學術生涯兼論《古史新探》成就
      
       楊寬小傳
       楊寬生平與學術編年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