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建设“圆形”的文学批评
作者:
王先霈 著
定价:
45 元
页数:
291页
ISBN:
978-7-309-11401-0/I.914
字数:
295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6年6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涵盖文学基本理论、中国古代文论、文艺心理学思想等领域,在基本理论中突出文学批评理论。全书有对毛泽东关于体验和兴会的思想的阐释,对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源流的介绍评述,对中国早期文学叙事源头的探寻,对中国古代生态文艺学思想的发掘,对老庄、孔孟以及佛家艺术心理学思想的阐释,这些文章立意在互文关系中理解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梳理建构中国特色文艺理论的本土思想资源,解析中西文学理论概念、范畴的可对应性,所提出的建设“圆形”文学批评的设想,集中表现了试图衔接古今文论、融合中西文论的意向。
      
      

作者简介


       王先霈,1939年7月生于江西九江,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主任及校出版社总编;曾兼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曾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1996)、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993)、湖北省社科著作一等奖(2007)、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1993),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2)。主编的文艺学教材获国家级教材一等奖,主持的文艺学课程被评为教育部首届精品课程(2003)。
      

书摘


       目录
      
       自序
      
       辑一 总论
       体验与创作
       试说“诗人兴会”
       批评家的困惑和文学批评的出路
       ——倡导开放性的社会历史批评
       建设“圆形”的文学批评
       中西文学理论对话中的概念可对应性问题
       作为文学研究前提的文学文本细读
       “心理”释义和“艺术心理”释义
       文本的文学性与接受的文学性
       经典的两重性和对它的两种态度
       文艺心理学学科反思
       文学批评的有效性漫议
       诗歌世界中的“真我”与“他者”
      
       辑二 中国综论
       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意义、途径和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解码方式
       中国古人对文学的几种基本态度
       三十年来文艺学家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中国古代对诗学的理解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绿色”观念
       从“谨严”到“浮夸”
       ——古代叙事艺术的跃进
      
       辑三 中国古代微观研究
       接受的迁移与创作的盛衰
       ——读《清代燕都梨园史料》零札
       从音情顿挫到沉郁顿挫和清壮顿挫
       ——唐宋人对文学境界的开拓与对形式美的体认
       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创新和继承
       ——郭绍虞等人治学经验及其现实启示意义
       陶渊明的人文生态观
       胡先骕为什么赞扬阮大铖的山水诗
       《文心雕龙·史传》篇“传体”说发微
       善意误读的弊与功
       ——从《管锥编》对《春秋》“五例”的解读与阐发说起
      
       辑四 中国现当代微观研究
       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
       丰子恺《护生画集》对现代生态文艺学的启示
       从社会批判精神的张扬到人生意义的追问
       ——阅读《失聪宣判》的感受和思考
       赵树理大众文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历史命运
      
       辑五 序跋
       《八十年代通俗文学》前言和结语
       《文学批评导引》的绪论和结语
       《湖北文学通史》总论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