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创新成就校长
作者:
张志敏 主编
定价:
48 元
页数:
292页
ISBN:
978-7-309-11988-6/G.1559
字数:
320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序一
      
       创新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张民生
      
       创新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生存与进步的源泉,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学校能否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创新意识。所以,探讨创新型校长的素质,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办好每一所学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是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不少中小学校仍习惯于传统的办学模式。这些学校的校长虽然工作很努力,但信息闭塞,改革乏力。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得开阔视野,更新办学理念。只有这样,校长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启迪,学校才能办好。
       变封闭为开放,守成为创新,校长应当做到:第一,勇于创新,更重践行。推进改革必然要冲击某些陈旧的思想意识,这就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这就要求校长要有勇气,知难而进,没有勇气,就砸不碎桎梏,冲不破束缚,更不会去开拓创新;要努力把学到的和学校团队创新的新思想、新方法付诸实践,并通过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如果想“改革”,又怕“乱套”,想“开放”,又怕“无缰”,那么再宏伟的蓝图,也不过是一纸空文罢了。第二,校长在管理中,既要用心、用情、与教师同思共想和共同经历,也要善于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做一个富于感性和充满理性的人。学校管理应该“轻管”,“重理”,所谓“理”就是在管理上必须以人为本。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就是要求管理者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管理者要经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师生着想,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蕴含浓郁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这要求学校管理要有刚性的管理,要有人文的关怀,要体现管理者心胸的开阔与宽容。“大方小圆”“内方外圆”“先圆后方”“有方有圆”四个方面更是透彻的说明了该“方”的时候方、该“圆”的时候圆的领导管理艺术。
       校长的主要工作有六项:一是规划学校的发展愿景和资源配置;二是学校课程的领导、建设与管理;三是组建合作的教师团队,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四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五是与家长和社会沟通以取得支持,并有的放矢影响社会;六是把有效的经验积淀下来形成制度,构建制度文化。在以创新的意识看待这些方面时,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创新,课程领导、教学、评价的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我们只有突出重点,才能使学校的改革工作不断取得实效,从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张志敏,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上海市教育功臣、特级校长,上海市格致中学校长,上海市“双名工程”导师。
       著有《格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海市格致中学学校教育创新研究》、《课程成就学校》、《中国名校优良传统丛书——上海市格致中学》、《议教论道》等,曾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多次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
      
       赵国弟 ,上海市特级校长,上海市进才中学校长、党总支副书记,教育部“国培计划”兼职专家,上海市高中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双名工程”导师。
       著有《课堂教学模式与管理》、《高三物理教学目标和测试》、《信息技术环境下建设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创新实践》等,及发表各类文章40多篇,主持国家和上海市多项课题研究。
      

书摘


       目录
      
       序言
       序一 创新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张民生
       序二 学校创新发展潜能的激活与行动 张志敏
       序三 在教育转型中寻求学校发展创新的突破口 赵国弟
      
       第一章 学校的“文化自信”和校长的“文化自觉”
       第一节 学校文化精神的历史反思
       第二节 学校文化价值的凝练与传承
       第三节 学校文化特征的时代呈现
       第四节 学校文化创新的实践探索
      
       第二章 学校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和“多样性”研究
       第一节 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实践经验的案例研究
       第二节 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拓展型课程建设实践经验的案例研究
       第三节 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课程建设实践经验的案例研究
       第四节 创新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策略实践经验的案例研究
      
       第三章 课堂教学形态变革的“生成性”和“创新力”研究
       第一节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实践经验的案例研究
       第二节 以新媒体为平台的课堂实践经验的案例研究
       第三节 以教学流程再造的课堂实践经验的案例研究
       第四节 以社会实践为渠道的课堂实践经验的案例研究
      
       第四章 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适应性”和“多元化”研究
       第一节 成长关怀,建设有凝聚力的发展环境实践经验的案例研究
       第二节 有效培训,建设有学习力的文化共同体实践经验的案例研究
       第三节 培育名师,建设有影响力的学科高地实践经验的案例研究
       第四节 智慧教学,建设有适应性的学术团队实践经验的案例研究
       第五节 勇于探索,建设有创造力的创新基地实践经验的案例研究
      
       第五章 创新学校治理结构和现代学校管理体制的实践研究
       第一节 学校自主发展规划的校本行动实践经验的案例研究
       第二节 学校校本管理模式的丰富实践经验的案例研究
       第三节 社会教育资源介入的有效探索实践经验的案例研究
       第四节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经验的案例研究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