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理念、策略与探索——外语出版实务研究
作者:
庄智象 著
定价:
42 元
页数:
324页
ISBN:
978-7-309-12024-0/G.1562
字数:
394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6年3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总序
      
       上海市出版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和秘书处,发起并组织撰写《上海出版研究丛书》,由赵昌平理事长领衔,出版界多位前辈、中坚襄助,历经两年努力,业已编成首批三种。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具体来说,意义在于倡导一种理念:出版人和出版单位都要重视总结得失、积累经验,为自己构筑不断进步的台阶;同时倡导一种方法:以撰写案例的形式保证和提升经验总结的质量,把台阶筑得坚实。
       先说理念。
       两年多前我才从报业转到“面熟陌生”的出版业,尽管对情况的了解还谈不上深透,但也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我做报纸时,一再感慨报人和报社有个通病:对于总结得失和积累经验不很重视,甚至很不重视。比如年年做全国“两会”报道,于事前的策划和事中的采写编辑投入大量精力,但基本没有事后——所谓总结,多是潦草应付,无非开个会,大家随便说说,老生常谈为主,即便有人说出三四条有价值的新经验或新教训,旁人当时点头赞同,会后却很快忘记;很少留下记录,留了记录也扔到一边。结果,下一年的策划总是面对一张白纸从头再来。尽管这类重要报道会有若干“富有经验”的人参与,理论上他们能够利用以往的经验、教训,优化这一次的策划、提升这一次的执行,可是如果以往未曾认真总结,经历丰富也未必能“富有经验”。
       出版人和出版社是不是同样如此?因为并非“实践出真知”,不敢贸然下结论,但至少,以我同时参与新闻类和出版类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感受,出版类参评者提交的编辑业务论文的质量,总体上还不如新闻媒体类。不少业绩很不错的出版社编辑,论文却平平。据说是“忙得没时间写”,但正如有一次赵昌平先生正色批评的那样:评职称有几年准备,而论文也就要求提交一两篇,难道真忙得找不出一点时间?
       我们做一项工作,总有双重收获,既得到有形成果:一本书、一次营销,等等;又得到无形成果:经验和教训。但我们往往看重前者而忽视后者。对工作中的得失善加总结,是为自己不断上进构筑台阶。事业有成的人,一定如此。
       出版单位欲求发展,同样需要构筑这样的台阶。为此就要督促、鼓励员工总结、积累经验,更要把个体经验转化为集体经验:一项工作完成后认真总结、记录并建档,以相宜的形式,比如将它们放到内部网络上,供大家分享,特别是让新人和此前未做过同类工作的员工学习、参考。
       我们如今经常说要建设“学习型组织”,但似乎并没有全面、深入地去领悟它的含义,甚至望文生义。“学习型组织”,当以自我总结和分享经验作为关键的学习形式,而不能只是定期不定期地请外人来讲一课。对员工来说,总结得失是自我学习,同事间分享的经验,是最能贴合工作所需的教材。对单位来说,“重视人才”就应营造这样的学习氛围;就应该珍视每个人努力得来的经验,不因不重视总结留存而使这笔重要财富流失。
       再说方法。
       由于不重视,我们在总结得失、积累经验的方法上存在问题。《上海出版研究丛书》选用“案例”形式来组织内容,倡导了一种新方法,比较能够保证总结的质量。
       说完全不重视“总结”倒也不尽然。某项工作完成之后,若要写出“总结报告”呈交上级部门或者在表彰会上宣读,恐怕就不会敷衍,往往还很用心。这种有特定用途的“总结”,相应地有特定的写作套路,主要特征是“先讲结论后说事”。这若干条“结论”,本应是回顾工作过程之后提炼出来的,但经常是从文件中拿来的、当前格外强调的大原则;在这样的框架中“说事”,一般就将“事实”裁剪成了“事例”,从复杂曲折的工作过程中选取出与“结论”相合的片段。
       显然此“总结”非那总结,不能替代,却不时替代。而且这种“总结”的路数影响很大,连不少个人业务论文也套用:“结论”从教科书中拿来,每一条之下附加几个自己工作的事例。好像写论文是要再一次证明已经被证明过无数次的正确结论的正确性。
       案例写作是另一种路数:先说事再讲结论。说事,要铺陈过程,不省略其中的复杂曲折,不回避自己在事前策划时的误判和执行时的力不从心,也不忽视环境因素和意外因素的作用。结论,从事实引出,是具体的,也是个性的。因为案例详尽地叙述,特别是不作刻意剪裁,所以对于作者有关得失的结论是否允当、是否还有其他正反经验可以提出,读者亦能评判。
       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带来的崭新条件,如今科研论文的发表与传播已开始采用“论文+实验资料”的新模式。它重新定义了“分享”:更完整的事实呈现,让大家都能分析解读,倒逼论文作者更严谨慎重地提观点、下结论。这种新模式极具启发性,为我们以案例撰写为方法作经验总结设定了更高标准,保证自我表扬和自我批评都更有价值。
       以上所述,自然是理想化的,完全做到也难。关键在于,坦诚地剖陈自己的教训或许还不太难,直率指出他人特别是上司在某项工作中的缺失却很不容易。
       另外,好的案例应当正确估价并写下“环境因素”的作用。做成一件事,主观努力固然要紧,客观条件有时更为重要。虽然我们平常也说“形势比人强”,但总结经验之时,却不免详述自己个人或团队如何“强”,忽视具体地交待和分析做这件事情时的“形势”如何。这会给读者造成误解。比如出版业,30、20、10年前的外在发展环境都跟今天不同,如果案例省略了彼时状况的描述,年轻人较难准确理解当年的成功经验。
       前几年《纽约时报》网络版设置收费墙取得不小成功,国内报纸摩拳擦掌也来“造墙”,结果纷纷“撞墙”。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案例读者有意无意的误读。作者似乎无需花费笔墨向媒体专业人士描述《纽约时报》“造墙”成功的基础和底气,让意图仿效者三思而行;但对于普通读者,则有此必要。
       还有“意外因素”。阿里巴巴曾经拒绝与一家当时大红大紫的互联网企业合作,而回头去看,这是一个正确决定,对阿里巴巴后来的发展具有关键的正面影响。究其原因,多位分析人士各有说法,引经据典讲得头头是道,可被他们称赞“决策有方”的马云,最终自曝的真正缘由竟然是:对方前来商谈此事的一位高管让他“第一眼就看着不爽”,情绪占了上风。这类内情,不是当事者极难知悉。此事提醒我们,案例可以由外人来写,他们的总结有可能破除“当局者迷”,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旁观者清”。
       总之,重视总结的质量,才是真正重视总结。如此方能把托举自己不断进步的台阶筑得坚实。
       《上海出版研究丛书》首批三种的出版,把分享经验的范围扩展到全市出版界,为上海出版的整体进步构筑了几格重要台阶。市新闻出版局一定会支持市出版协会继续把这件有意义的事做下去,以此推动各家出版社都更加重视总结得失、积累经验,不断提升总结的质量,既把台阶越筑越高,也越筑越好。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
       徐炯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总序
       序
       附:出版呼吁专业性研究
       —庄智象《外语出版研究》代序
      
       理念与策略
      
       坚持与时俱进 调整图书结构 致力于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出版、科研、教育互动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集团化构想
       教育带动出版 出版服务教育
       与时俱进,坚持特色,加快发展
       坚守专业,提升出版品质
       坚持特色 打造品牌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办社思路
       夯实基础 练好内功 坚持可持续发展
       深化出版体制改革 促进出版业的繁荣与发展
       发挥优势,办出高校出版社的特色
       提高认识 明确任务 推动发展
       贯彻《纲要》精神 服务教师发展
       三十而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左手迎接挑战,右手抓住机遇
       以个性求出路 以人才求发展
       —我国外语学术期刊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试论外语学刊的地位、作用和提高
       努力做好外语出版工作,服务于外语学科建设与发展
       —从创办《外语界》说到外教社的发展
      
       探索与思考
      
       21世纪卖的就是品牌
       —出版社品牌建设的若干思考
       图书营销的现状、困境与出路
       学术出版与学术走出去的若干问题
       开发海外出版资源的原则和策略
       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促进版权输出
       版权贸易之我见
       制订“十二五”规划应考虑什么
       关于全国书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信息与出版
       策划、组织与监控
       加快上海出版业发展的五点建议
       图书出版业的喜与忧
       出版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编辑与策划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材编写和评价体系
       外语教材编写出版的研究
       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教材体系建设
       英语专业本科生教材建设的一点思考
       《大学英语》:从一部教材到一个产业链
       大学英语教材立体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加强翻译专业教材建设,促进学科发展
       外语编辑的素质
       外语教学科研信息与选题策划
       增强编辑出版工作者的“四个意识”
       大力营造编辑的市场主体地位
       一个点子,救活一套辞书,赢取三个市场
       —“外教社简明外汉—汉外词典”系列选题策划和版权贸易案例
       一个值得记录的成功出版项目
       —以《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为例
      
       附录:媒体访谈
      
       清醒的实干家
       —记庄智象和他领导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庄智象:他的选择与众不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智者不惑 大象无形
       —记庄智象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可以请外国作者当翻译”
       庄智象印象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庄智象
       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庄智象
       把单向的引进变为双向的合作
       —外教社社长庄智象访谈
       庄智象:外教社使命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